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英
摘 要: 教育部出臺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但每個學期的具體教學目標卻沒有明確指出,給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帶來了消極影響,使得記敘文寫作教學長期處于低效狀態(tài)。為了增強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的認識程度,并基于校本研究,及時采取完善對策。本文針對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效率不高的現(xiàn)狀,同時基于校本研究的初中記敘文題材的使用緣由,從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完善教學內容、優(yōu)化校本材料編寫三個方面,提出校本研究的初中記敘文題材使用策略。
關鍵詞: 校本研究 初中教學 記敘文寫作 題材使用 完善對策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初中教育教學活動提出嶄新的要求,題材的使用已經(jīng)成為初中記敘文寫作中的重點內容。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大都立足于校本課程之上,校本材料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為寫作教學帶來了助益,終將成為未來寫作教育發(fā)展的推動力量。
1.基于校本研究的初中記敘文題材使用緣由
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不僅取決于作者的立意、結構布局和語言的運用,還在很大程度上和選材有著直接關系。作文題材大都從生活中得來,對于學生來說,盡管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難以在下筆的時候真正將題材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種情形之下,如何有效開展記敘文寫作教育,使學生學會題材的使用,成為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其自身經(jīng)歷和知識積累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面對給出的題目想到的內容是不同的。對教師來說,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開展為語文課堂提出了新要求,記敘文作為三大文體之一,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如何引導學生用好記敘文題材已經(jīng)成為當務之急。
在以上背景之下,基于校本研究的初中記敘文題材的使用能夠有效解決相應文體,在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校本研究的課堂活動具有傳統(tǒng)課堂上沒有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從而達到根據(jù)學生現(xiàn)狀進行拓展的目的,使學生同時掌握知識和技能,并且感受到樂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依據(jù)校本內容靈活選擇課題,圍繞某一個特定專題開展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校本的存在能夠有效推動學生主體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因此,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記敘文寫作立足于校本研究是切實可行的,終將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題材,提高寫作能力。
2.基于校本研究的初中記敘文題材使用策略
2.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記敘文的寫作內容來源于生活,對于題材的運用,立足于學生對題材的收集和整理。首先,要學會觀察生活,所謂觀察,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從細微處看到大道理和不尋常的世界。譬如我們把一支筆放在學生面前,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普遍會說“是筆”。其實,這就是沒有仔細觀察而給出答案,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看到筆是什么顏色的,上面有沒有圖案,是新的還是舊的……這些都沒有較為完整地體現(xiàn)出來,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細致入微的觀察。即便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也難免做到有血有肉。觀察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好日記,將每天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日記形式表現(xiàn)出來,當然,日記并不是簡單一句話兩句話的記錄,而是要有詳細地描述。長此以往,學生在日記本上記錄的東西就會逐漸豐富起來,成為自己的內容,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所積累的作文題材會逐漸豐富,一旦寫起文章來,人物和事件自然可對號入座。
2.2教學內容的完善
現(xiàn)階段,在初中寫作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該單純局限于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被動接受,而要將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將教學目標具體化,這終將成為未來語文課堂的發(fā)展趨勢。
校本材料的選用,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培養(yǎng),尤其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十分強調學生能否具有興趣和動力。在校本材料的支撐之下,教學內容的適宜性主要表現(xiàn)為校本材料滿足學生的需求,語文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語文學科當中的優(yōu)勢,并結合學生的現(xiàn)狀,使其更好地學會使用記敘文題材。
除此之外,在校本材料之下,語文寫作教學并不需要受到教學大綱的束縛,因為校本材料具有較為廣闊的選擇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需要,選擇教材當中的重要內容,從而極大地彌補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不足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在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之下,教師還要學會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和材料,通過多樣化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從而將完善的教育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揮校本材料的價值。
2.3學校優(yōu)化校本材料編寫
學校的支持對于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這種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對于校本材料的編寫,學校要選派校內優(yōu)秀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并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調查和分析,最大限度地使校本材料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編寫寫作材料時,首先應考慮的是素材提供和題目設定,最好能夠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使其能夠回歸到生活中尋找答案,這與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相符合,是影響寫作教學的重要因素。編寫材料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并且了解學生的需要,必要時,學校還可以為教師提供編寫方向和具體環(huán)節(jié),從而確保萬無一失。
3.結語
記敘文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理應受到重視,基于現(xiàn)階段學生在題材使用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學校有必要及時做出調整。校本資源的使用,能夠充分考慮到本校學生和教師的具體狀況,從而引導教育教學活動科學發(fā)展,對于記敘文寫作教育的意義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溫劍鵬.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系統(tǒng)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李???促進城郊初中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校本培訓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胡方.文化理性與教師發(fā)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師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13.
[4]呂素芬.校本研究取向下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