簡莉敏
【關鍵詞】自主 合作 探究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51-01
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師應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理念框架,在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閱讀教學更加開放、有效。
一、在質疑中自讀自悟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要在學生的“不疑處”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在不疑處生疑。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奇怪的大石頭》這篇課文中的主人公李四光,面對著一塊大石頭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質疑:“這塊大石頭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來到這里的?是什么時候被帶過來的?第四紀冰川為什么只帶來了一塊大石頭?”教師再從這些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找答案。這樣的閱讀課堂做到了“問題有懸念,自主有挑戰(zhàn),思維有碰撞”。教師充分給予學生自由、自主和多元化的選擇機會,學生才能在教學中得法、得情、得理。
二、在表演中合作分享
非洲諺語說:“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那么就一起走?!庇行У暮献鲗W習對學生的智力、情感以及社會合作精神培養(yǎng)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置身于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情境中,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的表演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時刻體驗每一次合作分享、每一次心與心的交流。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陶罐和鐵罐》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情境,通過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再現(xiàn)文中的場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教師可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
1.師生共同討論如何創(chuàng)設課本劇表演的情境,教師分配任務,學生分工協(xié)作。
2.學生自讀自悟,理清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并仔細揣摩人物的語言、表情和動作。
3.學生分小組排練。
4.學生通過小組展示,互相點評。
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合作的機會,通過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沉默的閱讀”變成“快樂的閱讀”。
三、在拓展中探究發(fā)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材和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鼓勵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童趣的意境、生動的畫面,描繪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教師在教學時要緊扣原文,針對描寫色彩和氣味的句子,或是比喻手法的運用進行探究和拓展,設計如下練習題。
1.教師出示PPT課件,讓學生填顏色。
小麥說:“秋天是( )的。”香蕉說:“秋天是( )的?!笔磷诱f:“秋天是( )的?!甭淙~說:“秋天是( )的?!保?)說:“秋天是( )的。”……
2.學生通過比較讀、表演讀和配樂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將美的語言轉化為美的視覺、美的聽覺,體會到文章語言的輕柔美與動感美,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升華,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的對話與融合。
3.遷移仿寫。本文中有許多可以訓練學生進行仿寫的佳句,如“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嘗試練筆。(學生在練習中寫下了精彩的句子:“春天的雷,敲起震天的鼓”“冬天的風,是一把鋒利的鐮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從不會寫時的茫然無措到有所發(fā)現(xiàn)時的喜形于色,到最后成功時的喜出望外,收獲了寫作的喜悅,實現(xiàn)了從閱讀到寫作的遷移,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
閱讀課堂多一些自主,學生必將學得更加有興致;多一些合作,課堂的氣氛必將更加和諧;多一些探究,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必將不斷延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