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蝦爆鱔面,顧名思義,其主要材料就是河蝦和鱔魚。此面的緣起,據(jù)說是在清同治年間,錢塘江一帶盛產(chǎn)鱔魚,河蝦卻不多。物以稀為貴,漁民為了推銷鱔魚,便將鱔魚與河蝦搭配出售。
奎元館是杭州有名的蝦爆鱔面館。最初,奎元館供應(yīng)的是蝦面。由于漁民搭配出售鱔魚,該店便在面里增加了鱔魚。由此,蝦爆鱔面應(yīng)運而生,成為奎元館的拿手面食。
20世紀9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奎元館吃了蝦爆鱔面以后,便像上了癮似的,此后每到杭州,必定會去那里吃上一碗蝦爆鱔面。
去年初夏,我又一次來到杭州。從九溪回轉(zhuǎn)時,已是下午1時左右。我趕到奎元館,發(fā)現(xiàn)仍在營業(yè)。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進店堂,照例點了一碗蝦爆鱔面。
奎元館的服務(wù)方式頗獨特:客人在吃面時如需喝酒,不必另外炒菜,只需在開票時說“過橋”,廚師便會將鱔片和蝦仁增加數(shù)量爆炒,另裝一小盤供客人下酒。所謂“過橋”,即蝦、鱔不直接蓋在面碗上,而是另置一盤中,吃的時候用筷子夾過來,好似在面與酒之間搭了一座“橋”。
不一會兒,蝦爆鱔面端上桌來。大大的碗內(nèi),長條金褐色鱔片在面周圍排列有致,珠形雪白的蝦仁簇擁面頂中心,新鮮翠綠的蒜苗飄逸其上,單看顏色就奪人眼球。蝦爆鱔面,江南別處也有。但百余年來,唯奎元館的蝦爆鱔面被稱為面中極品。
蝦爆鱔面,對原料選擇、烹調(diào)技藝的要求是很高的。鱔魚須不大不小,一斤三四條之間。這樣大小的鱔魚正處于“壯年”,肉厚質(zhì)嫩。買來后,先將鱔魚養(yǎng)在缸里,不斷換水,使其吐凈泥土氣,凈化血液。到用時,將鱔魚活殺拆骨后切成鱔片。蝦仁要求鮮活河蝦,每斤在120只上下,擠殼后在清水中漂凈。面條也和印象中江南那種細而健的銀絲面不同,奎元館用的是棱柱狀的粗圓面條,類似日式的烏冬面,這種面的好處是筋斗且久煮不煳。
香味是蝦爆鱔面非常重要的特色,烹制時講究“三油”:先用素油爆鱔片,要求口感脆嫩而有彈性;蝦仁上漿后,在沸點較低的豬油中滑炒,使其白嫩如玉;最后用鱔片、蝦仁的原汁滾面,使鱔魚的異香和蝦仁的鮮甜味滲入面條,面條上還要澆上麻油,使鱔、蝦、面的香味完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一碗好的蝦爆鱔面鮮香味襲人。拿起筷子,一口蝦仁,一口爆鱔,一口面條,慢慢吃,細細品,爆鱔的濃厚夾著蝦仁的爽口,一起嚼在嘴里的感覺實在香美得令人無法忘懷。再喝上一口融合了各種食材精華的濃郁湯汁,感受極致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