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巖 陳麗
摘 ? ?要: 本科生導師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我國實施效果如何?本文采用自編問卷對某校化學化工專業(yè)178人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四種問題,一是本導制實施目的不明確,制度定位比較模糊;二是導師資源稀缺,師生比例過大;三是多數導師身兼數職,難有時間、精力指導學生;四是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 本科生導師制 ? ?化學專業(yè) ? ?現(xiàn)狀調查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礎,其質量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本科生導師制(以下簡稱本導制)是近年來推出的一種強有力的改革措施,被認為是培養(yǎng)造就多規(guī)格人才、個性化人才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與機制。我國《教育大辭典》對導師制有這樣的定義:“導師對學生學習、品德及生活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一種教導制度”。
在我國,導師制一直是研究生的主要教育模式,本科生則實行班主任制或輔導員制。但從2002年開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開始嘗試在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隨后逐漸在各高校展開。本科生導師制就其推出理念來說,是為了彰顯精英教育的品質與價值,但由于起步晚,本導制仍是不規(guī)范、不定型和不成熟的,在實踐中仍然面臨諸多困境。為此,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對某高?;瘜W化工學院的學生進行調研。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對某高?;瘜W化工學院大三和大四的學生發(fā)放200份問卷,回收17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30人,女生47人,大三47人,大四126人,化學專業(yè)49人,應用化學專業(yè)82人,化學工程與藝術專業(yè)46人。
2.研究工具
調查采用的是《化學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評價問卷》,系自編問卷,編制程序和方法如下:先通過文獻檢索,探索初步形成本科生導師制的相關評價機制;再根據開放式問卷和深入訪談了解學生對導師制的看法,初步形成本科生導師制的評價框架;在此基礎上確定調查項目,編制問卷。再隨機抽取部分學生,在同一時間進行預調查,征詢學生意見,并根據結果對一些易產生歧義的題項進行修改后形成正式量表。該問卷共20題,主要由以下八方面的內容組成:對導師制的認識、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結合情況、指導途徑、指導頻率、指導方式、指導內容、指導效果、問題與建議。收集的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頻率分析和交叉表)。
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現(xiàn)狀分析
1.對導師制的認識
關于是否了解學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目的,50%的學生了解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目的,50%的學生不了解。當問到本科生階段是否有必要實行導師制時,75.8%的學生認為本科生階段有必要實行導師制。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實行導師制,但不清楚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模式是如何運作的及將達到什么成效。這跟目前本導制的實施不規(guī)范有很大關系。
關于你覺得導師帶幾名學生比較適合的問題,所有學生都認為一位導師同期指導的學生數不能超過10人,其中40.4%的學生認為一位導師同期指導5名學生比較合適。據調查,該院導師每人指導學生數大約在20左右??梢?,學生的期望與現(xiàn)實狀況存在很大差異。
2.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結合情況
該學院嘗試將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結合起來,先進行小范圍試點。調查發(fā)現(xiàn),導師同時是畢業(yè)論文指導老師的學生占了22.7%,其中對畢業(yè)論文滿意的學生占83.3%。當問到是否希望導師和畢業(yè)論文指導老師是同一個人時,54.5%的學生希望導師和畢業(yè)論文指導老師是同一個人,14.2%不希望,31.3%無所謂。由此可見,學生對畢業(yè)論文滿意率高,試點效果良好,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兩個導師合一。
3.師生交流方式與頻率
調查發(fā)現(xiàn),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主要是見面交流和電話聯(lián)系,但是學生更希望以見面交流為主,電話聯(lián)系為輔。導師現(xiàn)在的指導方式主要是不定期的集體約見(33.1%)和定期的集體約見(21.9%);學生希望的指導方式主要是定期集體約見(26.4%)和不定期的個人約見(23.6%)。當問到導師指導學生較為有效的途徑時,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個別輔導、集體座談和專業(yè)研討會。就師生交流方式而言,學生希望以面對面的個別輔導和定期的集體座談為主。
從導師和學生現(xiàn)有的交流頻率看,隨意性比較大,交流次數較少,排在前三位的是半學期一次(21.9%),其次是一學期一次(19.7%),第三是一月一次(16.9%)。再看看學生希望的交流頻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一月一次(32%)>不固定次數(14%)>一周一次(12.9%)。很顯然,大多數學生渴望增加與導師交流的次數。
4.導師指導內容
導師在指導學生時,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以答疑為主,導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解答相關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47.8%),二是由導師講,學生只是聽或寫(16.9%),三是隨便聊聊,沒有什么答疑釋惑(12.4%)。
