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業(yè)明(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營中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江蘇 淮安 223300)
冠心病為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應用生脈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其將有效保護缺氧、缺血的心肌細胞,可廣泛應用于心肌梗死、心絞痛以及冠心病的臨床治療;脈絡寧注射液則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臨床主要應用于腦梗死等疾病的臨床治療[1]。筆者采用生脈注射液聯(lián)合脈絡寧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3月~2012年2月50例冠心病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齡6~83歲,平均65.1歲;病程8~12年,平均10.2年。心功能(NYMA分級)Ⅲ級39例,Ⅳ級11例;左心衰竭13例,右心衰竭8例,全心衰竭6例;合并高血壓8例,心房纖顫13例,心肌梗死2例,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3例。排除近期手術患者、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疾病以及嚴重的高血壓疾病。隨機分為治療組(24例)與對照組(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臨床表現(xiàn),心輸出量均<4 L/min等臨床診斷指標,同時參照全國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病;所有入選病例均為心功能Ⅲ或者Ⅳ級。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臨床治療,其中主要為抗感染、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洋地黃制劑以及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靜脈滴注30 ml脈絡寧注射液加50 ml生脈注射液,1次/d,連續(xù)靜脈滴注10 d。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均行超聲心電圖檢查及血黏度檢測,對比分析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等心臟功能變化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本文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并執(zhí)行[2]。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心功能上升至2級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且心功能上升至1級以上。無效: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臨床癥狀及心功能無任何變化或者加重。
1.5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情況:兩組患者經(jīng)過臨床藥物治療,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8%;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超聲檢測指標變化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等心臟功能變化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血黏度比較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流變化各項指標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流變化各項指標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超聲檢測指標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血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jīng)臨床實踐驗證,生脈注射液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血液供應情況而降低血黏度且能顯著改善左心室收縮功能。而脈絡寧則可抑制血小板及紅細胞聚集,從而明顯降低患者血漿比黏度和全血比黏度,進而顯著增加患者心臟的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另外還可增加纖溶酶原含量,提高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降低纖維的蛋白含量,這樣將有利于抑制釋放內源5-羥色胺,進而增加患者環(huán)磷酸鳥苷/環(huán)磷酸腺苷與前列腺素F/E的比值,降低了載脂蛋白B而增加了載脂蛋白的A-T,其可起到有效的抗動脈硬化功效;除此之外,其所形成的膽石成能效應,這樣將有效緩解平滑肌痙攣,最終將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高濃黏度不良狀態(tài),從而將明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并增加心臟的血液供應[3]。
在本文研究中,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中將兩組藥物合用可謂相得益彰,顯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血黏度等相關指標,其中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1] 劉藍亭.脈絡寧治療冠心病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2004,24(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J].中國醫(yī)藥學報,1993,14(1):57.
[3]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