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吾
調查報告
英語學習者自我效能感與學習策略關系的量化研究與分析
李芳吾
本文以199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測量法,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的狀況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較強,但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這與學習者學習方法不當有一定關系;英語自我效能感與學習策略成正相關,并且英語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傾向于使用社交策略、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對于這一結論給英語教學工作者帶來的啟示,本文予以了相應的闡述。
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相關性
自我效能指個體在執(zhí)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的自我把握與感受。部分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目標設置、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呈正相關關系。Bandura和Schunk (1982)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設定近期的具體學習目標時,可以相對容易地覺察到取得的進步,自我效能感因此也會得到加強,這會促進學生設定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如此循環(huán),促使學習成績不斷提高。Zimmerman和Bandura(1994)認為,自我效能感高的自主性學習者能夠設定挑戰(zhàn)性的學習目標。Schunk(l982)發(fā)現(xiàn),指導小學生做自我記錄,做自我判斷,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學業(yè)成績。Bouffard和Bouchard(1991)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能夠更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更準確地進行自我評價,獲得更佳的成績。這些已有研究促使我們對自我效能感與其他學習因素,如學習策略的關系繼續(xù)進行思考。
自20世紀70年代起,有關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大部分涉及到傳統(tǒng)應用語言學對語言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和方法的研究。對于從認知的角度研究學習者的差異,幫助學習者認識并有效調控其認知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的研究不多。有研究者對英語自我效能感與學習策略關系進行過研究,但數(shù)量不多,且研究對象集中在大學生以及高職高專學生,對于以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為數(shù)不多。本文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關注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策略使用情況,旨在豐富中學教師教學理論,進一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了解高二學生英語自我效能感以及學習策略的總體情況,進一步分析二者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以及其情況如何。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隨機挑選的湖北某高中二年級四個班的22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后得到有效問卷199份。
(三)研究工具
英語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華中師范大學梁宇頌和周宗奎編制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在表達上結合英語學習情況做適當修改。該量表包括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個因素,共12項。量表采用萊克特量表五級計分,1代表非常符合我的情況,5代表非常不符合我的情況。
英語學習策略量表。采用Oxford(1990)設計的英語(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簡稱SILL),共50個項目,6個要素。這6個要素分別是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同樣采用萊克特量表五級計分方式。
采取Spass16.0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對兩個量表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主要的統(tǒng)計方法為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相關分析法。
問卷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兩個因素的a系數(shù)在0.63與0.82之間,學習策略量表的六個因素的a系數(shù)在0.85與0.91之間。從該結果來看,a系數(shù)總體可以接受。
(一)整體狀況(見表1)
表1:各因素的均值與標準差
從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的均值分別為2.67和3.00,這說明高二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學習信念,學習動機較強,能夠克服學習困難,并且通過自身努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體現(xiàn)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較強。但學習者自身學習行為效能感不強,具體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習價值缺少體會,再加上較大的焦慮和壓力,無法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
對于學習策略量表,通過比較學習策略的六個維度均值發(fā)現(xiàn),高二學生使用最多的是補償策略(M=2.20),其次是認知策略(M=2.86),緊接著是元認知策略(2.97),情感策略(M=3.05),而記憶策略(M=3.12)與社交策略(M=3.12)使用相對比較少。
倪杭英,馬劍虹(2007)在對浙江省某重點高中二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高中生最常使用的是補償策略、記憶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可以看出本研究的結果與這一結論基本一致。通過調查了解到,高二學生已經(jīng)知道在閱讀文章時過多地使用字典,花費時間過多,會降低閱讀的速度,因此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一般不會去查每個單詞的意思,遇到不太熟悉的單詞,主要是通過語境上下文來猜測所要傳達的信息。如果想不起準確的單詞來,也會用意義相近的表達方式或者是手勢來代替。運用元認知策略可以監(jiān)控學習者學習進步的過程,認知策略則可以幫助學習者取得進步(周綿綿 2011)。為了保證甚至提高英語成績,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會主動地對自身的英語學習做出計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學習任務上,積極把握或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條件,旨在一定時間內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英語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相關性分析
在對英語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策略做相關分析之前,研究者做了兩個變量的散點圖。從圖1可以看出,這兩個變量的散點從左至右相對比較集中,呈上升直線,說明兩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線性關系。因此,研究者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二者的相關程度進行了分析。
圖1:英語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策略的散點圖
表2:英語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策略的相關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英語自我效能與英語學習策略以及英語學習策略的六個維度均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英語自我效能的兩個維度:學習能力自我效能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與英語學習策略以及英語學習策略的六個維度:記憶策略(P<0.01),認知策略(P<0.01),補償策略(P<0.05),元認知策略(P<0.01),情感策略(P<0.01),社交策略(P<0.01)均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反之亦然。這表明英語自我效能感較強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地使用英語學習策略,而能較好地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生也相應地具有較強的英語自我效能感。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英語學習策略六個要素里,被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使用較多的是社交策略、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英語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英語成績往往比較好,能自信地運用學習策略,由于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比較強,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多處于主動狀態(tài)。這類學生的語言分析歸納能力比較強,會不斷地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會主動地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計劃、監(jiān)控。英語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在課堂上會主動接受教師講授的書本知識,并按照教師的要求,積極與同學配合學習(劉艷菊 2010)。對于課外舉行的語言交際活動,英語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也會積極參加,通過參加語言交際活動,訓練個人英語實際運用的能力,體會英語交流的樂趣。
自我效能感與成就行為是相互促進的。在班杜拉看來,可以通過掌握性經(jīng)驗、替代性經(jīng)驗、言語勸說、情緒反應和生理狀態(tài)五種方式培養(yǎng)和增強自我效能感(張慶宗 2011)。教師制造機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自身成功的喜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獲得的進步,教師予以認可、給以表揚,則能夠讓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為自己設定新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學習者在開始新的學習行為時,會面臨失敗,學習者如果不夠自信,就會覺得是自身能力不強,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對學習環(huán)境和自身學習能力做出正確判斷,進行正確歸因,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自信,努力擺脫環(huán)境中消極因素的影響,積極主動地運用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去獲得成功(熊士榮 2005)。為了激勵學生努力進取,教師還可以在學習行為相近的學習群體里樹立進步典型,促進學習者在看到其他人取得成功時,也能奮發(fā)進取,努力實現(xiàn)同樣的目標。學習者要制訂與學習行為相符的合理目標,教師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標準,進行正確的比較,最終做到有效地完成學習。
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需要培養(yǎng)策略意識,使用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教師需要引導鼓勵學生對學習活動不斷地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個人的語言分析歸納能力。學生需要做到配合老師的要求,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計劃、監(jiān)控。高二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生參加課外舉行的語言交際活動,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深刻體會英語交流的樂趣,可以在實踐中較好地訓練學生個人英語運用能力。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習策略能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接受相應學習策略的培訓,可以對自身運用的學習策略以及學習過程中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行判斷與合理運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能夠依據(jù)自身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策略,實現(xiàn)提高學習成績的目標。
引用文獻
劉艷菊.2010.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觀念、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相關性的量化研究與分析[J].外語教學,(4).
倪杭英,馬劍虹.2007.高中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13).
熊士榮.2005.論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報,(3).
張慶宗.2011.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
周綿綿.2011.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
作者信息:437005,湖北咸寧,湖北省咸寧市湖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LFW_34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