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云
【摘 要】當下,互聯網、手機報、微信等新興媒體越來越多的進入百姓生活,報紙在新聞傳播的速度以及受眾參與度上的不足逐漸顯現。筆者認為,地市黨報的突圍之路就是要做強新聞評論。本文分析了地市黨報新聞評論的現狀,并就新聞評論如何讓報紙凸顯“個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地市黨報 新聞評論 個性
當下,互聯網、手機報、微信等新興媒體越來越多的進入百姓生活,上網看新聞,手機讀新聞,新媒體實時傳遞著海量的新聞信息,同時在傳播上的同步性、參與性、互動性以及音畫文字同步上傳的諸多特點,讓傳統(tǒng)平面媒體望塵莫及,報紙在新聞傳播的速度以及受眾參與度上的不足逐漸顯現,這使“報紙唱衰論”甚囂塵上。那么,報紙?zhí)貏e是地市級黨報出路在哪里?筆者認為,做強新聞評論是必然的選擇。
宣傳是黨報的政治使命,宣傳的任務要求黨報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表現出一種鮮明的態(tài)度,新聞評論反映的是編輯部觀點,是一張報紙對于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新聞評論是新聞宣傳最直接的方式。黨報作為黨委機關報,權威性與指導性是它與生俱來的兩大特點,黨報應該立足這些特點,發(fā)揮優(yōu)勢,做強新聞評論,讓報紙凸顯“個性”。
一、新聞評論的重要作用
1、什么是新聞評論
關于新聞評論的定義,學術界及新聞從業(yè)者們有著諸多的定義,諸如:新聞評論是新聞傳播工作中一種對最新發(fā)生的新聞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新聞評論從廣義上說就是對新聞事實發(fā)議論,就是討論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新聞評論屬于議論文范疇,是現代各種新聞輿論所普遍運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述論等文章的總稱。綜合以上的定義,結合地市黨報的新聞工作實踐,本文所指的新聞評論就是針對近來所發(fā)生的某一重要新聞事件或新聞稿件而刊發(fā)的社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和述評等的總稱。
2、新聞評論形成了報紙?zhí)厣?/p>
新聞界歷來十分重視新聞評論的作用,新聞史上關于新聞評論在報紙中的地位先后出現過旗幟論、靈魂論、聲音論等,這些論述的共同點就是都反映了新聞評論對于一張報紙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對這種重要性的認識,國內很多家知名媒體越來越重視新聞評論,強化了新聞評論的寫作隊伍建設,增加評論版面。主流媒體《人民日報》一直十分重視評論,先后開設過“人民論壇”、“今日談”、“漫話”、“隨筆”等欄目,2013年初又在5版專門開設評論專版,針對時事熱點、百姓關注點,展開評論,反映了媒體立場,引導社會輿論,增強了黨報的指導性和可讀性。同時在一版對重大事件和重大問題以“人民日報社論”的形式刊發(fā)評論文章,隨時對國家的重要部署和活動刊發(fā)評論。比如近期,關于深化改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打擊恐怖主義等重大問題,均在一版刊發(fā)了系列評論,有時一版同時刊發(fā)兩篇不同話題的系列評論,對于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進行分析解讀,引導群眾的認識,在廣大群眾中形成共識,繼而凝聚人心,共同推進社會發(fā)展。《人民日報》對于新聞評論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除黨報外,其他媒體也十分重視新聞評論的作用。《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時評”曾經引領了新聞評論的一種新方向,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并帶動了報界的時評熱。同時,獨樹一幟的時評也讓《中國青年報》成為在中國青年中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赌戏蕉际袌蟆纷詮?002年首開評論版,以鮮明的評論特色,針砭時事的新聞評論而贏得讀者的歡迎,迅速成長為擁有眾多粉絲的知名媒體,其中新聞評論功不可沒。
二、地市黨報新聞評論的現狀
1、隊伍不強,新聞評論處于弱勢地位
新聞評論不同于一般的新聞稿件寫作,因為評論不是就事論事,它要求寫作者站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對于全局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可以由點及面,高屋見瓴地看問題,提出權威的看法,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這就要求新聞評論的寫作隊伍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和政治敏銳性,要能深刻領會上級的決策部署,全面掌握各項政策。這就對評論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當下地市黨報從業(yè)人員普遍存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業(yè)務水平不高的情況,由于自身素質的制約,新聞隊伍中可以嫻熟駕馭新聞評論特別是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寫作的人不多,所以在地市黨報中,評論一直處于相對弱化的地位。
2、規(guī)避風險,放棄新聞評論陣地
新聞評論的寫作要表明編輯部觀點,而這種觀點的提出要基于對宏觀政策的熟悉和正確的領會把握,要保證觀點的正確性并保持與黨委的一致,因而這種觀點的尺度對于一些新聞從業(yè)者來說相對難以把握,容易出現偏差,因而撰寫黨報評論多多少少存在著風險,于是不少地市黨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主動放棄了評論陣地,使黨報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缺位失聲。
