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海
一、現(xiàn)狀
隨著聾校的規(guī)范化,聾校的語文教學中師生的溝通問題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聾校語文教學中,師生溝通不暢的現(xiàn)象很普遍,在教學中看上去好像教師在唱獨角戲一樣,教師講得口若懸河,唯恐學生聽不明白,其實呢,下面的學生懵懵懂懂,他們真正理解的并不多,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教師也不清楚學生的意思,師生之間雞同鴨講,靠猜測了解對方意圖的情況并不罕見,師生溝通不暢成為影響聾校語文教學好壞的關鍵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教師有再淵博的知識、再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也無法很好地教育學生,因為溝通不暢如同一道被阻塞的橋梁,阻礙著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
二、原因及對策
原因1:師生手語不一致。對于一些新手語,生僻手語,教師如果不及時教給學生,學生就有可能打指語,或者自己根據(jù)理解創(chuàng)造一個手語。學生按照自己意愿打手語在日常教學中已經(jīng)很常見。從總體上說,因為聾生的手語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由于不了解有些學生,無法準確把握學生表達出來的想法,在學生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教師容易產生誤解,從而在表達上產生誤區(qū)。
對策:規(guī)范師生手語。教師要勤查手語,經(jīng)常和學生溝通,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規(guī)范的手語要及時糾正。建議師生在交流中,當時就提出看不懂的手語,做到及時溝通。
原因2:師生手語的語法不一致。教師對一個句子是按照漢語的語言順序打的,而聾生對一個句子表達出來的內容往往會因為視覺的先后而產生理解上的誤區(qū)。
有時候因為語序的不同,學生會感覺強調的部分不一樣。
比如,教師在講一個句子“我買了一個蘋果”時,容易讓學生產生如下幾個方面的理解:
1.我買了一個蘋果。(強調“我”)
2.蘋果我買了一個。(強調“蘋果”)
3.一個我買了蘋果。(強調“一個”)
對此,教師應該有一定的對策,應該加強對學生肢體語言的觀察,研究他們的手語表達習慣,在看懂學生手語的基礎上規(guī)范學生句子的語法順序。
原因3:教師的教學語言使用不規(guī)范,這也是形成語言溝通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聾校的教學語言中,口語和手語一般是最普遍的,指語和書面語也占據(jù)著相當大的地位,但是,有時候教師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造成了這些方法的混亂使用,沒有讓它們用對位置,這樣造成的溝通障礙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速度。
針對此種情況的對策是:規(guī)范課堂語言,板書語言。
原因4:一些課堂教學本身沒有最大程度地結合一定的環(huán)境、聾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而無法吸引聾生,更談不上有效溝通;
對策:課堂教學設計要符合聾生認知特點、心理特點,還要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于溝通的課堂環(huán)境。
三、建議
1.把聾生的培養(yǎng)放在手語的練習上,強化紙上交談這一項。在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中,很多教師都抱著美好的愿望,即自己的學生也能像正常的學生一樣跟別人交流,能夠開口說話。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事實證明,很多學生根本無法做到開口說話這一要求。
其實,我們應該針對聾生的實際調整訓練的方向。練習要從聾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溫柔地教給他們如何正確流利地用手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手語成為他們最熟練、最喜歡、最自然的表達方式。教師應該正視聾生的實際,他們畢竟跟正常的學生不一樣,語言是他們的弱點和差項,而手語的表達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興奮感,手語的表達會成為他們與外界交流的一個良好的渠道和開啟他們心靈的一把金鑰匙。讓手語的表達把聾生和社會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調動他們學習聾語的積極性。
2.適時和聾人教師溝通和交流。聾人教師和聾人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一樣,心理狀態(tài)和心靈心心相印,因此非常容易溝通,而且聾人教師的語言和手語非常迎合聾人學生的特點,因為同是聾啞人,所以他們對聾人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地了解和認同。作為一名身體器官發(fā)育正常的教師,我們應該跟聾人教師學習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與聾人學生形成有效溝通的。例如,一個知識點如果與聾人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就非常容易被他們接受,如果知識點脫離了他們的實際的話,那么就非常難以被學生接受了。
四、愿望
我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假如有一天,教師和學生可以很好溝通,學生和家長、社會可以很好溝通,我們的教育就完成了它應有的使命!為了這個美好的愿望,我們要一直努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