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出生于山東諸城的筷子兄弟在新歌里唱:“我從沒有去過紐約,也沒穿著牛仔淋過舊金山的雨?!睆倪@對曾以《老男孩》來惆悵青春逝去的老男孩,到草根明星“王大錘”再到三聯(lián)書店門口擺地攤賣唱片的山大教授馮克利,他們?nèi)栽凇袄夏泻ⅰ眽粝氲穆飞稀?/p>
筷子兄弟:
人生很搞,夢想不老
2009年,男孩們的青春偶像杰克遜去世。依然是廣告導(dǎo)演肖央與經(jīng)商的王太利惆悵得將MSN簽名改為:“杰克遜都去世了,我們不能再這么麻木的活著了?!?/p>
王太利出生于山東諸城,擅長編曲填詞。肖央祖籍是山東文登,后跟隨父母去了河北定居。兩個從山東走出來的老男孩,以“筷子兄弟”組合開始闖蕩娛樂圈。
“偶然聽到大橋卓彌的日文歌曲《謝謝》,竟聽得一遍遍熱淚盈眶?!蓖跆麑πぱ胝f,填一首為青春致敬的詞,咱倆來唱。自小以唱歌為夢想,離家闖蕩北京,卻最終被迫以做業(yè)務(wù)賺錢的王太利,填了一首《老男孩》,一句“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告別?!背蘖藬?shù)以萬計的中國“老男孩”。
在微電影《老男孩》里,他們自問“如今麻木的自己為何沒有了當年的熱血”,數(shù)以萬計的點擊率,有人懷念過去、有人向逝去的青春致敬,有人由此揚起夢想的船帆,惆悵、希望、感謝……男人們說自己老了,開始唱《老男孩》了。
老男孩火了。有人想投資他們繼續(xù)做微電影,肖央說,我仍愿意拍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為了別人的錢與稱贊去拍。他們沒被人托上“成名”神壇,仍舊習慣在人堆里生活,開原來的車,住原來的房,買動物園的衣服。
《老男孩猛龍過江》還在延續(xù)著這種肖央想表達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夢想,該怎么接納一個不完美的人生?武打戲、卡帶、disco舞曲、選秀美夢這一系列的詞眼,充滿了青春的荷爾蒙,嬉笑怒罵表演之后,倆人轉(zhuǎn)身坐在城市高高的屋檐上,談著吉他唱:“我從來沒去過紐約,我感受著自由的空氣,我想掙脫束縛,解放我自己?!?/p>
白客:
那只去往西天取經(jīng)的猴子
白客的名字來自于鄭淵潔的長篇小說《白客》,他從老家泰安走到中傳南廣分院,一直吊兒郎當少年模樣,萬萬沒想到,自己因網(wǎng)絡(luò)自制劇《萬萬沒想到》里的“王大錘”一炮而紅。
這個88年的大男孩,自嘲說除了天生“死魚眼”,自己跟理工男“王大錘”哪哪都不沾邊。平日里喜歡聽hippop,穿著隨意邋遢,自測十分炫酷,“再也不敢穿著邋遢的去超市,人們會問錘錘你怎么了?!?/p>
其實,白客還有另一個身份——網(wǎng)絡(luò)動漫“聲優(yōu)”。2010年,還在中國傳媒大學(xué)南廣學(xué)院學(xué)習播音與主持藝術(shù)專業(yè)的白客,同宿舍配音的兄弟為做一件值得紀念的事,開始為日本漫畫《搞笑漫畫日和》中文配音,以搞笑博得網(wǎng)友歡喜之余,“給勒個力”等詞匯也開始流行。
白客說為了演好“王大錘”,自己還是《萬萬沒想到》的編劇,很多搞笑的句子與橋段都是他自編的。最近,白客和韓寒互動頻繁,不僅親自參演了韓寒《后會無期》里滄桑的“流匪”角色,還與韓寒劇組演出了新一集的《萬萬沒想到》。在新一集的《萬萬沒想到》里,國民岳父韓寒出鏡,“大錘被逼淪為古惑仔,走投無路勒索韓寒收保護費”,很多網(wǎng)友調(diào)侃王大錘成國民岳父小野女婿里的一員,而韓寒也自嘲說,我叫王大錘,我偏愛國民女神“孔連順”。
新一季的《萬萬沒想到》取材于西游記,白客在王大錘之余還客串“孫悟空”。白客調(diào)侃說,自己成為新“男神”,很多女網(wǎng)友都要為我生一個猴子。
