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偉
(安徽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導師制作為傳統(tǒng)的本科生教育方式,備受西方教育界推崇,其中以牛津大學的本科生導師制最為聞名,其一直有牛津大學皇冠上的寶石的美譽[1]。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為大學給每個本科生配備導師,導師關心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關懷學生個人成長;在導師輔導課上,導師所面對的學生只有一個或者少數(shù)幾個,學生學業(yè)成長在師生的互動切磋中實現(xiàn)。
自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以來,國內各類高校的在校學生數(shù)急速增加,與之不匹配的是高校教師的數(shù)量變化不大,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內高等教育質量的不斷下滑。許多教育專家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得出了許多的研究成果,導師制即為借鑒西方教育成果的一種有效嘗試。然而,在西方備受推崇的導師制,引入國內后卻出現(xiàn)了“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的水土不服問題[2]-[5]?;诖耍疚闹荚诜治鰧熤圃谥袊媾R的問題,同時給出相應對策。
在西方的本科生導師制中,每位教師帶的學生數(shù)量很少,一般一個或幾個本科生,每天只需要花費較少的時候就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tài),從而采取靈活的培養(yǎng)方式。與之相反的是,國內的本科生導師通常要同時面臨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學生。所以,教師在進行輔導時,不可能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少數(shù)學生的輔導,從而導致教師的輔導課一般流于形式。
哈佛大學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多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并且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yè),只有那些最聰明的天才學生才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只是應付4門課就已經(jīng)忙得頭昏腦脹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得飛快,不管你聽得懂還是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不成作業(yè)。在國內,學生每學期的課程一般都是很多,大學4年一般要學習60門課左右才可能修滿畢業(yè)所要求的學分。同時,在國內高校還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用3年的時間修完大學4年所有的課程,而大四的上學期主要是學生用來進行考研、實習等安排,特別是在很多的應用型大學中,這一點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大四的下學期一般是用來找工作和做畢業(yè)設計。由此就導致國內的大學生,大四之前每天要上太多的課,很多時候不僅白天有課,而且晚上也有課,并且一般周末還有諸如實驗課或實習等課程,使學生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復習功課和閱讀課外文獻,更沒有時間準備導師的輔導課了。另外,從幼兒園就開始形成的死記硬背的應試習慣也沒有培養(yǎng)出學生的“批判思維素養(yǎng)”,多數(shù)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準備導師的輔導課,這就使大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機械式地參與導師的輔導課,而不能形成師生之間的相互探討和深入交流。
根據(jù)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定,高校內的師生比為1:16,但在許多的二本高校中是無法實現(xiàn)的,在部分地方學校中師生比甚至達到1:40。巨大的學生數(shù)量,與相對很少的教師數(shù)量,使得本科生的導師們只能進行超負荷的教學活動。在許多高校中,一位教師每學期要教5-6門課,每周的課時數(shù)達到30以上,且當不同專業(yè)開設同一門課時,就會出現(xiàn)有3-4個課頭,從而導致教師平時疲于應付日常教學。不論是重點大學,還是普通本科學校,均將教師的科研水平作為評獎、評優(yōu)、評職稱的首選條件,如果科研做不好,教學做得再好也沒有機會晉職?;诖?,教師參與本科生輔導課只能是應付了事,而這與導師們的個人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是不相關的,相關的是當今大學教師們的生存和工作壓力。
許多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視和宣傳力度不夠,致使學校主管領導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導師們不情愿,害怕指導本科生會給自己增加負擔,進一步壓縮自己本就有限的科研時間;學生不主動,不愿與自己的導師聯(lián)系。由于認識不足,很多高校將本科生導師制等同于學生輔導員和學生班主任,結果導致三方出現(xiàn)職責交叉,不利于多方協(xié)同工作的局面。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導師制有不同的看法。新入學的學生普遍喜歡年輕教師,年齡上相近是其最大優(yōu)勢,學生有許多話會與年輕教師交流,使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而高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大四選擇畢業(yè)設計指導教師時,多數(shù)學生又會選擇那些在科研上有較高造詣的教師,希望獲得教師在專業(yè)學習、科研等方面更多的指導。因此,本科生的導師制不應該是四年終身制,而應該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而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滿足大學不同階段學生的要求。
