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榮
摘 要:通過對瀝粉貼金彩繪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尋求到一種適合中學生特點,有較強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育的育人功效。
關鍵詞:瀝粉貼金彩繪 美術 教學效能
2008年,我校在廣泛征詢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嘗試開展校本課程——瀝粉貼金彩繪教學,采用更具綜合性、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的手段和方法,達到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協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瀝粉貼金彩繪課程的內容
中國的瀝粉、貼金工藝源遠流長,早在盛唐時期就已被廣泛采用。瀝粉工藝是傳統工藝制作的一個花色品種。瀝是指液體的點滴,粉是指用粉調制成液體,將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有時用特制的工具把瀝的點滴加長,形成一種有規(guī)律的、人為的線,這種方法術語稱之為:“瀝粉”。傳統的瀝粉貼金彩繪多以宗教圖騰、神話傳說、民間典故為題材,通過比擬、借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吉祥、生機、博趣生活狀態(tài),是勞動人民對平安、和諧、幸福生活的向往。
校本課程“瀝粉彩繪”正是源于傳統的壁畫藝術,針對初中生對美的認知是直現性、童趣性的,改變簡單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努力突破傳統的“美術教學”的范圍與視點,在教學內容上選擇當前學生喜歡的動漫、卡通人物及花鳥魚蟲為素材,通過收集學校、家庭中廢棄的三夾板、滑石粉、乳膠漆、乳白膠、金箔(銀箔)、炳稀顏料、雕花袋(勾線袋)(圖1)等日常建筑裝修廢棄品,變廢為寶,作為瀝粉貼金彩繪的材料,制作出符合中學生審美特色的藝術作品。
二、瀝粉貼金彩繪教學的步驟
根據瀝粉貼金彩繪的內容和特點,我們把這個教學活動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對學生進行圖案設計基礎知識學習,側重了解傳統吉祥圖案知識,通過學習使得學生能模仿設計一款吉祥圖案(2到3課時),留下設計草圖作為資料;
第二,根據學生設計底稿,教師給予指導修正,作為作品底稿進行瀝粉貼金彩繪制作,教師先示范制底板、打底色、起形、上瀝粉、勾線、貼金箔、著色、裝裱過程,重點是對傳統制作工藝的介紹,使學生通過學習既了解傳統制作手工藝,又能掌握簡單操作方法;
第三,安排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發(fā)揮個性,完成一幅完整的瀝粉貼金彩繪作品(3到4課時);
第四,結合學生作品,匯編作品集,推選優(yōu)秀作品參加比賽,舉行“瀝粉貼金彩繪”匯報展。
在整個瀝粉貼金彩繪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對瀝粉貼金彩繪的興趣和基本技術的接受狀態(tài)、動手能力、集體協作能力等方面的觀察,對該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探索及改進。如:學生面對木板、勾瀝粉、貼金彩繪等不同于畫筆和紙張的工具和材料,以及與其他畫種迥然不同的繪畫方式首先會茫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教師會先進行示范,然后在學生的操作實踐中,教師進行具體指導。
三、瀝粉貼金彩繪課程的教學效果
1、激發(fā)了學生的美術興趣。
在一年的瀝粉貼金彩繪教學實踐中,我們經過調查發(fā)現學生對這個課程反響普遍較好,表現出了相當高的積極性,我們的美學教學效能也得到了明顯提高。當看到曾經廢棄的物品,通過制作成為精美的作品,學生會從好奇開始產生躍躍欲試,從興趣入門,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創(chuàng)作激情。這也就是新課標所要達到的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的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的瀝粉貼金彩繪圖案更多以宗教圖騰圖案為主,最初,學生會覺得圖案內容太復雜,缺少投入感。所以,教師會從符合學生年齡所特有的、自然的、熟悉的卡通人物入手,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拓展想象的空間,積極培養(yǎng)他們觀察和探索的興趣,創(chuàng)作出符合學生年齡所特有的圖案,再由淺入深,給予引導,他們創(chuàng)作時才會得心應手,畫面內容也才能豐富。瀝粉貼金彩繪創(chuàng)作如果說一開始還或多或少的帶有指導教師原來的“傳統圖案”?,F在越來越體現出來自他們內心的獨特感受和本土氣息。同時會出現大量的時代特色作品如:迎接國慶系列作品、世博主題系列。這就是得益于老師在指導創(chuàng)作時輕臨摹、重觀察,不包辦、重感悟的教育理念。
2、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能力
通過學習瀝粉貼金彩繪創(chuàng)作,學生可以“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和生活”(《美術課程標準》)。瀝粉貼金彩繪教學最重要的、區(qū)別于傳統美術教學的一個探索是:改變了學生以往“單打獨斗”完成一件作品的現狀,更注重于學生協作能力、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在瀝粉貼金彩繪教程中,學生在教師示范性教學后,分組由多人共同協作完成一件作品。在協作過程中:即要講求分工,明確團隊中各人職責;又要注重協作,集思廣義,存異求同,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確保了學生自始至終都有一種群體感,整件作品是團隊智慧的結晶。通過作品的評比,學生也可以強烈意識到:團隊協作度越高,作品往往越出色。同時使得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化在協同制作中的到有效的提高。從而在學習實踐中有效地促進了青少年在群體活動過程中的協調性和合作性。這就產生平時美術作品成績平平的學生,通過瀝粉貼金彩繪學習居然創(chuàng)作出一件件獲獎作品。令師生刮目。
3、豐富了校園美術活動
本校嘗試開設的瀝粉貼金彩繪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初二、初三年級學生100%參加瀝粉貼金彩繪專業(yè)培訓,成為美術教學中歡迎度最高的的內容。學生作品廣泛的參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連續(xù)三節(jié)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做專題展,作品成為校園文化的長廊的一道風景線;通過2年實踐,學生作品有15幅作品在市區(qū)一級比賽中獲獎,說明該工藝得到業(yè)內認可;同時瀝粉貼金彩繪教程也作為我校的一項對外文化交流,先后接待了新加坡、澳大利亞同行的觀摩,學生作品作為禮品饋贈外國姐妹學校,得到國際友人喜歡和贊揚。同時也是我校愛心作品通過義賣奉獻社會(圖2)。
通過瀝粉貼金彩繪的教學,2011年6月我校被評為首批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總而言之,瀝粉貼金彩繪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從藝術本體的發(fā)展而言,民族工藝需要傳承;從一代獨生子女的動手能力、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而言,瀝粉貼金彩繪教育也大有可為;它發(fā)現并挖掘出學生潛能,使他們從創(chuàng)作中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本教學側重于實踐探索,在與教育科學理論相結合上還有許多空間尚需努力,留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探索與完善。
(寧波市江東區(qū)春曉中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