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峰
【摘 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個性化地推進教學任務,分層把握內容、科學組織實施。重視跟蹤輔導,精心設置個性化的物理作業(yè),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各自已有的物理基礎上更好的完成與其學情相適應的物理作業(yè),自主選擇,獲取成功。全面提升學科素養(yǎng)、掌握知識與方法、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關鍵詞】因材施教;個性化
雖然進入一輪復習時間不長,但是選修物理的學生的基礎性差異卻很快顯現(xiàn)出來,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課堂教學不能一概而論,同步教學。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并組織實施,面向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已成為當今教育的基本原則,個性化教學是對學生差異的認可和尊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采取措施對不同類別學生實施分層要求、分層指導、分層推進、使每個學生各有提高,幫助每個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的都有較大的提升、在各自起跑線上取得最后的勝利,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現(xiàn)實要求。
一、鉆研教材,個性化地制訂教學目標
深入研究教材、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在課前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學習方法的形成、學科水平的提升等方面能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預設情境以滿足各層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指引引教學方向、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激勵學生的學習。
在運動學圖像的設計過程中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制定的目標是了解x-t圖像、v-t圖像中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信息獲取,中等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應用圖像中信息解決相遇、追及等常見問題,而對基礎較好的優(yōu)等生則要求他們在以上目標順利達成的基礎上主動運用圖像法解決綜合問題,在物理解題中逐步形成優(yōu)先使用圖像法的思想,并能從中體驗圖像法的優(yōu)勢,在情感價值觀方面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科興趣。這樣的設計原則使得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yōu)等生“吃得透”。
二、因材施教,個性化地推進教學任務
1.分層把握內容
根據(jù)不同層次教學目標,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的實施。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傳授上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已有的零碎知識出發(fā),構建知識網(wǎng)絡、體驗過程、形成方法,知識容量要適中。其次要處理好課堂內容上的側重點,對于重點、難點、關鍵技巧等重點內容,創(chuàng)設階梯,降低難度,這樣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切實掌握基礎知識。
2.科學組織實施
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以一定容量的小題練習,加以訓練以達到一輪復習的基本要求,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快速掌握雙基;處理中等難度問題過程中要歸納方法,引導學生以理清思路、挖掘條件、掌握方法代替題海戰(zhàn)術,取得預設效果;但在處理高層次的問題時,可適當加快速度,以點撥為主,既能滿足學優(yōu)生的額外需求,調動他們積極探索的欲望要求,同時又不會浪費學困生過多的時間。
3.優(yōu)化課題互動
課堂上還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準備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的難易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積極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大容量的提問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掌握知識,而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可以面向優(yōu)等生,使優(yōu)生能鍛煉思維,提升自我。如:在相互作用的復習過程中,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常見的力根據(jù)性質分類有哪些?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引發(fā)全體學生的回顧,短時間內學生就能列舉出各種性質的力,可以鞏固基礎知識,由于這個問題很簡單,可以選取學困生回答,給予肯定的表揚、鼓勵。②比對各種性質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原因,說明其大小和方向的確定以及影響因素。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對綜合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選取中等生回答。③如何定量計算各種相互作用?盡可能列舉不同的情景中呈現(xiàn)的不同解決方法。這個問題思維容量大,需要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后才能回答,而且需要多人次的補充,選學優(yōu)生回答,其目的是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一組難易不同的問題,不僅鞏固了每一個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跟蹤輔導,個性化地布置鞏固訓練
重視課后個別輔導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特別是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一旦他們在課堂之外得到科任老師的額外的關心,哪怕就是簡單的要求,他們收到的鼓舞是巨大的。在跟蹤輔導的過程中側重于鼓勵,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閃光點要適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不足之處要耐心指導和幫助,督促學困生獨立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解題模式、思維方式等,這樣在實現(xiàn)不同起跑線上成功的同時還有利于縮短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差距,實現(xiàn)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四、檢測評價,個性化地引領學習目標
跟蹤訓練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大綱要求,跟蹤訓練的設計要有層次、坡度、難易適度。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同一練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要求,同一習題對學優(yōu)生要求一題多解,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一題多變,以開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對于差生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落實大綱要求。比如復習運動學過程中,一道應用題往往從多個不同角度找到各運動學量的關系,對于學困生要求他們一題一解掌握常規(guī)思想、形成基本解題思路。
分層檢測、評價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訓練、當堂檢測、階段評價等過程中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在批閱作業(yè)或小練的過程中類似問題發(fā)生在學困生身上下手要輕,肯定為先;發(fā)生在中等生身上適度批評,鼓勵為主;發(fā)生在學優(yōu)生身上要嚴格要求,嚴謹為要。
總之,個性化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差異才能讓每個學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各自不同起跑線上成功奔向終點,教學效果才能實現(xiàn)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