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工作狀態(tài)。在高校的實踐應用中總結發(fā)現(xiàn),學校體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影響。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進行分析,著重探討學校體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影響,并總結出如何將學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共同進步,提高大學生心理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關鍵詞:學校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6-0178-02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越來越多,隨之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我國各高校教育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就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很多學生存在心理問題,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校體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影響。通過體育實踐鍛煉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參與實踐活動中身心的放松,易培養(yǎng)自信心。因此,要將學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發(fā)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是困擾大學生的主要問題之一。健康的心理應表現(xiàn)為積極向上、表里如一,能夠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學習壓力、社會壓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處理各種問題,具有完整的人格。同時,對處理消極情緒,如沮喪、壓抑、孤獨等不良情緒都有著積極的處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抗打擊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在高校教育中,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具備較完整的人格,面對生活中的困惑能夠積極處理,對未來和理想有著樂觀的向往。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量逐年增多,使競爭力不斷變大,這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不斷增大。
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從二十世紀后期到現(xiàn)在,大學生心理問題正逐年增多,如下表1所示:
■
就某大學的調查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在亞健康大學生群體中,主要的心理問題為心理壓力造成的精神抑郁。通過這些問題說明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1]。
二、學校體育在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影響
在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體育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積極影響。體育教育是一種動態(tài)性的教學活動,實踐性較強,參與活動中對人際關系處理和心理變化都有著重要影響。通過體育教育能夠促進學生身心放松,幫助學生減輕壓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體育教育所產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
(一)緩解心理壓力,增進身心健康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不斷加快,對人才質量需求越來越高,且近年來高校畢業(yè)生越來越多,競爭壓力逐年增大,這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了較嚴重的壓力。長期處于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當中,容易產生憂郁、壓抑以及焦躁等心理問題[2]。而通過體育鍛煉容易使個體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積極情緒,增強自身自信心,擺脫心理消極情緒。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將壓力釋放,是宣泄不良情緒的重要途徑。例如,在考試前夕由于心理壓力過大,可通過踢足球的方式,將壓力釋放,身體得到放松的同時,心理情緒上更加平靜。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幫助學生促進身心的放松,能夠防治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強健體魄的同時,增進身心健康。
(二)培養(yǎng)堅韌意志,提升綜合品質
在更多的學校體育活動中,能夠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以及堅韌意志的磨煉,促進綜合品質的提升。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每一位大學生都應具備良好的意志,主要是指具備一定自信心、自制力以及自主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意志。在學校體育中,為促進學生真正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必須進行體育運動[3]。在運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進行阻力的克服,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指體育運動的難度不斷增大,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克服身體上所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增強學生的承受能力,促進綜合意識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夏天進行長跑訓練。由于天氣原因,會對身體提出較大的挑戰(zhàn),在長跑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良好呼吸的調整,心理上不斷給自己自信,克服肌肉酸痛所帶來的疲倦感。這個過程實際上不僅是對學生身體上的考驗,更是對心靈上的考驗。只有在不斷的身體鍛煉中,才能不斷增強學生意識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以促進學生更好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4]。
(三)增強自信心,實現(xiàn)自我完善
為了不斷強化學生自己的內心,培養(yǎng)強大的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不斷增強自信心,實現(xiàn)自我完善。而實現(xiàn)自我完善要從身體以及思想上全面提升,包括體質的增強和心理的壯大。體育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有著積極影響。據(jù)一項調查表明,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比不常鍛煉的人更加自信,且更加具有自我概念。通過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學生培養(yǎng)體育興趣,在體育興趣的運動中,更加容易實現(xiàn)某種運動項目,提升自身存在感和榮譽感。例如,在羽毛球鍛煉中,學生與伙伴共同參與,在配合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并通過與對手的比拼獲得勝利[5]。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自信有著重要作用,且在不斷的運動實踐中,使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四)加強人際交往,增強與人溝通能力
當今社會需要掌握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以促進自身更好的生存。而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不會進行人際關系的處理,使自身發(fā)展受到限制。學校體育活動中,學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在合作中增進信任感。這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促進人格的完善。在輕松的體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容易,也更容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為培養(yǎng)良好的交際能力打好基礎。
三、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發(fā)展
為進一步發(fā)揮體育教育的積極影響作用,要將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主要方式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增強
當前,高校大學生中由于有一部分人學習成績較低,基礎較差,長期以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熱情不高。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某方面特長(例如:身體健壯、耐力好或曾經學習過某項體育項目等),讓這些學生參與動作示范,展示他們的特長,幫助學習進展較慢的同學等。通過這些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信樂觀、自強不息、寬容豁達等品質,使他們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改變那些不適應發(fā)展的不良人格品質,樹立自信心[6]。讓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同學之中去,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要充分利用體育教學課在室外進行的特點,在輔導動作的過程中,積極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學習狀況、思想動態(tài),從學生的角度去關心理解他們,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關心。
(二)注重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綜合意識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同學關系,原因在于同學間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微妙與復雜。一方面,大學生年齡相仿、經歷相同、興趣愛好相近,又共同生活在一個集體之中,學習相同的專業(yè),溝通與交往容易[7];另一方面,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個性氣質差異,再加上大學生空間距離小,交往密度高而自我空間相對狹小,而對人際交往的期望較高,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容易采取消極退避的態(tài)度。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改革原有體育教學觀念,營造民主、寬松、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開拓思維、自由探究、發(fā)揮潛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體育教學比賽,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服從裁判、尊重對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比賽過程中,要培養(yǎng)團隊意識,以集體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為集體爭光。大學生通過運動比賽,可以親身體會競爭的激烈性,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不斷磨煉意志品質,不斷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同時間接地提高了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參加比賽,也使學生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形成了良好的團隊精神。
(三)加強重視程度,促進積極引導
在學校體育中,教師要把通過體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而不是附屬性教學。在教學中首先要保證教師觀念的正確性,將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心理變化。在提高學生綜合品質和能力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參考,不斷地予以肯定和支持[8]。例如,在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時,由于訓練難度較大,學生可能存在失敗的情況。由于是女生,教師要耐心進行指導,鼓勵學生,使學生克服困難,進一步努力,積極看待自身情況。只有在不斷努力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最后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生只有在得到肯定后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的活動,提高心理素質,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論證分析可知,學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積極參與體育實踐活動中,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釋放壓力的平臺,使身心得到放松;在具有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強健的體魄更能夠支撐自己完成理想;在體育實踐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得到自我完善,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積極作用;在學校體育活動的參與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為走向社會做好積極準備。為更好地應用學校體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促進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最終目的在于強化學生內心,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完善自身。在未來大學教育中,要注重學校體育的積極作用,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丁.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高?;@球運動開展對本科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2]劉志濤.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及其引導——以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3]錢慧.LN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影響因素分析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14-10-25
作者簡介:貝釩(1990-),男,內蒙古錫林浩特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