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常
6月10日,曼哈頓聯(lián)合廣場的巴諾書店旗艦店,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為自己的新書《艱難抉擇》(Hard Choices)舉行首場簽售會。據(jù)媒體報道,現(xiàn)場有1000多人,包括很多前一晚就睡在書店外的超級粉絲。
對于一本新書而言,希拉里是那種擁有完美賣點的作者:前總統(tǒng)克林頓的夫人、競選下一任總統(tǒng)、萊溫斯基、前國務卿,以及一些歷史性時刻的參與者。出版商Simon & Schuster也明白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已經提前向希拉里支付了數(shù)百萬美元的稿費,同時宣布零售商在出版之前已經預訂了100萬本。
出版商和希拉里也為新書的推廣做足準備,包括希拉里登上《人物》(People)雜志的封面和在美國廣播公司播出的希拉里專訪節(jié)目。尼爾森收視調查顯示,6月9日播出的這期節(jié)目吸引了600萬人觀看。
不過,這本書實際的銷售卻遭受打擊。Nielsen BookScan的數(shù)據(jù)顯示,《艱難抉擇》在上市第二周,銷售額同比急劇下跌43.5%,僅售出約4.8萬本,首周銷售約8.5萬本。通常新書首周銷量會占總銷量的30%。平心而論,這個銷量不算太差,但相比出版商的巨大期待,它表現(xiàn)得太糟了。希拉里的上一本書《親歷歷史》的首周銷量是《艱難抉擇》的6倍。
不是一本好書 對于一本書來說,無論作者有多大的名氣和影響力,炒作的點有多少,最核心的要素是首先得是一本內容很好的書。在這一點上,《艱難抉擇》的表現(xiàn)非常差。美國書評人最典型的評價是,這本書讀起來像是幾乎什么都不揭示的外交辭令,書中幾乎沒有什么新信息。在亞馬遜總共1126個評價中,有768個讀者給了一星的差評。
時機 也許是為了為競選總統(tǒng)造勢,希拉里的新書內容以政治為主線,她參與的各種訪談也是圍繞各種政治觀點造勢。對于很多人(尤其是Y一代年輕人)來說,這并不是個受歡迎的主題。2012年,鮑克公司發(fā)布一份報告顯示,“Y一代”占全美購書總額的30%。Y一代通常被認為缺乏政治熱情。
中國市場 由于某些原因,《艱難抉擇》幾乎確定無法在中國出版。對于任何一本新書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2003年,《親歷歷史》一度在中國成為暢銷書,上市的第一個月就賣出了20萬本。現(xiàn)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顯然更大,比如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在美國只賣了3萬本,而在中國賣了65萬本。
《艱難抉擇》的表現(xiàn)也展現(xiàn)了出版業(yè)的重要趨勢,紙質版已經飽和,而電子版還在高速發(fā)展。不過出版商仍然對電子版圖書有所顧慮,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了紙質版的推廣和銷售上,電子版僅僅是順便做的事情。
出版商在新的變化面前總是有所顧忌,類似的沖突和選擇在紙質版的演化中已經出現(xiàn)過。1939年以前,出版商都只出版價格昂貴的精裝本書籍。這一年,Robert de Graff成立了平裝書出版公司,開始在美國市場推廣平裝書。在接下來的20年里,平裝書徹底顛覆了美國的圖書出版業(yè)。1960年,美國平裝書的銷售利潤總額終于超過了精裝書。
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是,Robert de Graff當初正是在Simon & Schuster旗下成立了自己的平裝書出版公司?,F(xiàn)在,Simon & Schuster似乎缺少當年的勇氣。另一個可以對比的細節(jié)是,Simon & Schuster選擇了已經沒落的巴諾書店舉行希拉里的首場新書簽售會,而不是選擇更大的一個渠道商亞馬遜進行合作,要知道亞馬遜目前占據(jù)了美國紙質書市場30%的份額和電子書市場將近60%的份額。
即使亞馬遜作為主要渠道的事實已經如此明顯,出版商還是對這個不斷壓低圖書價格的公司充滿敵意。亞馬遜這樣的新渠道的確是壓縮了很多傳統(tǒng)出版商的利潤率,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率的銷售渠道。后者顯然是一個更加重要的事實,傳統(tǒng)出版商可以借助這一渠道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應該死守傳統(tǒng)的模式和利潤率。不能擁抱變化,刻舟求劍,這是商業(yè)中最危險的做法,商業(yè)就是這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