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徐旋里 周建英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內科,浙江 杭州 30003)
以胸腔積液為首要表現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9例臨床分析
張 慧1徐旋里 周建英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內科,浙江 杭州 310003)
多發(fā)性骨髓瘤;胸腔積液;髓外浸潤
多發(fā)性骨髓瘤(MM)多僅累及骨髓,以胸腔積液為主要表現的MM臨床上少見,容易被忽視。本文分析以胸腔積液為首發(fā)表現的MM患者的臨床特點。
1.1 對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以胸腔積液為首發(fā)表現確診為MM的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平均63歲,50~59歲5例,60~69歲1例,70~79歲3例,記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及其他詳細資料。對患者的病史資料,包括基礎疾病及免疫狀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
學改變、支氣管鏡檢查、病理學檢查和療效及轉歸、隨訪情況等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
1.2 基礎疾病及免疫狀況 2例有冠心病史,1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血壓史。均無毒物、放射性物質接觸史。
1.3 臨床表現 均以胸悶氣急伴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而收住呼吸科,查體主要表現為肺部呼吸音減低,其他部位未見陽性體征。
1.4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1例有輕度貧血(血紅蛋白>90 g/L),7例有中度貧血(血紅蛋白60~90 g/L),1例有重度貧血(血紅蛋白30~60 g/L),4例有蛋白尿,5例有血尿,9例骨髓中可見漿細胞比例異常增高,8例有血沉升高,其中2例血沉>100 mm/h,6例血沉>60 mm/h,5例有血免疫球蛋白升高,其中3例表現為免疫球蛋白(Ig)G升高(>2 500 g/L),2例表現為 IgA 升高(>3 000 g/L),9例血清蛋白電泳均可見M蛋白,6例有尿輕鏈升高,7例胸水脫落細胞可見異常漿細胞,6例尿本周蛋白陽性。
1.5 影像學表現 8例雙側中等量胸腔積液,1例右側中等量胸腔積液。5例頭顱CT提示顱骨面廣泛骨質破壞。
1.6 支氣管鏡檢查 7例進行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1.7 病理檢查 9例均進行了骨髓常規(guī)檢查,提示漿細胞比例異常增多,4例行骨髓活檢,診斷MM,1例行胸膜活檢,診斷MM。
1.8 治療結果 經血液科正規(guī)化療,2例存活至今,其中1例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3例因化療后出現肺部感染,自動出院,隨診1~2個月后死亡,診斷后存活時間>4個月。2例失訪。2例經血液科化療存活6個月后死亡。
MM主要侵犯骨髓,漿細胞在骨髓內惡性增殖,引起骨髓造血衰竭、骨骼破壞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及廣泛溶骨性病變和(或)骨質疏松為特征的腫瘤。MM以60~70歲老年人發(fā)病居多〔1〕,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fā)病率也明顯升高。以溶骨性破壞、骨痛就診居多,病變主要累及骨髓、腎、肝、脾等組織,很少侵犯胸膜。MM的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主要表現為廣泛骨質破壞、反復感染、貧血、高鈣血癥、高黏滯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經尸解證實,約70%的患者有髓外骨髓細胞浸潤〔2〕。約6%的MM中可出現胸腔積液,多由于心力衰竭、肺栓塞、腎衰竭所致,因骨髓瘤細胞浸潤導致的胸腔積液更為少見,發(fā)生率低于1%〔3〕。由于其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復雜,不特異,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該病仍為現今難以治愈的惡性血液病之一,其治療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為主。
MM臨床上易漏診、誤診,其主要原因為該病臨床表現的多樣性。MM肺部浸潤較少見,依據肺部影像學表現可分為3型〔4〕:①肺炎型:多是繼發(fā)細菌性肺炎的結果或瘤細胞的肺泡、支氣管浸潤;②胸膜型:表現為胸腔積液;③結節(jié)型:表現為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各型可同時并存。本文病例均為胸膜型。MM引起漿膜腔浸潤導致胸腔積液者較少見,國內首例報道于1996年〔5〕。Kim等〔6〕回顧了57例并發(fā)胸膜浸潤的 MM病例,認為胸膜浸潤是一個不良預后因子,無論是MM病程中出現胸膜浸潤還是發(fā)現MM時即伴胸膜浸潤,預后均極差,建議盡早選擇強效化療方案。Elloumi等〔7〕認為,MM合并胸腔積液發(fā)病率一般低于1%,對化療效果差,生存期限很少超過4個月,且胸腔積液似乎為極度惡性骨髓瘤的表現。MM臨床表現不典型,對于高度懷疑該病者,應積極行骨髓穿刺、胸腔穿刺抽液及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并且一經診斷,立即治療,以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及改善預后。主要治療以全身化療為主,對于疾病進展后出現髓外浸潤的患者,傳統(tǒng)的化療方案往往難以奏效,而要選擇二線藥物或新的藥物〔8,9〕。國外有報道,應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MM合并髓外浸潤,取得很好的療效。該藥似可成為此類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10,11〕。MM可以髓外浸潤如胃腸道、腦、乳房、胸腹膜腔、心包、肝臟和其他器官。分析MM不同部位累及的預計總生存期及出現髓外浸潤后的生存期,以肺部及中樞浸潤總生存期較短,在出現髓外浸潤后,則以胸膜、肝臟、肺部浸潤的生存期較短〔12〕。
