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要:在我國,普遍的班級授課已遠遠不能滿足目前的教育需求,運用分層教學能很好地彌補其不足,在教學中能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起到保尖、促中、補差的作用,從而達到“分層是為了無層”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分層教學;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88-1
一、分層教學的特點
分層教學,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語言最近發(fā)展區(qū)”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分層教學致力于促進全班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綜合交替運用班級、分組和個別教學形式,謀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
1.分層教學,有利于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分層教學將成績接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次,因此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要求,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減少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壓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限度地挖掘了他們的內在潛能。
2.分層教學,有利于合作互動學習。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分層教學后,學生的語言基礎、接受能力、表達能力相對較接近,因此在做口語練習時彼此合作融洽,被動尷尬的局面甚少,學生會逐漸克服膽小、害怕、自卑的心理,并敢于開口、樂于實踐,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谡Z練習與表達的質量較高、次數(shù)較多,因此,分層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輕松愉快、高質量的相互學習機會。
3.分層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教學的機會,力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啟發(fā)、相互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習動力,拓寬交流范圍,擴大信息交流量,使每個學生更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
4.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把素質相近的學生劃到一個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且把它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中,這樣一來,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材的采用、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等更加優(yōu)化、更具有針對性,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
三、分層教學的做法
1.教育對象分層。同一個班的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在英語學習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根據(jù)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智力水平及內在潛力,筆者把班里的學生劃分為A“小兔組”、B“荷花組”、C“青菜組”三個小組。A為優(yōu)等,B為中等,C為后進。分組標準一般是按學生的基礎知識情況,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以及其實踐操作能力來進行劃分的。此外還必須考慮到,不同的課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分層,而且在不同的課例中,學生所表現(xiàn)的情況也不一致。學生的層次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可變的,分層的標準應當隨著不同的課堂表現(xiàn)而變化。
2.教育目標分層。每個學生的認知維度都各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上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力求把目標定得適合三個小組的學生,使他們各得其所。比如在新授單詞環(huán)節(jié),A組學生接受能力強,那教學重點就是鍛煉其運用新詞的能力,達到“創(chuàng)造”這一最高目標。對于B組學生來說,達到理解層面就已足夠。C組學生的要求是他們課堂上可以學會讀、記該詞。在實踐中,給筆者感覺最深的是每單元的C至E環(huán)節(jié)。在簡單示范操練后,A組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本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并做到聲情并茂地表演,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1,A組的同學就根據(jù)課文內容自己選用身邊的文具,如pencil,ball pen,school bag等自我創(chuàng)造對話,并且能夠熟練運用三年級所學的交際用語。A組同學表現(xiàn)的既可以對B組起到示范的作用,也可以對C組起到激勵的作用。
3.備課分層。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jù)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技能訓練并注意層次和梯度。
4.課堂教學分層。課堂教學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渠。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本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梯度。對于A層學生要設計一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對B層學生,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意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于C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因此設計的問題要簡單,梯度要小,讓他們嘗到成功感,從畏懼、厭煩學習轉到愿意學習上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只要通過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5.輔導分層。學生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B、C層次學生的輔導。對C層次的學生課后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B、C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演唱英語歌曲比賽等,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A層次的學生幫助C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6.作業(yè)分層。作業(yè)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另外也是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作檢查和評價的方式。根據(jù)學生的自身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差異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分層,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作業(yè)量、作業(yè)難度、作業(yè)深度加以分層和調控。
7.教育評價分層。評價是英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重要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要求的教學評價,讓評價具有及時性和鼓勵性,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在分層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的發(fā)展情況,通過評價使學生在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中,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