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霞+王漢海+馮道俊
摘要:為觀察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膏對佐劑性關節(jié)炎(AA)大鼠模型血清細胞因子VEGF、TGF-β1含量的影響,探討老鸛草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作用機理,試驗將SD大鼠尾根部皮內(nèi)注射完全弗氏佐劑(CFA)造模,將造模成功的AA大鼠隨機分為3組,于第10天開始分別以生理鹽水(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老鸛草膏組)和MTX(MTX組)處理各試驗組,同時設置空白對照組。第45天乙醚麻醉后眼底采血、ELISA法檢測血清中VEGF、TGF-β1的濃度。結果表明,與模型對照組和MTX組相比,老鸛草膏可顯著降低 AA大鼠血清異常升高的VEGF水平,提高血清TGF-β1含量。表明老鸛草可改善大鼠足關節(jié)狀態(tài),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有助于機體恢復免疫穩(wěn)定狀態(tài)。
關鍵詞:佐劑性關節(jié)炎;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膏;細胞因子;甲氨蝶呤
中圖分類號:R28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9-2111-03
Effect of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Ointments(GWMO) on Expression of Serum VEGF and TGF-β1 in Rats with Adjuvant Arthritis (AA)
WAN Yong-xia, WANG Han-hai, FENG Dao-jun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 Universities/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261061,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Ointments (GWMO) on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VEGF、TGF-β1 in the adjuvant arthritis (AA) in rat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WMO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6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Blank control group, Model control group, GWMO group and MTX group. Except of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ere injected CFA at the root of tail for establishing experimental arthritis model and treated with saline, GWMO and Methotrexate (MTX), respectively after modeling 10 days. After five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VEGF and TGF-β1 in the serum collected from rats fundu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WMO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excretion of VEGF in the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serum and made it back to normal(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0.01, compared with MTX group P<0.01), and raise serum TGF-β1 content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0.01, compared with MTX group P<0.05). It is indicated that GWMO could improve the ankle state of rats and regulate immune function to help the body restoring immune stability.
Key words: adjuvant arthritis (AA);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Ointments; cytokine; methotrexate(MTX)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能引起關節(jié)功能障礙而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目前已建立多種RA動物模型進行科研試驗,其中應用廣泛且較成熟的動物模型是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和佐劑性關節(jié)炎(Adjuvant arthritis,AA)。有文獻報道兩種模型在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指標和病理機制上都與人臨床RA相似或相近,是研究RA、篩選抗炎免疫藥物較理想的動物模型[1,2]。
本試驗利用完全弗氏佐劑構建了AA大鼠模型,并通過關節(jié)腫脹度及血清細胞因子VEGF、TGF-β1的變化對比觀察分析了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膏和甲氨喋呤(MTX)干預下模型大鼠上述指標的變化。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
SD大鼠60只,雌36只,雄24只,體重(250±23)g,購自濟南實驗動物飼養(yǎng)所,適應性喂養(yǎng)一周后進行試驗。
1.2藥物與試劑
VEGF試劑盒、TGF-β1試劑盒,均為美國Invitrogen公司生產(chǎn);完全弗氏佐劑,美國sigma公司生產(chǎn);MTX,購于濰坊市人民醫(yī)院,使用前用生理鹽水(NS)配制為0.025 mg/mL懸濁液。
老鸛草,6月下旬采自濰坊安丘,除去根部及雜質(zhì),洗凈晾干切段備用。
1.3方法
