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嬋娟
〔關(guān)鍵詞〕表達;課堂干預;心理活動課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當前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眾多途徑中最為廣泛且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而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以體驗活動為主,遵循活動性原則,注重體驗和踐行,在活動中體驗、在交流中領(lǐng)悟,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學生在活動中,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討論交流,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時,班級課堂紀律也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另外,由于小學生模仿力、表現(xiàn)欲、求知欲強,他們的注意力也不易長時間集中。
學生的活動一旦失控,而教師又缺乏應對的方法,尤其是缺乏恰當?shù)谋磉_技巧,課堂就會出現(xiàn)混亂局面,如學生大聲喊叫、吵鬧、不參與活動、拒絕聽講等,課堂處于停不下來又無法繼續(xù)的尷尬中。因此,課堂中教師恰當及有效的表達,對學生進行及時干預,對于心理輔導活動課尤為重要。
一、適時表達,給予鼓勵
1.抓住機會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活動過程中應讓學生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與解釋,但在活動中必要的提醒還是需要的,特別是抓住機會適時表達。
比如,在進行暖身活動分享后,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喜歡聽表揚的特點,教師適時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學生說:“剛才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都很棒!能隨著老師的指令變化,老師說的每個指令你們聽得都非常清楚,發(fā)言特別積極,分享得也很好。我們鼓掌表揚一下自己吧(師生鼓掌)!”富有意趣的誘導性語言,給予學生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課堂調(diào)控起著關(guān)鍵作用,不僅為暖身活動作了總結(jié),也為整堂課的開始定下了師生關(guān)系融洽的基調(diào)。
2.巧用提示
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提示學生做出適當行為,如:“記住小聲說話”“我希望你能注意聽講”“現(xiàn)在,請聽我講”。
一堂心理課上,在完成暖身活動“雨點變奏曲”后,緊接著要進入團體轉(zhuǎn)換階段——“畫男孩女孩”,針對二年級的孩子,教師通過適時表達過渡,并巧用提示:“剛才我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演奏了‘雨點變奏曲,多奇妙??!我們的身體還有許多奇妙的地方,等著我們一起去探索!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我愛我身體(出示課題)。接下來,讓我們動手畫一畫,但老師有個要求,聽老師把話說完我們再動筆!”看似“提要求”,實則“巧過渡”。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給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更為接下來的教學內(nèi)容作好了輔墊。
二、清晰表達,統(tǒng)一規(guī)則
1.分步布置任務(wù)
心理輔導活動課要求教師的語言必要、精煉、抓重點,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但表達必須清晰明了。
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但低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往往難以掌控。因此,教師在布置任務(wù)時,必須在全班學生面前把要求交代清楚。比如,在一節(jié)以性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活動課上,設(shè)計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不一樣”時,教師設(shè)計了“畫男孩女孩”的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分為“畫一畫”和“展一展”兩個部分。在進行“畫一畫”時,教師先簡單清晰地說明“畫”的要求,其次再交代小組長負責發(fā)放紙和筆,最后才讓學生開始畫;師生共同“展一展”時,教師先告訴大家“時間到”,接著“請大家把筆放在中間的籃子里,把畫放在桌子上(這里停頓一下,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把筆放好),比一比哪個小組做得又快又安靜!”字字清晰,句句明了,可以預防課堂調(diào)侃現(xiàn)象,使課堂有序
統(tǒng)一。
2.使用忽視手段
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較輕微或者是非經(jīng)常性的觸犯規(guī)則的行為,如打斷別人說話、不按順序隨便發(fā)言、離開自己的座位等,對此,教師要迅速將注意力轉(zhuǎn)開,忽略其行為,或者進行個別化的批評、提示,提醒其注意遵守規(guī)則,通過集體幫助其解決問題,避免他們以此為手段,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或引起教師的情緒波動,擾亂活動秩序。但是,對于較嚴重的或經(jīng)常性的違規(guī)行為,如使用動作或語言攻擊他人、說冒犯的話等,教師可以暫停其活動以示懲罰。
