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摘要】目的:比較3種治療方案在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大劑量甲潑尼龍)、B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雄激素)和C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比較三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C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基本治愈人數(shù)明顯多于B組,治療后C組Hb、WBC及PLT水平均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取得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是血液系統(tǒng)中較為少見的、嚴重的疾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兒童占有較高的比例,且癥狀多較為嚴重。為進一步探討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案,特對我院收治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相關診斷標準[1],所有患兒經(jīng)骨髓細胞學檢查或骨髓活檢后均確診。其中男患兒32例,女患兒27例,年齡3個月~13歲,平均年齡(8.6±2.3)歲。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20例)、B組(19例)和C組(20例),3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各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包括輸成分血、補鈣、合理應用抗生素等,給予升血小板膠囊等輔助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患兒采用大劑量甲潑尼龍治療 討論
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病因病機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免疫抑制療法是該病臨床特異性治療方案之一,現(xiàn)階段認為該方法仍是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法[2]。目前治療再障的常用免疫抑制劑主要有環(huán)孢素、甲潑尼龍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環(huán)孢素可抑制T淋巴細胞激活和增值,抑制其分泌的IL-2、γ-干擾素,甲潑尼龍可控制免疫反應,刺激造血前體細胞增殖,改善微循環(huán),抗胸腺細胞球蛋白可作用于T淋巴細胞,直接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增加其對各類造血生長因子的敏感性,目前被認為是免疫抑制法治療再障治療中療效最為確切的一種藥物。雄激素為再障治療中的主要藥物之一,與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其在重型再障中的應用效果不佳;目前臨床多主張以環(huán)孢素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二者聯(lián)合使用,可同時發(fā)揮對淋巴細胞的作用,且對各自耐藥的患者也可發(fā)揮效果。以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聯(lián)合用于急性重型再障的總有效率可達到71.43%,從我院治療結(jié)果來看,三種治療方案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總有效率最高,患兒Hb、WBC和PLT水平改善最為明顯,表明了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急性重型再障治療中,免疫抑制療法仍為有效治療方案,其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效果最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療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7):422-423.
[2]羅成娟,陳靜,薛惠良,等.125例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療效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0,31(8):531-535.
[3]蘇淑芳,呂艷琦,李白,等.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72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5):1185-1186.
【摘要】目的:比較3種治療方案在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大劑量甲潑尼龍)、B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雄激素)和C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比較三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C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基本治愈人數(shù)明顯多于B組,治療后C組Hb、WBC及PLT水平均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取得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是血液系統(tǒng)中較為少見的、嚴重的疾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兒童占有較高的比例,且癥狀多較為嚴重。為進一步探討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案,特對我院收治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相關診斷標準[1],所有患兒經(jīng)骨髓細胞學檢查或骨髓活檢后均確診。其中男患兒32例,女患兒27例,年齡3個月~13歲,平均年齡(8.6±2.3)歲。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20例)、B組(19例)和C組(20例),3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各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包括輸成分血、補鈣、合理應用抗生素等,給予升血小板膠囊等輔助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患兒采用大劑量甲潑尼龍治療 討論
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病因病機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免疫抑制療法是該病臨床特異性治療方案之一,現(xiàn)階段認為該方法仍是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法[2]。目前治療再障的常用免疫抑制劑主要有環(huán)孢素、甲潑尼龍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環(huán)孢素可抑制T淋巴細胞激活和增值,抑制其分泌的IL-2、γ-干擾素,甲潑尼龍可控制免疫反應,刺激造血前體細胞增殖,改善微循環(huán),抗胸腺細胞球蛋白可作用于T淋巴細胞,直接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增加其對各類造血生長因子的敏感性,目前被認為是免疫抑制法治療再障治療中療效最為確切的一種藥物。雄激素為再障治療中的主要藥物之一,與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其在重型再障中的應用效果不佳;目前臨床多主張以環(huán)孢素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二者聯(lián)合使用,可同時發(fā)揮對淋巴細胞的作用,且對各自耐藥的患者也可發(fā)揮效果。以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聯(lián)合用于急性重型再障的總有效率可達到71.43%,從我院治療結(jié)果來看,三種治療方案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總有效率最高,患兒Hb、WBC和PLT水平改善最為明顯,表明了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急性重型再障治療中,免疫抑制療法仍為有效治療方案,其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效果最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療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7):422-423.
[2]羅成娟,陳靜,薛惠良,等.125例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療效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0,31(8):531-535.
[3]蘇淑芳,呂艷琦,李白,等.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72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5):1185-1186.
【摘要】目的:比較3種治療方案在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大劑量甲潑尼龍)、B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雄激素)和C組(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比較三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C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基本治愈人數(shù)明顯多于B組,治療后C組Hb、WBC及PLT水平均明顯高于B組,B組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兒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取得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是血液系統(tǒng)中較為少見的、嚴重的疾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兒童占有較高的比例,且癥狀多較為嚴重。為進一步探討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案,特對我院收治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急性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59例,按照相關診斷標準[1],所有患兒經(jīng)骨髓細胞學檢查或骨髓活檢后均確診。其中男患兒32例,女患兒27例,年齡3個月~13歲,平均年齡(8.6±2.3)歲。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20例)、B組(19例)和C組(20例),3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各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包括輸成分血、補鈣、合理應用抗生素等,給予升血小板膠囊等輔助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患兒采用大劑量甲潑尼龍治療 討論
兒童急性重型再障的病因病機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免疫抑制療法是該病臨床特異性治療方案之一,現(xiàn)階段認為該方法仍是再障的有效治療方法[2]。目前治療再障的常用免疫抑制劑主要有環(huán)孢素、甲潑尼龍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環(huán)孢素可抑制T淋巴細胞激活和增值,抑制其分泌的IL-2、γ-干擾素,甲潑尼龍可控制免疫反應,刺激造血前體細胞增殖,改善微循環(huán),抗胸腺細胞球蛋白可作用于T淋巴細胞,直接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增加其對各類造血生長因子的敏感性,目前被認為是免疫抑制法治療再障治療中療效最為確切的一種藥物。雄激素為再障治療中的主要藥物之一,與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其在重型再障中的應用效果不佳;目前臨床多主張以環(huán)孢素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二者聯(lián)合使用,可同時發(fā)揮對淋巴細胞的作用,且對各自耐藥的患者也可發(fā)揮效果。以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聯(lián)合用于急性重型再障的總有效率可達到71.43%,從我院治療結(jié)果來看,三種治療方案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總有效率最高,患兒Hb、WBC和PLT水平改善最為明顯,表明了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急性重型再障治療中,免疫抑制療法仍為有效治療方案,其中以環(huán)孢素聯(lián)合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效果最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療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7):422-423.
[2]羅成娟,陳靜,薛惠良,等.125例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療效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0,31(8):531-535.
[3]蘇淑芳,呂艷琦,李白,等.急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72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5):118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