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芳
摘 要:談到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話題,就必須了解什么是有效的教學。有效性教學指的是通過老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提高和進步。有效教學就是,老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課堂就學,從中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真正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教學;重要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已經成為了所有信息技術科目教師共同研究的問題。有效教學模式是解決教學問題的首要方法,一節(jié)高效率的信息技術課應該是在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的基礎上,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僅要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地談談對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認識。
一、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1.進行教學內容類型的分析
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有些是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有些是信息技術的軟件應用,有些是對各種軟件的綜合性教學。因此,老師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態(tài)度進行詳細的分析,策劃不同的教學方案,有的適用于傳輸式教學,有些適合探究式教學。
2.課前要做好教學設計
對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和思考,策劃具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老師要考慮到教材的分析,學生特點的分析,教學環(huán)境的分析以及教學難點和重點的分析。在整個教學過程,要注重情景教學在課堂上的融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老師要注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連接性,同時老師還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綜合的教學方法,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眾所周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學習,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學習制作網頁時,老師在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網頁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分析作品中的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后讓學生仔細地閱讀提前準備好的網絡材料,讓學生自主進行設計,通過老師的引導,很快就能設計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網頁。
三、注重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有效的提問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一個精心設計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意識。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老師應當避免提一些簡單或者太難的問題,這樣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使一些學生出現(xiàn)排斥、厭煩的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只有一些難易恰當?shù)膯栴}才能最大程度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的氣氛。
四、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每一個知識點的類型都不一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比如:對于一些技能知識的教學,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一些基礎知識的教學,由于其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不易學生理解,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和形象表達的方法進行教學。對于一些綜合性知識的教學,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采取自主探究、分組學習、分層教學等方法,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增加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曾筱倩.淺談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33).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普安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