三、正向表達,積極引導
1.正面表達
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教師的語言必須是積極正向的,并且要提開放式的問題。比如,在探討“學會尊重” 這一問題時,教師出示 “男孩對女孩不文明行為”的兩幅圖。教師的第一個問題是“大家看這兩幅圖,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們會直白地說:他們不應該這樣、這樣是不對的、他們是流氓等。此時,教師應及時作正面引導,積極表達,可以說“你覺得這樣受到了侵犯、你覺得這樣讓你有很不舒服的感覺”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回應中進行適當?shù)奶釤捝A。比如,在“文明活動”“講究衛(wèi)生”“學會尊重”這三個情境中,可由學生們先說、先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提升,把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通過教師的提煉、概括、總結(jié),引導到“文明活動”“講究衛(wèi)生”“學會尊重”這三個主題上。
2.陽性強化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習慣于將良好的課堂行為看做是常態(tài),只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予以注意,這是不恰當?shù)膹娀绞?。當學生表現(xiàn)出恰當?shù)恼n堂行為時,教師應該給予社會性強化。如果學生遵守集體規(guī)則、表現(xiàn)出良好的行為,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賞,如:“謝謝你舉手”“你把畫作給大家看,做得真好”“很高興你在這個游戲中找到樂趣”。另外,教師可以用微笑、拍拍學生的胳膊等非言語行為以示鼓勵,這些做法對學生非常有效。教師應盡量給予學生“標記性”表揚,它可以明確地突出所表揚的行為。如:“陽陽把彩筆借給樂樂用,做得真好!”這樣能夠清楚地告訴學生令教師感到高興的具體行為是什么,并盡可能多地注意到自身好的行為。
四、體語表達,提高效率
1.積極暗示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訊息的傳遞過程。訊息的傳遞通??空Z言及非語言(體態(tài)語言)兩種方式進行。體態(tài)語言是指通過身體所顯示的種種行為動作特征,來代替或輔助語言表達和信息傳遞的一種特殊方式??谡Z的傳達多屬于理性層面,它既是思維的工具,又可表達思維的結(jié)果。而體態(tài)語言則不是思維的工具,它有時表現(xiàn)的是思維的結(jié)果,有時表現(xiàn)的則是人的潛意識。
教師的眼神、表情和手勢等非語言性行為對學生具有心理暗示作用。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對討論積極的、按要求討論完后安靜坐好的學生,用贊許的目光給予肯定或引導集體鼓掌,學生就會受到鼓舞。而對自信心不足、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教師可用親切和藹、熱情期待的目光,捕捉學生的視線;報以溫和的微笑,使學生從教師的神態(tài)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勵,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產(chǎn)生“老師相信我,我也能做好”的自信心理。教師適宜的體態(tài)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心理,改變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有效吸引
教師的非語言(肢體語言)行為是以教師的肢體語言來傳達情緒或訊息給學生。透過肢體動作,教師可以自然且有效的表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達到吸引學生專心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功效。
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且比較擅長形象思維,因此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配合恰當?shù)闹w動作,除了能夠更清晰地表達,還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暖身活動“雨點變奏曲”環(huán)節(jié),教師先通過肢體動作進行示范,用四個手指相互拍打表示“小雨”,用手拍打大腿表示“中雨”,鼓掌表示“大雨”,跺腳表示“暴雨”。教師通過動作示范,不僅清晰表達了暖身活動的規(guī)則,而且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師生和諧的氛圍,也讓學生感受到寬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發(fā)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是互動的,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恰當表達是每個教師在課堂上順利完成教學內(nèi)容、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方式之一。因此,提高教師的表達水平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領(lǐng)域的新手,更需要不斷鉆研、不斷學習。教學中,以輔導理念作支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及表達能力,學會使用多種心理輔導技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第八小學,湖州,313100)
編輯 / 王晶晶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