本科生導師們在從事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和科學研究的情況下,還要擠時間對本科生進行指導,但與教師們付出的辛苦勞動不一致的是,學校只發(fā)給導師們很少的報酬,甚至部分高校只對本科生導師分配學生指導任務而沒有任何報酬,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導師們的工作熱情。另外,本科生導師的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沒有得到學校的認可,在評優(yōu)、評獎、評職稱等方面并沒有考慮指導本科生的工作,更有甚者,許多高校也不將本科生的指導工作計入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進一步打擊了本科生導師們的工作熱情。同時,導師們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和不干一個樣,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最終使得許多教師不認真對待學生指導工作,一味敷衍[6]。
當今大學生思想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本科生指導工作效果的滯后性和復雜性,也增加了高校主管部門對導師指導本科生效果考核的難度。一方面,過高的師生比以及財政問題,使得各高校難以承受導師指導學生的全過程的費用成本;另一方面,在導師繁多的日常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要求下,來自行政部門的考核也只能流于形式,如通過導師給學生做了多少次講座、開了多少次會等一些實際效果不理想的工作來對導師進行考核,然后以此為依據(jù)做出沒有任何約束力和說服力的考核結果。
針對本科生導師制在國內出現(xiàn)這些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很多的改進建議,比如,加強考核、追加經(jīng)費、加大宣傳力度等。以上的這些措施雖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科生導師制在中國的尷尬局面,但作用有限,如果想讓本科生導師制這樣一粒高教改革的種子,最終成長為能夠培養(yǎng)當代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素養(yǎng)的參天大樹的話,那么,首先要解決的是當前國內教育土壤的改善問題,否則,再完善的本科生導師制度也只能是一種形式。
為使本科生導師制在教育過程真正發(fā)揮作用,需在以下方面改進:
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向大學生灌輸知識和觀念,而是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素養(yǎng)的意識和能力。但當今的中國,在實用主義思想的沖擊下,特別是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后,讀大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在畢業(yè)后能夠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人們評判一所大學好壞與否的標準也簡單地歸結為畢業(yè)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有許多地方高校提出建立所謂“應用型大學”的想法,但其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嚴重職業(yè)化。教育主管部門考核大學的指標就是一次性就業(yè)率、考研率的多少等,這種思潮的的泛濫,使今天國內的大學教育逐漸地滑向應職教育,嚴重地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初衷。針對此種情況,進行高等教育理念的討論和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討論等形式,喚起全社會特別是高等教育界要達成如下共識:高等教育是一種自由教育,其核心價值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判斷的意識和能力。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實用主義,使得當前各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具體課程的設計幾乎都是以就業(yè)為前提而開展的,在筆者的周圍有很多學生就在淘寶網(wǎng)開店,學校對此還大加鼓勵;另一方面,與就業(yè)相關的各類專業(yè)課程如計算機、英語等課程被學生大量地選修,而一些傳統(tǒng)課程,如文學、歷史學、哲學等通識課程卻存在尷尬的局面,很多高校或者不開,或者以各種概論的形式應付一下,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隨著社會的進步,未來的中國必將形成大量的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不僅是一個財富概念,還與布迪厄所謂的文化資本有關。中產階級一般具有現(xiàn)代法律意識和自由、平等等現(xiàn)代意識,更具有批判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一般處于領導地位[7]。而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我們除了要教會學生計算機和英語等就業(yè)知識技能,還要傳授他們哲學、文學和歷史學等通識知識。
啟發(fā)式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國內高校中進行的啟發(fā)式教學是少之以少。一方面,因為國內高校中的師生比過高,教師在上課時一般都是一百人左右的大教室,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對這么多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同時,啟發(fā)式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能力儲備,而目前高校中新教師居多,他們駕馭課程的能力有等進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并沒有滲入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當中,教師們的教學任務重,時間短,學生數(shù)量多,只能采用填鴨式的授課方式,而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收來自教師的知識,至于啟發(fā)一說無從談起。
要真正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學校的主管領導、各級行政部門都必須充分重視本科生導師制度,同時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方法:一是實行本科生導師的遴選制度,可以提高本科生導師的指導水平;二是將本科生導師的指導工作計入其教學工作量,使指導教師的付出能夠有所回報,這也是一種對指導教師指導工作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指導老師的工作熱情;三是實行優(yōu)秀本科生導師評選制度,對于優(yōu)秀的導師在評將晉職時給予優(yōu)先考慮。
