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難中之難莫過于作文教學。其實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有一條捷徑大家不可忘記,就是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有效引領學生的寫作訓練,從而達到提升寫作水平的目標。本文結合四年級語文教學實例對此作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挖掘教材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96-02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學生一生的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如果基礎打得堅實,會成為以后學習深造的良好開端。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我們要從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入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難中之難莫過于作文教學,許多老師認為小學生作文教學無從下手。其實,有一條捷徑大家不可忘記,它雖然簡單易行,卻被很多教師忽視,就是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有效引領學生的寫作訓練,從而達到提升寫作水平的目標。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如何踐行呢?筆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例闡述該問題,希望能引起同行們進一步探討。
一、積累好詞好句,提升語言表達
語言是寫作的外衣,學生們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和語句,才能很好地表情達意。所以積累語文是提升寫作水平的第一步。如果泛泛地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多積累,對于學習積極性相對較差的小學生而言,教師不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其實我們不妨從課內入手促進共性的積累,這是加強基本功訓練的一個有效途徑。
首先,在講解重點篇目課文時,教師要注重對詞語和語句的講析,讓課文中涉及的詞語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以詞為圓點造句,再進一步把意義相關的詞語試著連詞成句,最后連句成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特別是優(yōu)美的四字詞語,讓學生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然后再通過造句進一步練習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應用,最后讓學生們查成語詞典,鞏固這個詞語的其他義項和用法,記到積累本上以便及時記憶。這樣層層深入地理解透徹、背誦熟練了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詞語掌握得更熟練,我讓學生挑選一些四字詞語,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浩浩蕩蕩等做造句和連詞成句口頭練習,有的學習從潮水的洶涌場面想到了運動會上的情景,然后這樣造句:運動員要沖刺了,紅線周圍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們的熱情如錢塘江大潮漲潮一般涌起來了。這句話中一下用到了課文中的好幾個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可謂用得恰到好處,這樣的應用練習對于寫作很有幫助。
其次,對于一些表達生動的語句,教師要著重分析,并從仿寫開始,讓學生練習在不同的語境中把意思表達得更加生動。我們的教學篇目中不僅有名家名篇,還有許多小文章中充滿了生動的描寫,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的樣本。如果在教學中我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這些值得揣摩、模仿、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好的表達,無疑會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文中寫潮來時的段落十分精彩,而“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寫得極為生動形象。教師在教學中抓住這樣的語句,先讓學生分析其中的修辭手法,然后從仿寫做起,鞏固練習比喻的修辭,慢慢領悟其表達效果的奇妙,最后學會在作文時運用這種手法。如有的學生由此句想到了賽場上運動員的身姿,寫出“發(fā)令槍響了,同學們猶如接上了電源按下了開關,由靜止的等待猛然間向前沖去。”有的同學還寫出:“放學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像退潮一般慢慢涌向校外?!睂W生只有掌握一些好的表達方式,才能將事物描述得更加生動形象,使文章文采斐然。
二、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寫作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中好的文章的分析,邊講課文邊給學生講授一些寫作的方法,讓課內文章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是學生習作模仿的范本。學生只有真正在頭腦中形成幾十篇佳作,才能產生自己的想法,并在不斷的練習中開始自我的獨創(chuàng)。這是從發(fā)現(xiàn)到模仿到借鑒再到創(chuàng)新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所以教師不要小看簡單的課內文章分析,這同樣是向學生傳授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的很好媒介。
例如,在教學《觀湖》一課時,教師可以點撥學生如何寫好觀察景物的記敘文,我們可以按照本課的順序來寫:接時間順序先寫潮來前,作為必要的交代可以略微一提,一筆帶過;再寫潮來時,由于這是最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的中心部分,要寫得生動而具體,不厭其詳;最后的潮頭過后可以稍作介紹。這樣仿寫出來的文章可以說是順序清晰、詳略得當?shù)?。又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作者在寫爬山虎的葉子時先寫嫩葉,再寫長大的葉子,這種按從小到大的時間順序布局的方法是需要學生們通過學習課內文章掌握的寫作順序。
三、聯(lián)系課內文章,提升學生水平
課內文章的學習是精讀,精讀還要與泛讀相結合,才能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對提升學生的寫作境界。廣度的展開不可太過放手,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沒有多少自我掌控能力的小學生,所以教師在泛讀拓展方面也要以課內文章為點,作輻射狀的拓展。這樣,既能對所學知識做有益的補充,還可能讓寫作訓練不脫離教學的內容。例如,學習了《爬山虎的腳》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一種植物,第一步讓學生充分地觀察,第二步讓他們把觀察的所得按照一定的順序表述出來,第三步是結合文中的一些特色進一步修飾文章,如葉圣陶在對爬山虎如何“爬”時寫得非常生動,用到了“觸”、“巴”、“拉”、“貼”等一系列動詞,這樣就形象地表現(xiàn)了爬山虎的生動態(tài)勢,將這種方法用于寫自己所觀察到的植物,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練習運用。這樣,從課內文章出發(fā),同學們學以致用,就能慢慢從模仿過渡到獨創(chuàng),最終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無疑是寫作水平提高的一個表現(xiàn)。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注重從課內文章中挖掘寫作的知識,將寫作教學有效滲透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則是指日可待之事。教師要善于挖掘深藏其中的寫作知識,多加指導,學生們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