導師在學習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排在前三位的是:專業(yè)情況的介紹、咨詢,學習方法指導和畢業(yè)論文指導。導師在生活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主要體現(xiàn)為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51.7%)和解決生活上的難題(25.3%。導師在心理方面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主要體現(xiàn)為師生之間的談心、交流(46.1%),關于困難、壓力和挫折等方面的指導(37.1%),人際關系指導(23%)。
5.指導效果評價
對于該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29.8%的同學評價良好,34.8%的同學認為效果一般,12.9%的同學評價為較差,還有22.5%的同學沒做評價。學生認為影響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效果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一是制度不完善,學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的監(jiān)督和鼓勵機制沒有落實(41.6%),二是導師平時工作很忙,聯(lián)系上了也沒有很大作用(24.7%),三是寄希望于導師聯(lián)系自己,不好意思主動找導師(18%)。
三、進一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問題與出路
本導制在我國實施也就十多年的時間,屬于新生事物,教育部沒有相關文件規(guī)定本導制應如何實施。因此,各高校在實施本導制的時候隨意性較大,缺乏規(guī)范性。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化學專業(yè)本導制在實施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本導制實施目的不明確,制度定位比較模糊。該校把導師制貫穿所有本科生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均配備導師,并進行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導。這看似全面、實際難以落實的導師制,混淆了同班主任、輔導員和任課教師的職責邊界。丁林[1]認為,定位模糊是本導制碰到的首要、最大困境。導師制究竟是管理與教育制度,個別指導的教導制度,還是咨詢制度或顧問制度?由于導師制的定位問題沒解決好,導致導師制的目標、功能及導師的職責復雜化。
二是導師資源稀缺,生師比例過大。由于該院導師制是覆蓋所有本科生的,因此一個導師平均帶大約20個學生。每位導師指導多少學生效果最好?這涉及管理學問題。從國外一些大學的做法和經驗來看,每位教師指導的本科生在5~10人為好,如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生師比分別為3∶1和6∶1,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均為9∶1。而我國每位導師帶的學生普遍達10~20人[1]??梢?,要保證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科學合理,較低的生師比是前提條件。對于這個問題,各高校采用不同方法彌補,如社團導師制、項目導師制、論文導師制或英才導師制。該校試點的將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和本導制結合起來,就是所謂的論文導師制。就化學專業(yè)來說,將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yè)論文指導工作結合起來,本科生從低年級就開始參與到導師的科學研究工作中,改變現(xiàn)有學生在大三下學期甚至大四才著手準備畢業(yè)論文的運行模式,改善現(xiàn)有導師制的運行狀況和提高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是一個有益探索。
三是多數導師身兼數職,難有時間、精力指導學生。多數導師身兼教學、科研、班主任管理、行政事務等于一身,加上指導學生多,指導往往流于形式。調研發(fā)現(xiàn),導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單一,每學期面對面交流一兩次。劉敏[2]認為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缺乏必要規(guī)范,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應有指導,這是導師制實施的主要問題。
四是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有研究指出,現(xiàn)行管理制度不適應導師制的進一步發(fā)展[3],對導師的工作效果難以做出一致性評判[4]?,F(xiàn)有導師制評價屬于粗放型,沒有嚴密的評價指標,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利于激發(fā)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如只規(guī)定每學期與學生見面的次數,對于具體指導內容和方法及效果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
本導制在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在借鑒國外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成功經驗的同時,還應該立足各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規(guī)章制度。不同層次的高校(研究型、研究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其導師制的定位應該有所不同。正如丁林[1]所說的,科學合理地定位是本導制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范式是本導制突破重點的關鍵,健全體制是本導制取得實效的保證。
參考文獻:
[1]丁林.本科生導師制:意義、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5):75.
[2]劉敏.對本科教育中推行導師削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4(12).
[3]趙吉勇.本科生導師制培養(yǎng)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06(3).
[4]王艷鋒.對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2).
基金項目:江西省2011年高校省級教改課題(項目編號:JXJG-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