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萍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fā)現,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在教學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取而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我先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和生命有關的故事,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談話導入法,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感人的故事說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淺談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暢所欲言。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追問。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上老師只是組織者、傾聽者。真正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比缭诮虒W《生命生命》一課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課文用了幾個典型的事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的意義?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fā)言的機會,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暢談不同的體會。針對有質疑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參與式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文時,我問學生“從文中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大部分學生都回答知道了要珍惜生命,不能糟蹋生命等??捎幸粋€學生例舉了一個糟蹋生命的故事,讓同學們一起探討,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全班讀等,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三個事例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的道理。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讀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作者單位:廣西來賓市興賓區(qū)政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