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曹禺戲劇中兩類女性形象的再審視

      2014-09-22 05:01:47李家富陳俐
      文教資料 2014年15期
      關鍵詞:女性形象

      李家富+陳俐

      摘 要: 在生命體驗與生活體驗之間,曹禺戲劇中的女性形象模式化地呈現(xiàn)出“兩極化”的性格特征:“追問生命”的女性形象,承載的是劇作家回歸自我的生命體驗;“追問愛情”的女性形象,承載的卻是劇作家逃避自我的生活體驗。兩類女性形象都逃脫不了失去自我的人生命運。

      關鍵詞: 曹禺戲劇 女性形象 再審視

      曹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化”的劇作家。在其一生的“生命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女性形象的建構,模式化地呈現(xiàn)出“兩極化”的性格特征。著了魔似地“追問生命”的《雷雨》、《日出》和《原野》中的繁漪、陳白露和花金子,她們瘋狂、神秘,以原始的生命力承載的是劇作家回歸自我的生命體驗;在“鴿哨”、“杜鵑聲聲”中“追問愛情”的《北京人》、《家》中的愫方、瑞玨和奏出了塞外之音的《王昭君》中的王昭君,在她們身上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愛的溫馨,她們善良、賢惠、富有犧牲精神,承載的是劇作家逃避自我的生活體驗。“兩極化”女性形象的建構,彰顯出的并不是劇作家簡單地對愛與恨這種素樸情感的精神訴求,而是劇作家最深刻的生命體驗和與之不可分割的生活體驗。

      一、“追問生命”的繁漪、陳白露和花金子

      曹禺說,他寫《雷雨》時,只是想把蘊藏在內(nèi)心深處“山雨欲來”的感覺寫成一部作品,后來才覺察自己“在發(fā)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1]P63。可以說,曹禺被壓抑的憤懣,更多的是來源于讓人窒息的封建家庭,而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女性自然成了他同情的對象。因此,在《雷雨》中,他用更多的筆墨構建繁漪這一婦女形象。

      劇本中的繁漪是具有兩面性的。她出生于封建的傳統(tǒng)家庭,相夫教子是她的本分,但是,因為周萍再次激活了她“更為原始的野性”。劇本為了充分表現(xiàn)這源于原始生命力的野性,劇作家有意識地放大繁漪的“不正?!边@一形象特征。繁漪一登場:“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臉色蒼白,只有嘴唇微紅,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覺得有可怕……兩頰的笑渦也顯露出來的時候,你才覺得她是被人愛的,應當被人愛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個女人……”[2]P39這典型的男性話語,反映了劇作家對繁漪這一女性形象賦予了更多矛盾而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體驗。一方面希望女人體弱貌美,好滿足男人對女人的憐愛之心,另一方面希望女人有血性,能代替男人反叛甚至顛覆封建的人倫??梢哉f,繁漪成了封建男人欲望的對象,永遠接受“周樸園”情感的施舍。

      陳白露,《日出》中的女主人公。劇本中的她與繁漪相比雖然少了一些“感性”的反叛,卻多了一些“理性”的痛苦。在具體的人物形象建構過程中,劇作家有意識地將知識分子與女性的悲劇命運整合在一起。表面上看來,陳白露的生活空間已經(jīng)不再像繁漪那樣只是一所“閣樓上的囚牢”,而是一間可以自由出入的豪華寓所。但是,陳白露正是在這樣一種“開放性”的寓所中失去了自我。她一方面不再相信愛情婚姻,另一方面只能依賴于有錢的男人維持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的奢侈生活。在這種矛盾的碰撞之中,“她愛生活,她也厭惡生活。生活對于她是一串習慣的桎梏……也難以飛出自己的狹的之籠”[2]P234。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一輩子賣給這個地方的”?!凹葋碇畡t安之”,但陳白露的悲劇性就在于她對于社會人生是有知覺的,甚至是完全清醒的。良心的譴責和對自由的渴望讓她對于現(xiàn)實越來越不可忍受。最后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對于真正的生命在于今生還是在于來世,當時的曹禺并沒有給出結論,但在序幕與尾聲中或者說是在作者的自我解脫與投身革命的徘徊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作者曹禺最終還是把希望交給了男人,留給了傳統(tǒng)。

