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蓉
摘 要 采用數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確立各層次植物景觀因子的基礎上,建立了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并就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展開探討,進而指出某一園林植物景觀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法進行準確評定。
關鍵詞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2
園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應用為園林景觀重要的構建因素。為建設處美觀、實用的園林,園林建設人員就需要對園林常用植物的屬性進行充分了解,以園林植物為依據建立起有效的景觀評價體系,并根據這一評價體系修建出更為魅力的園林景觀。
1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構建
為構建出健全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在評價方法的制定過程中,就需要滿足生態(tài)性、藝術性及文化性三個方面的要求。
1.1 生態(tài)性
主要包含結構豐富度、植物多樣性以及同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等內容。其中,結構豐富度指的是根據場地中的樹種,以常綠落葉、闊葉針葉以及喬灌草的分布與數量進行統(tǒng)計與計算;植物多樣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區(qū)與數量;環(huán)境協(xié)調性指的是植物之間的形狀、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協(xié)調性是否達到了統(tǒng)一[1]。
1.2 藝術性
包括造型的構圖、色彩的搭配、觀賞特性及時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構圖指植物平面構圖及立體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葉色分配為評價依據,觀賞特性指通過對植物的花、葉、果實及樹形等的觀察價值展開評價分析,時序文化則是指根據園林中植物季節(jié)變化的特征來進行分析。
1.3 文化性
從人文景觀、當地的特色及鄉(xiāng)土文化等進行考慮。人文景觀可讓民眾共同參與,當地特色則是指能將當地特點反映出來的園林軟質及硬質景觀。鄉(xiāng)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觀中的具體運用,可將當地風土人情充分反映出來。
2 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指標、權重及評價因子
2.1 評價指標
在評價指標中,其體系主要依靠調查并量化得出的大眾化標準,或是專業(yè)人員提供的基準標準。通過打分制或等級劃分制來對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進行區(qū)分。
2.2 評價權重
在確定評價權重過程中,應進行分析、對比,得出準確結果,權重值則體現了不同因子的重視程度。人們有時會看重植物外觀,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對健康較為關注,因此會選擇服務功能較強的實用性園林植物。
2.3 評價因子
在各評價關系中,植物色差、形態(tài)及季度等視覺質量評價因子占據更大的比例。在視覺觀賞中,植物群體色彩變化及形態(tài)的最佳觀賞位置為遠距離,植物個體的開花結果與季節(jié)變化的最佳觀賞位置為近距離。但人們視線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出現取舍性欣賞情況,因此,必須將有關條件分配與人的感官進行聯系,實現與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態(tài)效能評價中,群落空間是最為重視的一項條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間可滿足人們不受場地限制需求及視覺上的享受。在服務評價因素中,觀賞性為一項最大要求,其受到各個方面限制的同時,需與各項事物統(tǒng)一協(xié)調,因而在園林景觀評價中極為重視觀賞性功能[2]。
3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的應用實例
由上述內容可得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對植物的服務功能進行考慮,其次對植物的美觀性及文化性進行分析。在種植過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樣性,通過采取喬灌、灌草、草地的組合形式來提高園林可觀性。此外,還可采用自然斑塊狀交錯的方式,將植物層次感體現出來。種植工作結束后,則需做好植物養(yǎng)護工作,對植物進行定期清理與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觀;季節(jié)變換時,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觀的和諧與統(tǒng)一,根據其實用功能進行組合,并將整體可觀度考慮在內。
4 結語
在設計園林植物景觀時,應以評價結構為依據,將景觀影響因子考慮在內,在結合客觀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出綜合評價體系,對園林植物景觀進行全面、客觀評價。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需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建設起到現實意義,建設人員可以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為依據得出大概的藍本,促進園林植物景觀的全面建設。
參考文獻
[1]唐東芹.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海園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南方農業(yè),2014,8(18):78-79.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數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確立各層次植物景觀因子的基礎上,建立了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并就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展開探討,進而指出某一園林植物景觀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法進行準確評定。
關鍵詞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2
園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應用為園林景觀重要的構建因素。為建設處美觀、實用的園林,園林建設人員就需要對園林常用植物的屬性進行充分了解,以園林植物為依據建立起有效的景觀評價體系,并根據這一評價體系修建出更為魅力的園林景觀。
1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構建
為構建出健全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在評價方法的制定過程中,就需要滿足生態(tài)性、藝術性及文化性三個方面的要求。
1.1 生態(tài)性
主要包含結構豐富度、植物多樣性以及同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等內容。其中,結構豐富度指的是根據場地中的樹種,以常綠落葉、闊葉針葉以及喬灌草的分布與數量進行統(tǒng)計與計算;植物多樣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區(qū)與數量;環(huán)境協(xié)調性指的是植物之間的形狀、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協(xié)調性是否達到了統(tǒng)一[1]。
1.2 藝術性
包括造型的構圖、色彩的搭配、觀賞特性及時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構圖指植物平面構圖及立體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葉色分配為評價依據,觀賞特性指通過對植物的花、葉、果實及樹形等的觀察價值展開評價分析,時序文化則是指根據園林中植物季節(jié)變化的特征來進行分析。
1.3 文化性
從人文景觀、當地的特色及鄉(xiāng)土文化等進行考慮。人文景觀可讓民眾共同參與,當地特色則是指能將當地特點反映出來的園林軟質及硬質景觀。鄉(xiāng)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觀中的具體運用,可將當地風土人情充分反映出來。
2 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指標、權重及評價因子
2.1 評價指標
在評價指標中,其體系主要依靠調查并量化得出的大眾化標準,或是專業(yè)人員提供的基準標準。通過打分制或等級劃分制來對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進行區(qū)分。
