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創(chuàng)
摘 要: 《詠水仙》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代表作之一,詩歌描寫了“我”和“水仙”二者的情感交織和形象變化,體現(xiàn)了作者所倡導的“自然觀”。
關鍵詞: 《詠水仙》 自然觀 情感變化
威廉·華茲華斯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詠水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1802年4月15日,華茲華斯與妹妹多蘿茜兩人沿著厄爾斯特湖畔散步,看見一大片水仙,多蘿茜寫道:水仙蔓延在整個湖畔……它們從生滿苔蘚的石頭縫中鉆出來……有的就在石頭上小憩,好像枕頭,歇息著它們困頓的身子。有的則是搖頭晃腦手舞足蹈,好像在迎著湖上吹來的微風嬉笑。之后,當華茲華斯回憶起這片水仙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詠水仙》,之詩歌中,“我”和“水仙”這兩個主要形象,交織交融,通過二者的形象變化體現(xiàn)出二者的情感變化,也反映出作者的自然觀。
一開始,“我”的心情是孤獨憂傷的。
我獨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飄過的一朵云霓,
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的水仙,繽紛茂密;
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
正隨風搖曳,舞姿瀟灑。
“獨自”一詞體現(xiàn)出“我”很孤獨,但事實上,作者當時是和妹妹一起看到水仙的,這說明“我”的孤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獨?!拔要氉月巍保奥巍币环矫嬲f明了“我”略帶憂傷的孤獨,另一方面體現(xiàn)“我”灑脫不拘、自由獨立的精神。詩人把自己的這種獨自漫游做了一個比喻——“像山谷上空悠悠飄過一朵云霓”。云霓給人以自在、舒緩、愜意的感覺,詩人的心境雖然獨孤,但是有一番孤獨的美,而且云霓在西方就是孤獨的象征。
山谷給人以空曠的感覺,讓人感到“我”的內心就像這山谷一樣,是空曠的、孤獨的?!坝朴骑h過”,帶給人很緩慢的感覺,和“我”的漫游相呼應。“我”在孤獨漫游的時候,看到了水仙,并且是“驀然舉目”,說明水仙是出乎意料的、突如其來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的。這叢水仙是“金黃”的,開得旺盛,顏色鮮艷,“繽紛茂密”,數(shù)量巨大,“隨風搖曳,舞姿瀟灑”,像人一樣,風姿綽約。這些詞展示出一種生命的律動,一種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而且水仙花是在初春開放的,它象征著冬去春來、萬物復蘇,是春天的使者?!拔摇痹诠陋殤n傷的時候,突然看到這一叢春天的使者,自然十分欣喜。
第二小節(jié),“我”帶著欣喜的心情,繼續(xù)欣賞繁茂的水仙。
連綿密布,似繁星萬點
在銀河上下閃爍明滅,
這一片水仙,沿著湖灣
排成延續(xù)無盡的行列;
一眼便瞥見萬多千株,
搖顫著花冠,輕盈飄舞。
隨風搖蕩的水仙像萬點繁星,詩人把水仙比作星星,暗示了水仙的精神指導意義。湖畔旁延綿不絕、伸向遠方的水仙,形狀和銀河非常相似,而且銀河在西方文化里是有象征意義的,它是養(yǎng)育神的源泉,也是神之子降生的圣河。那“延續(xù)無盡”的水仙,是“我”“一眼便瞥見”的,這“一眼便瞥見”和上文中的“驀然”,都體現(xiàn)了“我”和水仙的交流、和自然界的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不是矯揉造作的。人和自然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三小節(jié),“我”變得更加快樂。
湖面的漣漪也迎風起舞,
水仙的歡悅卻勝似漣漪;
有了這樣愉快的伴侶,
詩人怎能不心曠神怡!
我凝望多時,卻未曾想到
這美景給了我怎樣的珍寶。
這一小節(jié)里,“我”繼續(xù)發(fā)揮想象力,湖面的漣漪隨風起舞,而水仙也在隨風起舞,水仙的歡悅勝似漣漪。有了水仙這樣愉快的伴侶,“我”的心情更加心曠神怡。在這里,作者用了“詩人”一詞,這是因為作者認為詩人天生就具有更加生動的感情和熱情。正因為如此,在與自然界的交流中感到“我凝望多時,卻未曾想到這美景給了我怎樣的珍寶”。這個“珍寶”就是“我”與大自然交流時的慰藉、自由,有水仙相伴時的欣喜。
第四小節(jié)里,“我”多年之后,回憶水仙。
從此,每當我倚榻而臥,
或情懷抑郁,或心境茫然,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閃爍——
那是我孤寂時分的樂園;
我的心靈便歡情洋溢,
和水仙一道舞踴不息。
從這一小節(jié)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詩人看到水仙之后寫的,整首詩表達的是回憶當時看到水仙時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和水仙的形象一直留存在他的腦海中,每當他心情郁悶的時候,就會回想起初見到水仙時的愉悅,心靈便歡情洋溢,水仙對于詩人來說,已經(jīng)變成一種精神象征。
回顧整首詩,詩人一開始的心情是孤獨憂傷的,但是驀然看到的水仙給了他莫大的慰藉和欣喜。
華茲華斯生活的時代正值法國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和英國國內的工業(yè)革命,他本來對這些革命是抱有幻想的,希望通過革命能夠給全人類帶來希望,但是,法國革命失敗了,英國的工業(yè)革命造成了人和自然界和諧關系的破壞,自然環(huán)境污染嚴重,同時人的心靈受到污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已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面對這些,華茲華斯十分傷痛,他認為要回歸自然,回歸到自然界的懷抱,才能找到人類的歸宿。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華茲華斯所倡導的“自然觀”,首先,體現(xiàn)了華茲華斯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詩人看見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不禁心曠神怡。詩中通過對水仙花隨風妙曼生動的姿態(tài)及湖水粼粼碧波的描寫,展示了一幅恬淡快樂的大自然畫面。其次,詩作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尋找安慰,尋找人性最后歸宿的情懷。“從此,每當我倚榻而臥,或情懷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閃爍——那是我孤寂時分的樂園”。最后,包含了濃郁的人生哲理,人類只有返回純真的自然,才能返回純樸的精神家園,才可能恢復崇高的精神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