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珂
近幾年,我校大力推廣高效課堂。在尖子班、重點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種課堂,并見效顯著的時候,我接手了高一的一個美術(shù)特長班。如何響應(yīng)學校的要求,在特長班也開展高效課堂,這讓我陷入到一種困境當中。眾所周知,高效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而特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文化課基礎(chǔ)薄弱,學習自主性較差,依賴性強,自信心和定力都不夠等等。因此在特長班開展高效課堂著實有難度,尤其是古詩單元的高效教學,那更是“難于上青天”。如何讓學生盡快適應(yīng)我這個新老師的教學風格,順利度過磨合期;如何讓學生對學古詩產(chǎn)生興趣;如何讓特長班的古詩教學也能高效起來,這是開學之初擺在我面前的三大難題。
首先,與學生玩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拉近師生距離。我知道學生對新老師肯定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我沒有馬上講新課,而是跟學生們玩了一個成語接龍的游戲。至于玩什么游戲我上課之前是經(jīng)過了一番思考的,本想讓他們進行初高中所學詩歌背誦比賽,勾起學生對古詩的記憶,以便導入第二天即將要學的古詩單元。但考慮到特長生語文底子薄弱,學過的古詩未必能記住多少,玩這個游戲怕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后來改成難度較低的成語接龍游戲,果然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從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活潑膽大,集體榮譽感強,很在意小組的加分,這無疑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施。
其次是培養(yǎng)特長班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一直認為古詩教學應(yīng)以誦讀為主,在誦讀中感知詩歌的音韻美,體會詩歌語言的精煉。所以在預(yù)習課上,我并沒有按常規(guī)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從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去思考,也沒有要他們提出問題。因為以他們的基礎(chǔ)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即使提出來了,也是從參考資料上獲取。所以只要求他們先準確流暢地朗讀,然后再背誦。這兩個要求對于特長生而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他們的耐力不夠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要緊緊抓住他們的心,確實需要費很多的心思。在朗讀時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齊讀,其他小組注意糾錯,或者是個人朗讀比拼,以加分進行刺激,讀的和聽的都十分積極認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基礎(chǔ)較差的男生,在讀《山居秋暝》時讀得不怎么準確也不怎么流暢,但他聲音洪亮,還配以搖頭晃腦,讀到“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時,還把手一揮,把頭一擺。他在朗讀時似乎心領(lǐng)神會了王維欲遠離塵囂、隱居山中的那份灑脫。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朗讀方式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在背誦時我抓住學生渴望加分的心理,提高加分額度,學生在我指定的時間內(nèi)拼命記憶,爭相背誦,課堂氣氛熱烈。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因參與而有了收獲,因收獲而產(chǎn)生了興趣。
再次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樹立自信心,讓特長班的古詩教學也能高效起來。傳統(tǒng)觀念認為文化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而特長生有一小部分是因為興趣愛好選擇了學特長,大部分是因為文化成績不好,學特長能增加考上大學的機會才選擇了學特長,很少有文化特長兼優(yōu)的學生。他們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也認為自己不是好學生。曾經(jīng)有不少學生在周記里寫到他們是被學校、老師瞧不起,被尖子班、重點班的同學鄙視的一個特殊群體。當然這只是他們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而已。記得英國的約翰遜·塞繆爾在《蒲柏生平》中說過“自我信心是偉大行動的首要條件”。哈茲里特在他的《文學貴跡》中也談到:“如果你相信你能得勝,你就會得勝。信心是勝利所必需的?!笨上襁@樣一群自慚形穢、妄自菲薄的孩子,把他們的自信心樹立起來才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我一直在尋找他們的專業(yè)與語文學科之間的契合點,以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從而樹立自信心。古詩單元給了我一個機會。蘇軾評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學習《山居秋暝》時,我讓學生用畫筆展現(xiàn)詩中那“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優(yōu)美畫卷。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在畫作呈現(xiàn)活動中,學生相互鑒評,互相探討。因為是他們熟悉的領(lǐng)域,人人都有發(fā)言權(quán),所以參與度高,場面熱烈。學生竟然在不自覺中準確把握了詩人王維在詩中營造的清新、寧靜的優(yōu)美意境。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究。課后學生向我感嘆到:“沒想到詩歌學起來還這么有意思?!辫b于此,在學習蘇軾的《赤壁懷古》時,我讓學生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畫面畫出來,看誰最能理解“穿”“驚”“卷”這幾個詞的妙意。學生目前最擅長的是人物畫,所以我讓他們用畫筆勾勒蘇軾筆下的周公瑾形象,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形象。這樣就促使他們?nèi)パ凶x文本,準確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了無痕跡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課后學生普遍反映古詩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不再高深難懂。尤其是能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樹立了自信心,并找到了學習古詩的樂趣。
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告訴我,研究學生比研究教材要難得多。教師應(yīng)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zhì),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這應(yīng)當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吧。高效課堂同樣離不開因材施教,只有結(jié)合學生實際,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高效。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