馮克利: 擺地攤賣唱片是我的青春情懷
作為山東大學(xué)政治學(xué)教授、著名的哲學(xué)譯家,馮克利在公眾場合從來沒有大談他的學(xué)術(shù),而是更樂于與人交流他收藏的唱片、他喜愛的西方古典樂。
“我年輕時在三聯(lián)書店門口前擺地攤賣唱片,全是古典音樂?!瘪T克利先生說,只是當時濟南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太少了,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閑著,每天只有一兩個顧客來買三五張唱片,因為大都原版,所以賣得比較貴。盡管生意慘淡,仍比我的工資收入要高點。
馮克利說:“實際上那時的生活很安逸,我在賣唱片時不僅收藏了自己喜歡的唱片,也利用空閑時間翻譯了一些書。”
如今成為翻譯家和大學(xué)的政治學(xué)教授后,馮克利說,這樣的生活非常累,如果可以,還是想要回到賣唱片的時代。曾有人采訪馮先生問,如果時光倒回,可以重新選擇的話,你會怎樣選擇職業(yè)?“我想做個音樂家,音樂家有自己的世界?!?/p>
“能成為翻譯家和大學(xué)教授,這都是歪打正著?!瘪T克利說,但也十分幸運,翻譯、音樂、政治都是自己喜歡的,“人要選擇一份喜歡的職業(yè)?!?/p>
近些年,馮克利在翻譯界相當高產(chǎn),但業(yè)余時間仍堅持收藏西方古典音樂的唱片。據(jù)說家里到處都是書與唱片,肖邦、莫扎特等音樂家皆是他精神世界里的好友。
也正是音樂,才讓枯燥的哲學(xué)論在馮克利的翻譯之下,竟然變得靈動通曉、簡潔生動。他說在音樂那里,他的思維敏捷又開闊。
從王小波到姜文——
那些特立獨行的豬
無論向往自由的王小波、姜文,還是囿于孤獨中的顧城與海子,抑或是永遠正義的李敖和王朔,男孩們特立獨行在從理想兌換現(xiàn)實的憤怒中。
□靳雯
王小波、姜文的自由之路
李銀河在最早的懷念王小波的文章中稱他為“人文自由主義”,她說,人們喜歡王小波,首先是喜歡他的自由精神。但實際上,在王小波的隨筆雜文中“自由”這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相當?shù)汀?/p>
即便是1992年,王小波辭職成為自由撰稿人,自由主義這個詞還是用“民主個人主義”代替,直至1997年王小波去世,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掀開帷幕,很多學(xué)者的文章才把自由主義的旗幟打出來了。
于王小波而言,“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彼钠鹱髌贰兑恢惶亓ⅹ毿械呢i》中的“豬兄”:“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shè)置。”但在現(xiàn)實中,他雖擺脫了工作的限制,但囿于經(jīng)濟在不斷的撰稿中消磨才氣,最終并沒有找到實現(xiàn)自由的路徑。endprint
評論家認為王小波通過對現(xiàn)實世界的批評傳播他的自由主義理念,但《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回憶,他明顯感覺到為生活奔波的王小波越寫越為思想繁衍能力的不足而焦慮,而且理性糾纏帶給他的是小說的想象力枯竭,作品越來越缺少血肉,王小波“死于心力交瘁”。
姜文的電影,對許多人來說,是王小波小說的另一種映射。
《太陽照常升起》中的云南,藍天、紅粘土、乳白色的霧,再加上穿著白大褂的陳沖,無疑會讓人想起《黃金時代》中,那個只有甘蔗、橡膠和水稻,以及旱季里永不停歇熱風的云南南部農(nóng)村,還有穿著緊裹住雙腿筒裙的陳清揚。