三、如何做好地市黨報新聞評論
1、應該緊扣時代脈搏,加大新聞評論的比重
新聞評論作為一種新聞體裁,無法割斷與新聞的聯系,評論是建立在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基礎上的,因而新聞評論應該牢牢把握新聞性,著眼重大新聞事件,發(fā)布代表編輯部的評論,做到重大事件面前不失聲,體現主流媒體應有的風采。
可喜的是,近期以來,國內不少地市報都加大了對新聞評論的重視程度,體現為評論版面增加了,評論欄目多元化,評論在版面上的位置更高了。這其中浙江《嘉興日報》的一些做法值得其它地市報學習。該報在每天的二版拿出半個版刊發(fā)評論稿件,而且這半個版置于新聞版之上,這種安排反映了對新聞評論的重視力度。同時新聞評論的體裁多樣、話題廣泛、圖文并茂,評論文章立意高,有深度,可讀性極強?!妒徍請蟆返摹爸薪瓡r評”,也把評論稿件擺上了重要版面的重要位置,體現了對評論稿件的重視。
《拂曉報》為做好新聞評論,專門成立了新聞評論部,抽調文字和理論功底深厚的幾位同志專門撰寫評論文章,對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及時跟進,同時采用特約評論員文章、社論等評論形式樣圍繞中心工作展開評論,把政府的決策用最直接的觀點表達出來,起到引領輿論、團結鼓勁的作用。近期,市里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線三邊”環(huán)境整治、秸稈禁燒等項中心工作,本報都及時配發(fā)評論,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本報配合整治“四風”工作刊發(fā)的評論《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榮膺安徽新聞獎一等獎,體現了一張報紙應有的政治敏感性和責任感。
2、新聞評論應該關注民生
報紙的受眾更多的是普通群眾,因而他們關注的民生問題理應成為報紙版面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成為評論的熱點話題。只有關注民生,關注普通群眾的生活,這張報紙才能具有貼近性,“接地氣”,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拂曉報》在7版專門開設了“評論·焦點”專版,圍繞百姓關心的入托難、農村環(huán)境整治、消費市場管理不規(guī)范等民生熱點展開評論,反映百姓聲音,傳遞媒體觀點,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皖北晨刊》每天的固定版面“大澤時評”欄目中,開設了“熱點話題”、“聲若洪鐘”、“辣言辣語”、“看到就說”等子欄目,這些評論多是針對市井熱議話題展開的評論,具有親和力和貼近性,深受普通百姓的歡迎。
3、新聞評論應靈活多樣
新聞評論不是板著臉說教,而應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形式,讓讀者更易于接受。對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決策,可以采用社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等相對正式的評論文體。對于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我們可采用雜談,配圖評論,隨文刊發(fā)編者按等形式。對于新聞稿件中傳遞的話題,我們多采用編者按、編后話、編輯手記等樣式,隨于新聞稿件的文后,起到畫龍點睛,延伸主題的作用。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則多采取專欄評論的和雜談的形式,我們專門開設了“時評”和“一點錄”等多個評論專欄,集中刊發(fā)評論,顯示了對熱點問題的立場。
四、新聞評論如何讓報紙凸顯“個性”
1、新聞評論反映了編輯部的意見,代表了一張報紙對于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和觀點,這是一張報紙有別于其他報紙的特征之一
對于同一新聞事件的報道,基于相同的事實,可能各家報紙刊出的新聞會有很大的趨同性,但是對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而新聞評論在觀點上會有很大的區(qū)別,而這種區(qū)別的長期存在就形成了一張報紙的“個性”。
2、新聞評論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作為黨報,引導輿論是黨報宣傳作用的重要體現,對于重大熱點問題沒有及時發(fā)聲,本身就是職能缺位的表現。因而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應適時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群眾釋疑解惑。
3、新聞評論可以讓版面更具“個性”
在新聞版面模塊化的發(fā)展趨勢下,報紙的模塊化組合形式也顯現出了同質化,在圖文編排之外,評論文體在刊發(fā)時要配用欄目頭,圍框并換用楷體字,這與整篇的報宋字體形成了反差,可以美化報紙版面。老報人范敬宜曾把這種評論比作“報紙版面的綠地”??梢娫诎婷嬷羞m當安排評論可以讓版面更加有靈氣。
伴隨著媒體多元化,人們從互聯網上得知新聞后,他們更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今后應該怎么樣,這就是新興媒體的空白點,也是報紙做為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所在。只有抓住差異性,做出“個性”,黨報才能贏得讀者的眼球,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p>
(作者單位:宿州市拂曉報社總編辦)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