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黎明
在一個地方,總有一些東西存在著,即使它已消失……
——題記
這不僅僅是一次勞作,對農(nóng)人來說,同樣也對于草。
一株草,纖弱,春萌秋萎,吮吸水分和陽光。這是一種本分。
而今,水分已被秋風(fēng)拿走,陽光卻留在了葉莖的深處,讓一個個寒冷的身影,在初冬陽光里彎下,忙碌……
一株草挨著一株草,一下子就挨成了一片陽光卑微的收集者,在貧瘠的山野。
眼神潤潤地望著這一片草,這一片季節(jié)遺棄在山野邊緣的溫暖。 瞬念間,想象著雪花漫天舞蹈時,柔軟的火苗,內(nèi)心就能無邊的素潔。
此時,沒有言語,只能小心地收集著,即便勞累饑?yán)?,也唯恐落下一株?/p>
這是一種原始而單純的追慕。
在一個把溫暖托付給一株干枯的草的年代,這不是沒有耕耘的勞作,而是一次溫暖的收集。
因為一株草,能紓解著農(nóng)人冬夜里的焦慮。
寒冷無邊的時光,一株草的枯黃,溫暖,是那么堅實,可靠,而生生不息。
一株草的高度,是點燃目光的引子。
倒撲地越低,越能仰視生存的困苦與寒頓。
對一株草,我們要始終心懷眷念,始終保持仰望的姿態(tài)……
凈手。 神態(tài)肅穆。
而后,五指生花。
捏一組福祿壽喜,捏一組家禽走獸,捏一組十二屬相,捏一組十二月份……
于是,滿屋就生動起來。
福裸壽喜擺廳堂,家禽走獸放庭院,十二屬相與小孩,屋內(nèi)屋外走……
入夜,點燃一盞盞燈碗,讓其燃去附著在生活上的暗斑,以祈天隨人愿。而后,一盞魚放廚房,年年有余;一盞圣蟲放糧缸,五谷豐登;一盞盞馬牛羊豬狗雞放窩旁,六畜興旺;十二盞月份放屋角,月月平安……
那一夜,家家戶戶都極為恭敬,整個送程默默無聲,除了必要的念詞。 寒冬里,搖曳的燈光揉和著淳樸的情感認(rèn)知,是唯一的傾聽,傾聽燈碗上的指紋,與上蒼近距離的訴說。
父親說,人如螻蟻,爭食著饑寒年月里的苦難。 可燈碗一經(jīng)點燃,心就不會凋殘。 次日清晨食之,心中也就盈滿了上蒼的眷顧……
注*:燈碗,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狀的面塑,面塑前面為碗狀,內(nèi)插一纏繞棉絮的小木棒,倒入豆油,于元宵節(jié)點燃放在屋內(nèi)及院落不同位置,用以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