      曹禺繼《雷雨》、《日出》之后,以女性的反抗和欲望作為對生命問題的思考在《原野》中得到了進一步追問,并在追問中成功地建構出了花金子這一典型形象。

      花金子一出場,原野的氣息和感染力賦予其女漢子的生命力,“女人長得很妖冶,烏黑的頭發(fā),厚嘴唇,長長的眉毛,一對明亮亮的黑眼睛里面蓄滿魅惑和強悍,……走起路來,顧盼自得,自來一種風流……她的聲音很低,甚至有些啞,然而十分入耳,誘惑”[2]P490?!吧咚频氖謸崦哪槨⑿暮皖^發(fā)”[1]P67。可以看出,花金子明顯比繁漪更具“魔性”。通過這種“魔性”,劇作者雖然力圖在劇本建構中表現(xiàn)他所肯定的人的原始生命力,但因為性別差異的傳統(tǒng),花金子作為一個有欲望的女人始終不能像男人一樣被視為是“正常”的。

      《原野》第三幕,花金子與仇虎在逃往原野的過程中,我們找尋不到仇虎一絲的“丑”,反而覺得他是美的,在序幕中他那種狡猾、奸詐人性特征逐漸淡化。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地看出,在曹禺的意識形態(tài)中,“神圣”的原野能讓人得以進化,仇虎由“丑”變得“美”,花金子由“肉體的”變成“靈性的”,也就是說,在作者“男權”的意識下,男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所走的是審美之路,而女人所走的則是道德之路?;ń鹱幼詈蟮摹疤炻殹薄阉c仇虎的孩子生下來,承擔一個做母親的責任?;蛟S正是這樣的責任讓花金子完全喪失了自我,成了男人的附庸,最后在原野里死去。

      二、“追問愛情”的愫方、瑞玨和王昭君

      19世紀40年代,曹禺以回到傳統(tǒng)的生命體驗在“鴿哨”、“杜鵑聲聲”中不斷地“追問愛情”,成功地建構出愫方、瑞玨和王昭君等“為愛而美”的女性形象。

      愫方是《北京人》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其出身、家庭的不幸和寄人籬下的生活經(jīng)歷與林黛玉很相似。劇本中作者用“哀靜”概括其性格特征。曹禺說:“愫方這個名字是不足以表現(xiàn)進來這位蒼白女子的性格的……蒼白的臉上恍如一片明凈的秋水,里面瑩然可見清深澡麗的河床,她的心靈是深深埋著豐富的寶藏的?!盵1]P68由外而內(nèi),“她溫厚而慷慨,時常忘卻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撫愛著和她同樣不幸的人們……她是異常的緘……然而她并不懦弱,她的固執(zhí)在她的無盡的耐性中時常倔強地表露出來?!盵1]P68女性的外美內(nèi)善向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但愫方在曾家過的是“小姐非小姐,奴婢非奴婢”的生活。正如陳白露一樣“賣給了這個地方”,但愫方不同于陳白露,她骨子里面的東西讓她心甘情愿地守在曾家。這骨子里面的東西或許就是所謂的愛情。在她苦難的愛情背后,隱藏的是她堅守的人生哲學:“活著就是了為了別人快樂”,“把好的送給人家,壞的留給自己?!逼鋵?,這樣的生命哲學是被動的而非主動的。愫方最終在奉獻之中迷失了自我。當然,戲劇的結局作者并沒有讓愫方走向毀滅,因為在“男性”的意識與無意識中,愫方屬于明天的“北京人”,她寄托了男性更多美好的愿望——“為愛而美”的生命訴求。