Kim等〔6〕回顧分析的57例并發(fā)胸膜浸潤的MM病例,平均年齡為59歲。提示胸腔積液合并MM好發(fā)于老年患者,并有老年化趨勢。胸腔積液為呼吸科臨床常見的綜合病癥,有關胸腔積液鑒別診斷的研究報道,多集中于鑒別結核性胸膜炎與惡性胸腔積液,MM患者多合并有Ig異常,抵抗力低下,易合并感染,胸腔積液多表現為滲出液,極易誤診為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胸膜炎、結核性胸膜炎等。本研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蛋白尿或者血尿、血沉升高、骨質破壞,在注意胸水檢查的同時重視以上異常表現,進一步做骨髓檢查、血清蛋白電泳及胸水脫落細胞、胸膜活檢等可及時確診為MM。細胞學檢查非常重要,如果胸水為滲出液,應行胸水細胞學檢查,胸水中找到異常漿細胞即可診斷MM〔13〕。
1 Kyle RA,Gertz MA,Wizig TE,et al.Review of 1027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J〕.Mayo Clin Proc,2003;78(1):21-33.
2 侯 健,傅衛(wèi)軍.多發(fā)性骨髓瘤及其相關疾病〔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93.
3 Manley R,Monteath J,Patton WN.Co-incidental presentation of IgA lambda multiple myeloma and pleural involvement with IgM kappa non-Hodgkin’s lymphoma〔J〕.Inter J Laborat Hematol,1999;21(1):61-4.
4 陳浩波.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肺部表現〔J〕.現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1;7(2):155-6.
5 袁志敏,石延華.以胸腔積液為首發(fā)表現的多發(fā)性骨髓瘤1例〔J〕.現代腫瘤醫(yī)學,1996;22(3):190.
6 Kim YU,Kim SJ,Min K,et al.Multiple myeloma with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Haematol,2008;120(2):108-11.
7 Elloumi M,Frikha M,Masmoudi H,et al.Plasmocytic pleural effusion disclosing multiple myeloma〔J〕.Revue Des Maladies Res,2000;17(2):495-7.
8 王麗霞,陸 化,沈文怡,等.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8;16(4):943-5.
9 鐘玉萍,陳世倫,李 新,等.硼替佐米為主的化療方案治療6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9;17(1):214-7.
10 Hughes M,Micallef-Eynaud P.Bortezomib in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complicated by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J〕.Clin Laborat Haematol,2006;28(4):267-9.
11 Dytfeld D,Matuszak M,Lewandowski K,et al.Bortezomib in combination with th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a successful treatment regimen in refractory 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J〕.Ann Hematol,2008;87(3):253-4.
12 黃蓓暉,李 娟,劉俊茹,等.多發(fā)性骨髓瘤并發(fā)髓外浸潤的臨床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1;24(3):151-7.
13 Shirdel A,Attaran D,Ghobadi H,et al.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J〕.Tanaffos,2007;6(2):68-72.
R733.3
A
1005-9202(2015)09-254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09.119
1 浙江科技學院
周建英(1957-),女,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呼吸內科疾病研究。
張 慧(1981-),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呼吸內科疾病研究。
〔2013-06-17修回〕
(編輯 安冉冉/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