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霞
【摘 要】新課程改革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教師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探索、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里強調(diào)的是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其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習能力。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呢?
一、優(yōu)化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樂學環(huán)境
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實施學生自主學習就是一句空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能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边@就要求我們重視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因此,優(yōu)化課堂學習氛圍是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的重要因素。參與教學活動的師生雙方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感情、有智慧、有個性、有人格,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成為教學行為的引導者、促進者,更要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和親密伙伴。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調(diào)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xiàn),力求言談文雅、舉止端莊、態(tài)度和藹、情緒樂觀;另一方面對學生要充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使學生在課堂中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獨到的見解,暢所欲言,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關注的,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我能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是要通過多種途徑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在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中,樂學會學。
二、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探究精神
1.注重預習指導,引導自讀探究
預習是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自我探究的階段,也是自主學習的開始。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類型,確定學習中的依據(jù)目標,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目標,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使他們有路可循、有法可依。學法應因人而異,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探索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開展預習:(1)通讀課文,借助字典認識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2)默讀課文,會用課外書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有關知識;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兩三遍,把課文讀通讀順,基本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3)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多讀幾遍,并把它記在自己的好詞佳句摘抄本上。(4)精讀課文,用心嘗試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將文中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在課上向教師、同學請教,這是討論質(zhì)疑的前提。預習的指導需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從指導學生預習到學生獨立預習。這樣做,一方面能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自主查閱工具書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在預習時已初讀課文,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概要的了解,總體的感悟,并且對文章的某些內(nèi)容產(chǎn)生了疑問。故而,在課前就對課文學習充滿期待。因此,在課堂上學生學習起來將會更加主動,特別是分析到他們的疑難之處時,他們的熱情會十分高漲,收到的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
2.加強朗讀訓練,促進內(nèi)化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朗讀訓練要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這就要我們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首先要教會正確處理音量、音速、語氣,恰當運用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促使學生理解記憶;其次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時,努力讀得正確流利,在讀中咀嚼玩味,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體會語言特色。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注重調(diào)動起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在讀書中感悟語言,內(nèi)化語言。如一教師引導朗讀《圓明園的毀滅》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集體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睂W生讀得聲情并茂。教師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diào)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再請他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哪輕哪重……再想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教師并不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學著也讀讀這句話。結果學生面帶微笑讀出了對圓明園絕妙景色的欣喜、贊美;重讀“金碧輝煌”讀出殿堂的光彩華麗、雄偉壯觀;輕讀“玲瓏剔透”讀出亭臺樓閣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高聲快讀“熱鬧街市”讀出“買賣街”的歡快;低語緩讀“田園風光”讀出流連山鄉(xiāng)村野的舒暢。 最后,教師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讀。至此學生在對詞語的揣摩、比較中領悟圓明園景色的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另一方面學生在錯落有致,或高亢放讀,或淺唱低吟中自主地獲取語言的“意義與情味”,自由地表達出感受。
三、激發(fā)求知欲望,調(diào)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鼓勵提問,放手質(zhì)疑
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革,都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的,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也應該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提問,鼓勵他們大膽質(zhì)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問的學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問題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閱讀中處于主動地位?!皶x百遍,其義自見?!蔽恼碌那楦泻蛢?nèi)涵不是外在的東西,也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教給學生的,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質(zhì)疑、釋疑,才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出來,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受到熏陶。因此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對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endprint
例如,在教學《云房子》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問,說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如:“云房子長什么樣子的?”“云房子是誰造的?”“云房子是怎樣造出來的?”“造了幾幢云房子?”“云房子里面住著誰?”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讀課文、找答案。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交流十分熱烈,內(nèi)容充實,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
2.展開討論,深化理解
葉圣陶先生說過:“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的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闭归_討論,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一時搞不明白,這時教師就要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深入的討論中逐步理解,在辯論中愈漸明晰,相互啟迪,共同提高。以《夕陽真美》為例,當師生學完課文后,學生質(zhì)疑:“爺爺為什么會滿面紅光?”起初有學生回答:“因為是夕陽照在爺爺?shù)哪樕?,所以爺爺滿面紅光?!憋@然,學生還沒有理解課文真正的內(nèi)涵。這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想想此時此刻爺爺?shù)纳磉呌姓l,爺爺會想些什么?”于是,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爺爺現(xiàn)在的心情很高興,所以看上去滿面紅光”;有的說:“爺爺會想,我現(xiàn)在的生活可真幸福啊”;有的說:“爺爺看到了眼前的美景,身邊又有著孫子和老伴,覺得生活很幸福?!边@樣,學生經(jīng)過深入的討論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
3.合作交流,共同發(fā)展
課堂上加強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加強反饋與調(diào)控,是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吸引到積極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課堂活動是由眾多的個體活動組成的。課堂上應完成個體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師生小結的活動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地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老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請學習較好的同學做小老師幫助解決。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學習的動力。而且,以小組討論合作和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緊迫感,讓他們學習起來特別主動,效果也更佳。
在學習《水鄉(xiāng)歌》時,介于詩歌內(nèi)容幾小節(jié)比較相似的特點,教時大膽放手,建議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選擇學習伙伴,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詩歌,把權利和空間交給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很強,沒有按老師的指令劃一的要求面面俱到地學習,伙伴之間有集體讀的,有互教互學的,有共同表演的等等,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這說明學生積極性高,自主學習意識強,就會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學生相互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相互促進的過程,不但好的同學得到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其他同學也得到提升,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四、加強鞏固練習,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讀懂、讀透,并不意味著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就告完結了。要知道:“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它只是一個憑借,只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憑借?!睂τ谝黄n文的學習,除了要把課文內(nèi)容讀懂、讀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靈活運用及舉一反三,并掌握一定的語文能力。鞏固練習就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是學生構建知識、形成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拓展和延伸。為了保證學生的讀和練,必須堅持教師精講、學生精讀多練的教學原則。精心設計練習,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練習的興趣,使學生“想做”、“樂做”。在課堂練習中除了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層次清楚、循序漸進等方面的要求外,練習的設計還要加強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開發(fā)應用性、開放性習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智力潛能,落實對學生看、思、議、練、做等活動的指導訓練;更重要的是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時空,在練習中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信息及時反饋。反饋時要提出討論要求,逐步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盡可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使學生及時知曉對錯,能夠立即訂正。通過反饋,使學生加深自我了解,積累解題反思的經(jīng)驗,并對下一次學習做出自主性調(diào)節(jié),使學生產(chǎn)生新的認識飛躍。
總之,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絕不能越俎代庖!語文教學必須牢固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學習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思中分析問題,理清問題,在議中解決問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讓學習真正成為他們自主的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龍都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