      瑞玨是《家》中的女性典型。由于受巴金原著小說本身的限制,曹禺在戲劇中重塑瑞玨這一完美的女性形象時,雖然融入了更多個人的情感,但瑞玨最終仍舊難免一死。與愫方相比,她們有相同的一面,即堅守傳統(tǒng)的愛情觀,可以忍受一切,包容一切,甚至最后付出生命。當然,她們也有不同的一面,即瑞玨這一形象更加遠離現(xiàn)實,完全是曹禺“男性”理想觀對女性的心理期待:“她雖只有十七歲的年齡,卻舉止十分端凝,端凝中又不免露出一點點孩提的稚氣。黑的眸子閃著慈媚的光彩,和藹而溫厚……柔和的臉上,浮泛一脈淡淡的愁怨?!盵1]P69這樣極具傳統(tǒng)美的瑞玨,其實承載的是作家“男性”期待中女性追問愛情的理想范式。瑞玨在表白對覺新的愛戀時,她說:“你會明白一個女人愛起自己的丈夫,會愛得發(fā)瘋,真的把自己整個都能忘了的。”[1]P69從其對愛的表白可以看出,瑞玨也有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但是,她與愫方一樣,始終還是沒有意識到自我的迷失,甚至到了垂死的時候,她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因為她堅信“冬天也有盡了的時候!”……曹禺借用一個女性的死亡,顛覆了19世紀40年代關于“愛的哲學”。

      王昭君是曹禺人生最后一個劇本《王昭君》的主人公。她的形象特征可以說綜合了愫方和瑞玨的性格特點。她溫柔聰慧,心懷民族大義,具有犧牲精神。由于渴望宮廷之外的自由,因此,她主動要求到匈奴跟隨單于。他到匈奴之后的婚姻可以說與瑞玨的婚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王昭君“長相知”的含義已經(jīng)超過兒女私情,更多的是國家、民族之間的溝通與信任。最終,王昭君“長相廝守”的愛情與婚姻,是與瑞玨不同之處……這或許是曹禺“男性”意識對于愛情最完美的表達。

      三、在生命體驗與生活體驗之間構建“兩極化”的女性形象

      總體看,以上“追問生命”與“追問愛情”兩極化的女性形象,表現(xiàn)的是曹禺不同時期不同自我的審美體驗。通過以上兩極化女性形象的具體結構,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文學主體的性別因素對于文學作品的影響因素是不可忽視的。曹禺正是因為一向以女性形象的構建寄托自己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的期待,學界更多的人將其視為“女性化”的劇作家。其實,曹禺是最典型的男性作家。對此,李小江認為:“男女兩性藝術創(chuàng)作中孕含的‘母題差異是十分明顯的。男性對女性的審美態(tài)度,直接源于男性回歸自我又逃避自我的茅盾心態(tài),‘兩極化創(chuàng)作模式由此而生。這或許是因為男性的主體身份是既定的;他的現(xiàn)實行為是入世的,他的審美態(tài)度自然反射為‘遁世的。女性不同,長期以來,正因為女人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一直曖昧不清,是所謂‘朦朧的,‘美的,成為男人觀照女人和女人自我塑造的歷史前提,才使得女性審美意識胚胎中包含著一個并非原始的‘原始母題:尋找自我?!盵3]李小江的闡釋,足以說明曹禺戲劇建構的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期待:《雷雨》、《日出》和《原野》中的繁漪、陳白露和花金子,她們以有異于“正?!钡男蜗笮螒B(tài),成為了劇作家回歸生命原動力的產(chǎn)物,最終成了“男權”“顛覆”傳統(tǒng)的代言人;《北京人》、《家》和《王昭君》中的愫方、瑞玨和王昭君,表現(xiàn)的則是劇作家對愛情的情感體驗,承載的卻是劇作家“回到傳統(tǒng)中去”的生活訴求。

      參考文獻:

      [1]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田本相.曹禺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

      [3]李小江.女性審美意識探微[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32.

      猜你喜歡
      女性形象
      契訶夫創(chuàng)作成熟期小說中女性形象分析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56:49
      《三國演義》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4:40:39
      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我的安東妮亞》男女主人公形象
      韓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劇的思考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58:38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yè)化運作下的作用
      增城市| 新余市| 临潭县| 大连市| 东辽县| 深水埗区| 佛冈县| 禹城市| 连江县| 莎车县| 长宁区| 福清市| 开阳县| 闵行区| 通化县| 伽师县| 梧州市| 河池市| 年辖:市辖区| 牙克石市| 顺平县| 景东| 同仁县| 宜章县| 湄潭县| 浠水县| 木兰县| 沧州市| 南丹县| 台南县| 宝兴县| 绍兴县| 湟中县| 固始县| 灵丘县| 黔江区| 嘉定区| 微山县| 新闻| 舞钢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