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預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可能的結(jié)局,這就是說,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不容小視的作用。用閱讀的魅力吹響情感投入的號角,帶著情感閱讀提升閱讀能力,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最佳效果。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閱讀是很讓學生頭疼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方法不當,多數(shù)學生采用單詞對應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此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于課本中安排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少。如何讓學生科學地閱讀,如何讓學生有思想地閱讀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要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萬事開頭難,開始學生對閱讀都會存在畏難情緒,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這種畏難情緒?!队⒄Z學習》1996年第5期刊登了John Hotel于1967年寫的“How Teachers Make Children Hate Reading”一文,其中提到教師在教學生閱讀時,由于方法不得當,使得學生害怕閱讀、遠離書本,為此提出他對閱讀教學的看法及改進方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要尊重學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者提到他讓一個害怕閱讀的五年級孩子自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書來讀,一段時間后,孩子由一開始讀三年級水平的書,到后來讀世界名著。這個事例說明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是閱讀的第一步,這一步的關(guān)鍵就是尊重學生的選擇。
二、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
題材的選擇是多樣的,要選擇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文章,并注意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現(xiàn)有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如七年級的閱讀材料,傾向于生活功能、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lǐng)等。而在八年級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應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要多選擇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達到既提高閱讀興趣,又強化課內(nèi)學習的目的。
閱讀前的必要鋪墊是激發(fā)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老師可以介紹閱讀材料的背景來歷,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我曾經(jīng)讓學生讀過這樣一篇文章:
In Britain,guide dogs are the “eyes”for many blind people.At first,Lucy went to a womans home when she was three months old.For nine months,the woman trained her to walk,sit,stop and lie down.
When Lucy was one year old,she went to a special school for dogs.It has a street route,like a town.There Lucy learned to guide a person round holes and across the streets.She had to look for holes in the ground and high-up dangers too,like trees.
When Lucy passed all her tests,Dick came to the training centre to meet his “eyes”.Dog and person must like each other.If they dont like each other,they will not work together.Dick stayed at the training centre for four weeks.He learned to walk along the route with Lucy.In the end,they went out into the real town for practice trips.
在閱讀之前,我先讓學生說說狗會為我們做什么,然后設(shè)下問題:你知道在英國,狗還會做什么事情嗎?結(jié)果學生非常感興趣,都很認真地讀起來,并踴躍回答問題,效果非常顯著。
三、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紙雜志及各級考題中的閱讀理解,務必要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而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否則,讀了半天也不能明了作者的意圖,閱讀效果不佳。如何學會對文章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nèi)容就是環(huán)繞主題展開的。首句很關(guān)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后一個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個句子。每段的最后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jié)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jié)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在閱讀文章時要養(yǎng)成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么,讓我來寫,我會怎么寫,這樣就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后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又節(jié)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我經(jīng)常遇到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一看,閱讀課上得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很高。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既不科學又低效。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培養(yǎng)其獨立閱讀的習慣。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zhì)量和速度。另外,還要求學生閱讀時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
四、要讓學生有思想、有情感地閱讀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語言的過程。
我們有責任讓學生愛上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使閱讀成為一種情感的投入。我們應該認識到對語言知識過細、過深的講解,是造成目前學習外語花時多、負擔重、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對不搞教學、不搞語言研究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過細、過深的語言知識,在閱讀中是用不上的,而學習的東西一不用,就會忘了。我們應該扭轉(zhuǎn)這種局面,把有限的寶貴時間,實實在在地用在閱讀上,使閱讀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課,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