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要:尺度是在不同空間范圍內,建筑的整體及其各構成要素使人產生的感覺,是建筑物的整體或局部給人的大小印象與其真實大小之間的關系問題,它不再是自身絕對的內在數字關系。尺度是建筑所特有的藝術法則,也是建筑設計中最基本的問題。本文首先明確合理控制尺度的重要性,然后探討在建筑設計中把握尺度的基本原則,最后以建筑的內部尺度設計為例,進一步闡述有關建筑尺度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尺度;原則;相關問題
1、合理控制尺度的重要性
空間的尺度對人的心理行為影響很大,它既有理性的絕對尺度,有明確的定量標準,也有感性的相對尺度(即尺度感),因而是中和的。相關要素的形狀、色彩、肌理和紋樣等因素能使尺度感發(fā)生變化,可以相比絕對尺度(即實際尺寸)擴大或縮小。例如,當墻面的肌理、紋樣為橫向時,高度減少;如為豎向,則高度增加等。距離既有明確的實際距離,也有不定性的心理距離,通過處理會產生延長或縮短的感覺。
在空間中的活動,如動線序列簡單、重復,則因感覺單調厭煩而使心理距離大于實際距離;如動線序列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展開,通幽致遠,變化交替,則由于感受豐富而使心理距離小于實際距離。在寬而低的空間內,人的心理會感覺壓抑、沉悶;在高而窄的空間內,人的心理會感覺局促、不安;而在寬而高的空間內,人的心理又會感覺空曠、冷清和迷茫。因此,尺度所關照到的美感層面除了有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對關系外,還有建筑物與人的相對關系。
建筑師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就是要營造空間,使人們處在不同空間中有特定的空間感。傳統(tǒng)的空間理論即人與空間的關系,是以人的尺度和滿足這種尺度的空間關系來處理空間的,具有人類工效學的特點。傳統(tǒng)建筑對尺度的把握是很成功的,一些大型宮殿和廣場的尺度非常大,符合它的地位,容易造成威嚴的氣氛;而一些輕松愉快的空間的營造,也得益于小巧宜人的尺度。具體來說,在傳統(tǒng)建筑中,無論體量大小,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小構件組成的,特別是一些體量大的建筑,氣魄很足但是非常豐富,細部也可欣賞。
簡而言之,中國古建筑中的所有大尺度都由小尺度構成,這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輝煌成就。最典型的首推明清故宮,莊嚴的太和殿體量巨大,它由許多傳統(tǒng)構件組合而成。而在一些江南園林中本來尺度就小的建筑則由各種傳統(tǒng)細節(jié)完成,頓生玲瓏精巧之美感。如何應用好尺度是建筑永恒的追求。在吳良鏞教授主持設計的“類四合院”住區(qū)試點工程“菊兒胡同”中,傳統(tǒng)的尺度和空間形態(tài)被保留下來,身處其中的人們可感悟到四合院“院之空間”的魅力。適度地加高建筑層數可更好地體現院與宅的比例。不同的尺度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的尺度使高層建筑顯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則使高層建筑顯得龐大或輕飄,它直接影響到人的心理感覺。
2、把握建筑尺度基本原則
建筑設計不僅要求建筑物有合理的平面分隔、齊全的功能、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條件,還要求具有適用和科學的尺度。要讓建筑物有正確的尺度,就要把握一些原則。
其一是將某一個恰當的視覺元素作為一個單位引用到建筑物的設計中去,使之產生尺度感。這個引入單位的作用,就如一個可見的尺桿,人們可以從其中本能、簡易、自然地判斷出這個單位的尺寸。與一整座建筑相比,如果這個單位看起來比較小,建筑物就會顯得較為龐大,反之則顯得比較狹小。
其二是在一座建筑中與人的活動和人的身體功能有著最緊密、最直接接觸的部件,是創(chuàng)造建筑尺度感最為重要的部件,比如臺階、扶手、欄桿、座椅、桌子以及人們可以將之作為參照物的附在建筑物之上的人物雕像等。一座建筑的各部分尺寸的設計,應該與這些近人的或人們可以感知的尺度建立起某種聯(lián)系,從而為建筑物自身找到一種恰當的尺度關系。由此推知,所謂尺度問題,與人們的自身尺寸密切相關,“人體尺度”關系到物體給予我們尺寸大小的感覺。
