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蓮
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禁止節(jié)假日補課的今天,更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
在隨堂聽課中,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課改實踐已有十年了,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用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學目的、內(nèi)容、過程、方法、形成全部由教師掌控,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屬品,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抄記,談不上對知識的過程體驗、感受,更沒有形成能力之說。更為甚者是大題量機械訓練,壓得學生透不過氣來。很多教師都認為,單純靠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就能拿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其絕招就是讓學生長時間、大題量地去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應(yīng)對考試的目的,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課內(nèi)不夠,課外補”,通過增加學科課時,學生晚上加班加點做作業(yè)等手段,用題海戰(zhàn)術(shù)提高學科成績。這樣的教學方法往往導(dǎo)致學生厭學,學生的思維呆板、學習能力差。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與學問題
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滿堂灌,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好象聽得明明白白,但一動筆什么都寫不出來;全班同學回答得很好,但一提問個別同學,什么都說不出來;課堂上講過的題、分析過的題、糾正過的題,測驗考試考同樣的題,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不懂,或原來是怎樣錯就怎樣錯;學生分析、綜合、儲存知識的能力差,例如a0=1(a≠0)這么簡單的問題也無法記住和應(yīng)用。為什么老師教得辛辛苦苦,而課堂效益還是那么低。分析課堂教學,有不少老師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學習浮躁,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熱熱鬧鬧,但學生動手能力弱,缺乏思考能力的訓練。再反思我們的老師: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只管教,不管學,似乎只要自己完成程序走過場就算完成任務(wù)了;有的老師把三尺講臺作為自已的舞臺,幾十名學生面對一塊枯燥的黑板,教師講,學生聽,活動形式單一,學生更是被動,毫無興趣可言;有的老師課堂陳式老套,復(fù)習—新授—鞏固—作業(yè)。這種方式看似符合教學規(guī)律,其實呆板而無靈氣,這樣的課怎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的老師備課不充分,造成課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后解決,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填鴨式、滿堂灌是常見課:有的老師一節(jié)課一講到底,不惜拖堂,一堂課下來,講課者辛苦,聽課者疲憊,學習者吃力;有的老師依賴多媒體,黑板無板書,過多的畫面和文字“一閃而過”,造成學生課堂懂,課后一概不知;講授無重點,內(nèi)容超要求,有的老師無尺度地將教學內(nèi)容越挖越深,無故增加的知識使學生“苦不堪言”。觀察教師工作現(xiàn)狀: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課堂的教學效果未能如意。
三、更新教育觀念,提出“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zhuǎn)變
提高課堂效益,改變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聽的被動局面刻不容緩。我國啟動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已歷時十年,其間因課堂改革而一舉成名的如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名校,他們的實踐經(jīng)驗值得借鑒。要有效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就要更新教育觀念,實現(xiàn)幾個改變:1. 進行課堂模式變革。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變?yōu)橐浴皩W生為中心”的課堂;由教師主宰的課堂變?yōu)橛伞皩W生主宰”課堂。2. 改變課堂評價模式。把原來評價教師改變?yōu)樵u價學生,在一堂課中不看教師看學生,看學生在這一堂課上的表現(xiàn),如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有多少,占有的時間有多少,活動的形式是否多樣、新穎,對書本知識的研究是否深刻,課堂學習氣氛是否濃厚,學生精神面貌是否良好,課堂學習效果是否優(yōu)良。評價一堂課的優(yōu)劣,不看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課堂不是看傳授知識,而是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是否得到了開發(fā)。3. 通過聽課、評課,實行層層把關(guān),有效推進高效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zhuǎn)變。通過公開課、示范課、優(yōu)秀課、研究課等探討高效課堂,逐步引領(lǐng)教師改變教學模式,改變教學觀念。4. 實行反思矯正。一位教師認真反思三年,有可能成為名師。一支教師隊伍,真真正正反思三年,一定會成為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要求教師每日一反思,反思當天課堂教學的成與敗,要求教師寫教育教學案例,學校通過組織開展教學反思研討會,用教師的實例開展反思,使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綜觀實踐可知,高效課堂的推進思想基礎(chǔ)是教師教學觀念和思想認識的改變。學校要堅持把教師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作為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首要任務(wù)。通過校本研修逐步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通過外出實地觀摩、課例研討,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觀,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穩(wěn)步推進。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