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萍
摘要:音樂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前兒童生活、學習和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們在平時的音樂活動中常常會看到幼兒缺乏興趣、游離在教師的引導之外的現象。本文論述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對策。
關鍵詞:音樂;幼兒;快樂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275-01
音樂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前兒童生活、學習和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們在平時的音樂活動中常常會看到幼兒缺乏興趣、游離在教師的引導之外的現象,經觀察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選材不符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點?,F實教學中,時常會遇到選擇難度較大的大班音樂作品,使幼兒失去了學習興趣,進而也就體會不到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而選擇較簡單的音樂作品,對孩子沒有挑戰(zhàn),同樣會讓幼兒失去興趣,使其不愿意參與活動。
2.以完成教學計劃為主,忽視幼兒的感受和表現。教師每天按照制定好的教學計劃開展活動,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忽視了對幼兒音樂的興趣、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的培養(yǎng)。
3.組織活動的形式、手段單一。在現在的音樂活動中,組織最多的就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因為其比較省事,容易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而像音樂欣賞、打擊樂活動等更進一步的活動則分量明顯不足或根本就不開展。
4.活動中幼兒缺乏自主空間。有不少老師在音樂課程中重灌輸、教授,采取教師唱,幼兒聽的方式。然后教師進行教授,讓幼兒跟著學。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干預、指責或要求幼兒模仿太多,結果束縛了幼兒的雙手和大腦,禁錮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兒難以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去探索。
一、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感受音樂
1.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如鋼琴船、八音琴船、古箏琴船、鼓船等,音符做成的各種形態(tài)的小魚、鈴鼓片做成的游動的小魚等分布在樓梯上,走道上,教師用各種廢舊的桶、盆做成的各類鼓,裝飾的夢幻舞臺,音樂小舞臺、走廊墻壁上的節(jié)奏圖例以及各班級里的音樂區(qū)角等。環(huán)境中蘊含著種種音樂元素,給孩子視覺、聽覺帶來很好的沖擊,讓孩子在看一看、說一說、摸一摸、玩一玩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著音樂無處不在的魅力,而優(yōu)美的音樂環(huán)境同時給幼兒帶來美的感受。
2.音樂貫穿幼兒的每日生活。學生的每日生活中都滲透音樂,音樂不僅有我們剛才提到的諸多功能和作用,我們還可以通過音樂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園很多班級在組織一日活動時已經聽不到鈴鼓的敲擊聲,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準備或者結束時,都選用各種適宜的音樂作為指令,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感知音樂,用音樂指揮幼兒的行動,例如選用雄壯有力、節(jié)奏感強的進行曲作為幼兒外出活動站隊的指令;選用輕柔、舒緩的音樂作為將要開展集體活動的指令,引導幼兒各自做好準備;選用歡快的音樂作為游戲結束收拾整理玩具的指令等,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提供機會,表現音樂
1.每日一唱活動,用聲音表現音樂。音樂的選材要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這樣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其次,教師利用能夠引發(fā)幼兒興趣的方式學習歌曲。如指揮、領唱、領奏等,使每個幼兒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人人動起來,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參與熱情。
2.舞蹈月活動,用動作表現音樂。每年的五月份都是我園的舞蹈月活動,每個班級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編排舞蹈的內容,有的班和孩子共同商討內容、討論隊形的變化,有的動作的學習甚至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相互學習,這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主體意識。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六一,每個孩子都是舞臺上的演員,演繹著他們的快樂和成功。
三、轉變觀念,自主創(chuàng)造
1.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如舞蹈“歡樂舞曲”提供圖譜,讓幼兒兩兩自己去看圖學習、探索,然后交流總結學會看圖學習舞蹈動作的方法。給予孩子挑戰(zhàn),引導他們將圖譜轉化為動作,在過程中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當出現偏差時,老師可以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提示,使其能夠自主修正,從而擺脫“老師教,幼兒學”的模式,放手讓幼兒自己探索、自主習得,從而有效增進幼兒的發(fā)展。
2.注重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主空間。(1)自主表達與表現。各個班級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適合幼兒的音樂區(qū)角,在幼兒游戲活動以及自主活動時開放,幼兒可以在此空間盡情地進行個性化的活動。如:教師在區(qū)角中提供各種服裝、頭飾、紗巾等道具以及各種自制的樂器,如塑料瓶響筒、紙盒大鼓等(包括話筒都是自制的),幼兒在此敲敲、打打為樂曲伴奏,也可以隨音樂自編動作表演,由于在音樂區(qū)中,自始至終都是孩子自主的表現,是孩子即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表演,因此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表演本能和興趣。很多平時不愛說話、不肯表現的幼兒都能在這個舞臺上自由發(fā)揮,幼兒在這片天地里,玩中樂、樂中玩,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2)自主探索與創(chuàng)造。時下流行的跳舞毯游戲需要游戲者邊聽音樂邊看視頻的上、下、左、右箭頭指示,腳下邊做出相應的動作,我園老師覺得這樣的游戲如果引入幼兒的游戲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同時能夠調動視覺、聽覺、肢體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于是,我園老師發(fā)揮群體的智慧及力量,各年級將幼兒園課程中的音樂,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制作成跳舞毯使用的flash節(jié)奏,并用泡沫墊做成跳舞毯投放在區(qū)角中,孩子們在了解認識了跳舞毯后,可以看著視頻,自主探索、嘗試節(jié)奏的變化、雙腳的協調等。由于這種游戲形式新穎、材料別致,同時音樂貼近幼兒的活動內容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幼兒非常感興趣。又因為這種活動需要多種感官的協調,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個孩子自己去嘗試、探索,很具有挑戰(zhàn)性。因此,大大激發(fā)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充分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
總之,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來激發(fā)幼兒的美感,讓幼兒喜愛音樂、溶入音樂,從而達到讓音樂伴隨幼兒快樂成長的目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