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華
【關鍵詞】課堂教學 無形傷害 自信自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A-0125-01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我們常常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主動舉手發(fā)言、主動向老師提問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不是學生不愿意去表達,而是害怕自己的發(fā)言有不正確的地方引來同學的嘲笑。初中學生愛面子、愛出風頭,同時又格外謹慎,自尊心極強。而學生在課堂中不愿主動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曾經被教師或學生無形傷害所致。這里所說的無形傷害是指教師可能沒有意識到但又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的一種教學行為。這種教學行為甚至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一、舉例說明要細心
平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要舉例說明, 而也正是這種舉例說明常常隱藏著傷害學生的無形利刃。如在教學《不等式》時,一位教師問:“我身高是1.7米(教師走到第一桌A同學身邊),我比A同學高還是矮?”(生答:高)教師繼續(xù)走到最后一桌B同學身邊說:“我比B同學高還是矮?”(生答:矮)。師繼續(xù)說:如果我的身高是C,A同學身高是a,B同學身高是b,可以得到c=1.7,a<1.7,b>1.7,由此引入不等式的教學。這個教學過程看似普通合理,然而卻隱藏著對學生的無形傷害。對于被老師拿來比較的A同學,因為個子不高本來就不夠自信,在同學面前會有一定的壓力,此時被老師點明當眾站起來比高矮,只會讓他感到羞愧。在課堂中,教師如果要舉例說明,切忌揭開學生的短處或缺點,不要讓無形的話語戳傷學生尚顯稚嫩的心。
二、提問語言須推敲
師生對話是推進課堂教學走向深入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多學生不愛回答,也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提問,整節(jié)課只有少數幾名同學發(fā)言,課堂冷冷清清。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提問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沒有打擊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如課堂中常有教師說:“這道題目,誰能回答?”這平常的一句話,往往讓學生感受到的是“老師要的是成績好的同學來回答,我學習一般可不能回答”。于是大多數學生選擇了沉默。同樣一個意思,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改為:“這道題目,誰愿意回答?”就能夠激起大多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課堂中還經常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這個問題,誰來說更準確一些。”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后面回答的學生在總結了前面多數學生的答案后進行歸納得出的,而往往是最后的這名學生獲得教師的夸獎。這樣一來,其他學生雖然也參與其中,但是得不到肯定和鼓勵,自信心自然受挫。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提問方式,盡可能客觀,如以上提問可以改為:“這個問題,誰還有自己的看法?”以此讓所有參與的同學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三、及時評價要謹慎
在習題課中,常常采用教師示范和學生參與的方式進行,有時教師也會讓學生和教師合作進行。而對于學生的參與,教師要特別注重自己的評價語言,因為有時隨意的一句話也會在學生的內心留下陰影。如教學《證明》一課時,一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歸納證明的三個步驟:先依據題意畫出圖形,再列出已知條件和求證問題,最后寫出證明過程。當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這一過程后,出示例題:求證: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等于180°。讓學生思考幾分鐘后提問:這道題怎么證明?此時一名女生高興地舉起手,上講臺板演:
已知:如圖1,AB∥CE,求證:∠A+∠B+∠ACB=180°.
證明:∵AB∥CE,∴∠B=∠ECD, ∠A=∠ECD,學生還沒寫完,教師就示意停下,并大聲說:“沒讓你寫出過程,只要你寫證明的三個步驟,你剛才沒有好好聽啊?!睂W生莫名地一陣難過,悻悻地回到了座位上,趴在那里很長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本就是因為教師的提問不夠清楚,導致學生誤會了教師的意圖,而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又沒能及時肯定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優(yōu)點,反而是一頓訓斥,大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四、面對錯誤要保護
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對于深奧抽象的概念理解出現(xiàn)錯誤是非常正常的,教師要
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給予理解。當出現(xiàn)錯誤時,要及時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話語去傷害他們,更不能時刻將這些錯誤掛在嘴邊,動不動就用“千萬不能再犯某某某的錯誤啊”這樣的語句去傷害學生。錯誤乃常事,教師要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所在,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改正,并進行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錯誤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從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出發(f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語,善待學生,善待課堂,那么我們的學生就一定能在充滿陽光的天空下快樂成長。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