姜文的電影中充滿了荒誕,浪漫主義,內(nèi)涵,對性的直白,但更多的,是為了自由地說話:被封殺了的《鬼子來了》,表達“人性欲望之中各種極致境界”的《太陽照常升起》,還有站著把錢掙了的《讓子彈飛》……
顧城、海子:
一個時代的理想主義
有人說,顧城是純真孩童的眼睛,海子是老人返璞歸真的眼睛,充滿智慧。
1989年3月26日,時為中國政法大學(xué)教師的詩人海子,在山海關(guān)到龍家營之間臥軌自殺。他在遺書中寫道,“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guān)”。
他的詩歌中清晰地寓言了他的死亡,他在《太陽》中問道,“我們在碾碎我們的車輪上鐫刻了多少易朽的詩?”在《獻詩》中他說,“讓我用回憶和歌聲撒上你金光閃閃的車輪,讓我用生命鋪在你的腳下?!碑?“幻想的死亡,變成了真正的死亡”,海子能做的只能是為他的時代殉情——他用自己的才能開啟了中國詩歌的新高度,更用自己的死亡將詩歌的理想加以升華。同時,也終結(jié)了這個理想主義時代。
在此之后的數(shù)年間,相續(xù)14位詩人離世,其中,包括殺妻后吊死在樹上的顧城。促使其出離憤怒,恰恰也是詩意的生活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顧城對妻子說:兒子不像你,也不像我,這樣很好,感覺我不會同他有什么關(guān)系。當放棄兒子,丟棄自己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何嘗不是在與這個時代和社會劃清界限呢?
他們是詩歌中的王者,也是上帝垂青的幸運兒。但在這個社會中,他們卻被社會狠狠拋棄了,他們在社會巨變中,驚恐失措,甚至失去了交際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鮑曼曾說,“個體孤軍奮戰(zhàn)的困境,可能是痛苦的、不討人喜歡的,而一起行動的堅定而有約束力的承諾,可能預(yù)示著傷害要比收獲更多?!彼麄児陋毴鄙俟缠Q者,在沒有人是孤島的生存進化下,他們無法抗爭,也不想傷害誰,于是共同地選擇了走向滅亡。
李敖與王朔:
向虛偽社會開炮?
熟悉李敖的人,都形容李敖有兩副面孔,私下里的李敖是謙和的,耐心的,待人接物顯示出深厚的修養(yǎng);公開場合的李敖是好斗的,挑釁的,疾惡如仇,刻薄而張狂,舉證罵人成為李敖的殺手锏。
李敖的叫罵貫穿了他的大半生,政客、文人,只要被他咬住,幾乎無人脫逃。他一篇“我們對國法黨限的嚴正表示”,讓國民黨封了雜志《文星》,一生中三次入獄,評價余光中“文高于學(xué),學(xué)高于詩,詩高于品”、“一軟骨文人耳,吟風弄月、詠表妹、拉朋黨、媚權(quán)貴、搶交椅、爭職位、無狼心、有狗肺者也”,并認為其言論粉飾了蔣介石當政時期國民政府的專制行為,這些評價引起的反應(yīng)不一。
這樣的李敖自然也是狂傲的,“英國人說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我李敖來說,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正義。”
同樣,對于認為金庸“不過腦子”,張藝謀“極度虛假,假裝單純”,“公眾人物就像公共汽車一樣,大家都想上去搭一程”的王朔來說,有人這樣解讀,“這個社會是全面虛偽的,從文化體制到社會風氣,流行的美學(xué)方式,甚至語言方式等等。我覺得王朔是這個社會唯一向虛偽宣戰(zhàn)的,盡管他的方式讓許多人不能接受,但這個社會虛偽之深,大部分人無法看清他的真正意味?!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