針對現(xiàn)有高校師生比過高的問題,可以采用外部引進和內部創(chuàng)新兩種方式加以解決:一是積極聘任符合條件的社會人士擔任本科生導師;二是改革現(xiàn)有本科生導師模式,將導師、班主任和輔導員三方有機結合起來。大一時,可以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導師,但主要是以班主任和輔導員負責為主,以指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和調整學習方法,導師主要是負責向學生們闡述本專業(yè)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清晰了解本專業(yè)的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正解專業(yè)方向;大二學生,可實行師生雙向選擇制,建立以組為單位的學習團隊,每個組有一名導師負責,主要是指導學生合理地選修課程,為專業(yè)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如何收集科技文獻、如何做閱讀文獻筆記,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科學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大三學生,此時導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想法,將學生分為考研和不考研兩組并分開指導,結合學生的畢業(yè)論文,可以讓學生逐步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之中,通過自行收集資料來凝練自己的畢業(yè)論文題目,并通過做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等研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堅定其考研的決心;對于非考研的學生,應該著重通過對其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指導進行專業(yè)實習、就業(yè)培訓等訓練,指導其收集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等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從而高質量地就業(yè)。分年級分階段的新本科生導師制模式,既可以使學生在整個大學階段都有導師指導,又可以降低導師的指導負擔,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
要重新修定本科生教學大綱,修定原則是在保證本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開設歷史、邏輯、文學等通識性課程,使學生了解和接觸通識課程的經(jīng)典,使學生所學能夠融匯貫通、文理兼?zhèn)?、中西合并?/p>
明確地區(qū)分班主任、輔導員和導師的工作職責,不能進行大包大攬。班主任和輔導員主要是負責學生的生活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工作,而導師的主要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導”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協(xié)助班主任和輔導員幫助大一新生盡快地適應大學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我學習,這與中學時完全不同,導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出適合具體學生的學習方式;二是大學生所面臨的課程很多,在選修課程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指導教師可以根據(jù)本專業(yè)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個人需要,指導學生合理選課,同時依據(jù)本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指導學生閱讀本專業(yè)的相關課外書籍;三是指導學生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和方法對現(xiàn)實中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chuàng)新課題或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四是指導學生進行專業(yè)實習和就業(yè)指導,通過相關實習、實訓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指導學生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完成。
指導教師的科研水平和個人素養(yǎng)是決定導師指導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導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嚴謹?shù)目蒲凶黠L會影響一批又一批的被指導學生,使他們從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習慣,為以后真正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梢圆捎萌缦路椒▉硖岣邔煹木C合素質:一是要求所有導師必須保持終身學習、時刻關注最新科研熱點,以崇尚科學為榮;二是不斷豐富和提高個人道德水平,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三是多與班主任和輔導員溝通和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工作,提高指導技巧,改進工作方法,熟悉各項學生管理規(guī)章,為更高效地指導學生打下良好基礎。
[1]李俐.英國高校教師發(fā)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2]余安喜,李桂林,何峰,魏云龍.本科導師制試行效果分析與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
[3]楊冰雙.本科導師制實施現(xiàn)狀及思考——以淮陰師范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為例[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30).
[4]郭春珍.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困境及對策分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1(6).
[5]王麗萍,楊博涵,袁云崗.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燕山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6]潘雅靜.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及導師工作的考核評價[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3).
[7]何齊宗,蔡連玉.本科生導師制:形式主義與思想共識[J].高等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