建筑的本質是為人提供一個有別于自然的人工環(huán)境,因此它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一個為滿足某種功能而具有一定容積的空間,還具有對人生理、心理和社會意識等造成影響的因素。在實際操作中,重要課題之一就是選擇一個恰如其分的尺度,即進行尺度協(xié)調,把同樣的尺度類型自始至終地貫穿到全部設計當中。當然,在這個協(xié)調之中可能分成若干個等級,不同的環(huán)境有不同用途的空間,這就決定了尺度關系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
《營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說:“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币馑际钦f,房屋建筑的一切制度均以材為基本標準,以材為模數,份為分模,材有八個等級,根據房屋的大小而采用相應的材等。根據這種原則建造出來的房屋建筑,其每間、椽和各種構件的尺度,都各有規(guī)定的份數。因此,采用不同材等建造的規(guī)模大小是不同的,每一類房屋建筑的間也是幾何相似的;同樣每一種構件的尺度,也是幾何相似的。
如何把握建筑的尺度成了建筑造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我們應注意建筑是人的建筑,只要你能把握它與人之間的關系,那么它的尺度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人體各部分的尺寸及其各類行為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寸,是決定建筑開間、進深、層高和器物大小的最基本尺度,各類書籍、手冊均有詳細的描繪。作為一名建筑師,可以參閱這類資料,但有些是必須牢記的,時刻需要提調出來使用。在建筑設計中,除了那些因為宗教、政治以及藝術原因需要夸張的尺度外,都不會離開以人體尺度為本源來決定建筑尺寸的原則。
3、建筑內部形象尺度設計
建筑的內部與外部不同,內部空間是“收”的,外部空間是“放”的。內部空間一般總比外部的小。因此,建筑內部空間在尺度處理上就不同于外部,例如著名的古希臘經典建筑帕提農神廟,其外部柱和內部柱在尺寸上相差一倍多,這就是手法,內部的空間小,視距近,而且還要做到親切近人,這樣的做法是很合適的。
建筑內部空間的尺度處理是多種多樣的,在室內設計中經常用到。例如,室內空間太高,可以用壓低墻面的辦法,讓天花板延伸下來,而相反,如果室內空間太低,則須作尺度手法處理,使其空間有高敞感。室內空間的高度,一般與平面大小有關,如果從心理學的理論來說,還可以用理性分析來進行研究。按照通常的空間功能和視覺感知要求來說,其高度必然隨其平面大小而變,否則其空間形狀不會令人滿意。
另外,人對室內空間高度的合適尺度,還應注意視覺對空間形狀和大小感知的視差問題,由于視扁度的影響,空間高度在視覺上的合適尺度應隨著平面面積的增加而減少其比率。同時,在具體的建筑設計中,室內空間的高度往往由空間的性質而定。一般說,人少而需要靜的空間,其高度宜低一些,如臥室、書房、閱覽室之類。有些室內空間,由于是公共場所,因此不但可以高聳些,而且其形式也宜有個性。盡量使空間顯得活潑些,避免產生太過空曠,巨大而無生氣的感覺。
4、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物尺度的把握,既體現作為建筑物本身的性質與特征,也造就了建筑物作為人文空間的舒適與親切,從一定意義上而言更是建筑師創(chuàng)作個性化的重要方面,如何更好地把握建筑尺度的關系,仍將是應該繼續(xù)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林榮:《高層建筑設計外部尺度應注意的問題》[J]山西建筑,2013(11)
[2]張曉航:《外部尺度與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關系》[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3(09)
[3]韓恒梅:《比例和尺度在建筑體形和立面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工人,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