2.2 評價權重
在確定評價權重過程中,應進行分析、對比,得出準確結果,權重值則體現了不同因子的重視程度。人們有時會看重植物外觀,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對健康較為關注,因此會選擇服務功能較強的實用性園林植物。
2.3 評價因子
在各評價關系中,植物色差、形態(tài)及季度等視覺質量評價因子占據更大的比例。在視覺觀賞中,植物群體色彩變化及形態(tài)的最佳觀賞位置為遠距離,植物個體的開花結果與季節(jié)變化的最佳觀賞位置為近距離。但人們視線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出現取舍性欣賞情況,因此,必須將有關條件分配與人的感官進行聯系,實現與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態(tài)效能評價中,群落空間是最為重視的一項條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間可滿足人們不受場地限制需求及視覺上的享受。在服務評價因素中,觀賞性為一項最大要求,其受到各個方面限制的同時,需與各項事物統(tǒng)一協(xié)調,因而在園林景觀評價中極為重視觀賞性功能[2]。
3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的應用實例
由上述內容可得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對植物的服務功能進行考慮,其次對植物的美觀性及文化性進行分析。在種植過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樣性,通過采取喬灌、灌草、草地的組合形式來提高園林可觀性。此外,還可采用自然斑塊狀交錯的方式,將植物層次感體現出來。種植工作結束后,則需做好植物養(yǎng)護工作,對植物進行定期清理與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觀;季節(jié)變換時,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觀的和諧與統(tǒng)一,根據其實用功能進行組合,并將整體可觀度考慮在內。
4 結語
在設計園林植物景觀時,應以評價結構為依據,將景觀影響因子考慮在內,在結合客觀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出綜合評價體系,對園林植物景觀進行全面、客觀評價。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需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建設起到現實意義,建設人員可以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為依據得出大概的藍本,促進園林植物景觀的全面建設。
參考文獻
[1]唐東芹.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海園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南方農業(yè),2014,8(18):78-79.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數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確立各層次植物景觀因子的基礎上,建立了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并就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展開探討,進而指出某一園林植物景觀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法進行準確評定。
關鍵詞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2
園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應用為園林景觀重要的構建因素。為建設處美觀、實用的園林,園林建設人員就需要對園林常用植物的屬性進行充分了解,以園林植物為依據建立起有效的景觀評價體系,并根據這一評價體系修建出更為魅力的園林景觀。
1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構建
為構建出健全的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在評價方法的制定過程中,就需要滿足生態(tài)性、藝術性及文化性三個方面的要求。
1.1 生態(tài)性
主要包含結構豐富度、植物多樣性以及同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等內容。其中,結構豐富度指的是根據場地中的樹種,以常綠落葉、闊葉針葉以及喬灌草的分布與數量進行統(tǒng)計與計算;植物多樣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區(qū)與數量;環(huán)境協(xié)調性指的是植物之間的形狀、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協(xié)調性是否達到了統(tǒng)一[1]。
1.2 藝術性
包括造型的構圖、色彩的搭配、觀賞特性及時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構圖指植物平面構圖及立體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葉色分配為評價依據,觀賞特性指通過對植物的花、葉、果實及樹形等的觀察價值展開評價分析,時序文化則是指根據園林中植物季節(jié)變化的特征來進行分析。
1.3 文化性
從人文景觀、當地的特色及鄉(xiāng)土文化等進行考慮。人文景觀可讓民眾共同參與,當地特色則是指能將當地特點反映出來的園林軟質及硬質景觀。鄉(xiāng)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觀中的具體運用,可將當地風土人情充分反映出來。
2 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指標、權重及評價因子
2.1 評價指標
在評價指標中,其體系主要依靠調查并量化得出的大眾化標準,或是專業(yè)人員提供的基準標準。通過打分制或等級劃分制來對園林植物景觀的評價進行區(qū)分。
2.2 評價權重
在確定評價權重過程中,應進行分析、對比,得出準確結果,權重值則體現了不同因子的重視程度。人們有時會看重植物外觀,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對健康較為關注,因此會選擇服務功能較強的實用性園林植物。
2.3 評價因子
在各評價關系中,植物色差、形態(tài)及季度等視覺質量評價因子占據更大的比例。在視覺觀賞中,植物群體色彩變化及形態(tài)的最佳觀賞位置為遠距離,植物個體的開花結果與季節(jié)變化的最佳觀賞位置為近距離。但人們視線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出現取舍性欣賞情況,因此,必須將有關條件分配與人的感官進行聯系,實現與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態(tài)效能評價中,群落空間是最為重視的一項條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間可滿足人們不受場地限制需求及視覺上的享受。在服務評價因素中,觀賞性為一項最大要求,其受到各個方面限制的同時,需與各項事物統(tǒng)一協(xié)調,因而在園林景觀評價中極為重視觀賞性功能[2]。
3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的應用實例
由上述內容可得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對植物的服務功能進行考慮,其次對植物的美觀性及文化性進行分析。在種植過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樣性,通過采取喬灌、灌草、草地的組合形式來提高園林可觀性。此外,還可采用自然斑塊狀交錯的方式,將植物層次感體現出來。種植工作結束后,則需做好植物養(yǎng)護工作,對植物進行定期清理與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觀;季節(jié)變換時,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觀的和諧與統(tǒng)一,根據其實用功能進行組合,并將整體可觀度考慮在內。
4 結語
在設計園林植物景觀時,應以評價結構為依據,將景觀影響因子考慮在內,在結合客觀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出綜合評價體系,對園林植物景觀進行全面、客觀評價。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需對園林植物景觀的建設起到現實意義,建設人員可以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為依據得出大概的藍本,促進園林植物景觀的全面建設。
參考文獻
[1]唐東芹.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海園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南方農業(yè),2014,8(18):78-79.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