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編排與使用的重點之一是突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思想品質、價值觀念的形成需要深化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中獲得素養(yǎng)品質的提升。下面,筆者以蘇教版必修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的教學為例淺談情感教育的開展問題。
一、轉變觀念,以情生情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要改變老師承包課堂的角色,應該讓學生唱主角、挑大梁。那么,怎么讓學生主動閱讀,自主提升呢?教師業(yè)務素養(yǎng)是一方面,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只有重視情感教學,突出情感的力量,才能調動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感與熱情,獲得人文情感的提升。如在蘇教必修二的“珍愛生命”專題中進行《我與地壇》的第二部分“對母愛的感悟”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課前閱讀王恒績的《瘋娘》,課上提問“瘋娘”有什么樣的情感,文中的“我”對是瘋子的娘的情感有什么變化,最后是怎樣定格情感的?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悟之后,筆者和學生一起讀文章的最后部分:我把這份遲到的書信(湖北大學燙金的錄取通知書)插在娘冷寂的墳頭:“娘,兒出息了,您聽到了嗎?您可以含笑九泉了!”。學生們讀完之后多是情感低沉,有幾個女生眼睛都是紅紅的。如此,在學習《我與地壇》時,學生們就能感受到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又“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進入地壇時“母親”的心境,理解體會母愛的堅韌、頑強與偉大的道理。如此,學生提高把握文本情感的能力,也能對之前“我”在地壇中對生與死的思考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認識。
當然,情感教育不只局限于課堂教學中教材情感的教學活動,還需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有情感參與。
二、重視體悟,挖掘情感
史鐵生去世的消息是以《魂歸地壇》為標題的,那么地壇與史鐵生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內容的閱讀與分析,能夠提高他們對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更能讓他們發(fā)現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與人文思想。
有人說《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沾著生命的汁液書寫的,閱讀中需要用心靈去感悟與解讀文章。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通過對經典語言的理解,通過與自己聯系進行解讀。如讓大家思考天生殘疾與后天殘疾哪個更可怕?史鐵生在四處碰壁,認為失去生命價值之后會怎樣?于是學生們在閱讀對地壇自然景象的描寫時能夠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如那些蜂兒“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轉身疾行”、瓢蟲“忽悠一下升空”等小生命都富有生氣的活著,我們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而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我們的感受為什么和史鐵生會不一樣?如此,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與作者的心靈進行交流,從而讀懂作者從這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中意識到生命價值的道理,也能夠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體驗與情感。
體悟情感,需要學生有情感,而學生能夠生出情感需要我們在互動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作品中的情感,在欣賞品鑒中激起情感的共鳴。
三、有效拓展,洋溢情感
我們提倡閱讀要成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更要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在體驗感悟中獲得人文素養(yǎng)與品質的提升。如學習《我與地壇》之后,讓學生體悟“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边@句話的含義,思考母親“最苦”的原因是什么?于是學生在拓展中能夠感受到這樣的母親不但要承受“發(fā)瘋似的”“兒子”的痛苦,還要承受呵護、關愛不能現于形色的痛苦。
史鐵生的母親是偉大的,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其堅韌與頑強,那么,我們平凡的母親對我們的愛也是深沉的,我們有沒有發(fā)現呢?于是引導學生去搜尋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啟迪學生“能使人成熟的除了巨大的苦難,還有無法承受之愛”,我們不能辜負愛,不能讓母愛期待太久,不能讓母親成為我們永久的愧和悔。之后,讓學生訴說自己平時和母親是怎樣相處的,有沒有理解母親或是怎樣給母親出難題的等等。這樣,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經歷,動情地表達自己對自己母親的感恩和祝愿之情。如果我們安排學生寫寫自己的母親,那么,學生多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作文來。
重視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加強內引外聯的方法讓學生獲得情感、體悟情感,更要讓學生將生活的情感表達、表現出來,能夠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
總之,地壇是史鐵生的精神家園,而母親是史鐵生的情感支柱。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必修教材中多是人文氣息濃情、情感底蘊深厚的作品,只要老師善于引領學生探究作品的審美與情感,那么必將豐厚學生的情愫,提高情感移植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成為一個思想品質健康而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楊志潔.也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我與地壇》教學為例[J].語文天地,2012,(06).
[2]程苗足.實施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語數外學習,2013,(05).
(徐敏丹 江蘇省海門市麒麟中學 226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