1.3.1老鸛草膏的制作老鸛草磨碎后60目標準篩分樣,以黃原膠和蜂蜜作為增稠劑,反復攪拌為膏狀,4 ℃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3.2動物模型的制作與分組SD大鼠60只隨機?。保爸蛔鳛榭瞻讓φ?,其余50只為模型組,制作佐劑性關節(jié)炎模型,方法是完全弗氏佐劑(CFA)充分振蕩搖勻后,?。埃?mL于大鼠尾根部皮內(nèi)注射,每天觀測關節(jié)腫脹度,第10天測量后取符合模型條件的42只隨機分為3組,每組14只,分別為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和MTX組,分別以生理鹽水、老鸛草膏和MTX處理各組。具體處理方法是:老鸛草膏組大鼠后肢關節(jié)處涂抹老鸛草膏,每天早晚各1次;MTX組按0.025 mg(1 mL)/只灌胃,每周1次;模型對照組NS灌胃(1 mL/只);空白對照組尾根部皮內(nèi)注射0.1 mL NS。每周1次,連續(xù)給藥5周(35 d)。
1.3.3關節(jié)腫脹度的觀測用螺旋千分尺測量大鼠雙后肢足墊厚度并計算關節(jié)腫脹度。各試驗組分別于注射藥物前(0 d)及注射后1、3、5、7、10、16、30、45 d測量。關節(jié)腫脹度計算公式如下:
關節(jié)腫脹度=
■×100%
1.3.4老鸛草膏對AA大鼠血清中細胞因子的影響第45天測量后乙醚麻醉大鼠并眼底采血,2 mL/只,用 ELISA法(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血清中細胞因子VEGF、TGF-β1的濃度。
1.3.5統(tǒng)計學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均以x±s表示;結果用 SPSS13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關節(jié)腫脹度采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進行統(tǒng)計;細胞因子濃度采用單向方差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AA大鼠模型關節(jié)腫脹度觀測結果
大鼠致炎后3~4 h出現(xiàn)癥狀,15 h足腫脹達高峰,表現(xiàn)為早期的炎癥反應,持續(xù)2~3 d逐漸減輕,7~8 d后再度腫脹,且進行性加重。大鼠行動不便,體重下降,易激惹,其表現(xiàn)類似人類RA,因大鼠后足腫脹程度遠高于前足,測量時以后足為基準。
由表1可見,造模第10天大鼠后足平均厚度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空白對照組大鼠未見明顯反應。42只大鼠符合模型制備標準,制模成功率84%。
2.2老鸛草膏干預后大鼠后足腫脹度變化
造模第10天開始給予老鸛草膏及MTX藥物干預,并分別于第16、30、45天測量各組大鼠右后足關節(jié)厚度,其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第16天時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MTX組之間大鼠右后足厚度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極顯著(P<0.01)高于空白對照組;第30天時老鸛草膏組、MTX組大鼠右后足厚度均顯著(P<0.05)低于模型對照組,MTX組效果好于老鸛草膏組(P<0.05);第45天時老鸛草膏組和MTX組右后足厚度極顯著(P<0.01)低于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和MTX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老鸛草膏與MTX皆可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程度,緩解運動障礙。
2.3血清細胞因子檢測結果
由表3可見,模型對照組血清中VEGF的含量較正常對照組升高,而TGF-β1的含量則較正常對照組下降。連續(xù)給藥35 d后,老鸛草膏組TGF-β1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
3討論
RA是以多關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炎性的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新生血管的形成、炎癥細胞的浸潤和滑膜細胞的增生是滑膜早期改變的標志。RA的病理機制目前還不清楚,許多研究已經(jīng)表明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滑膜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介導的異常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導致關節(jié)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紊亂,在RA的病理中起著重要作用[3]。人們已證實細胞因子VEGF參與了滑膜組織炎癥的形成和發(fā)展[4],TGF-β1可調(diào)節(ji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RA活動期血清水平下降,而炎癥初期可出現(xiàn)應激性升高抑制炎性反應的發(fā)展[3]。因此在老鸛草膏對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干預試驗中測定了這些數(shù)值的變化。
試驗測定表明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zhì)(Geraniin)及金絲桃苷(Hyperin)等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抗菌止瀉、祛風活血等[5,6],在濰坊地區(qū)當?shù)厝藗兘?jīng)常將其鮮草搗碎敷于關節(jié)表面或全草浸酒治療關節(jié)炎癥且有一定效果。本試驗采用老鸛草膏外用,觀察對AA大鼠關節(jié)腫脹度及血清細胞因子VEGF和TGF-β1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P<0.01),血清學檢測也顯示TGF-β1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這與MTX灌胃相比從檢測指標看療效略低。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試驗采用單味老鸛草膏外用,但制作老鸛草膏時因加入了蜂蜜等增稠成分,以及老鸛草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大鼠經(jīng)常舔食涂抹的膏劑,必然有部分老鸛草膏會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nèi),因此在用藥后期,多數(shù)大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這也表明雖然老鸛草膏有止瀉作用,但長時間或較大劑量使用時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xiàn)瀉下),導致大鼠食欲降低、體重減輕,有3只大鼠因腹瀉死亡,由此提示長期使用老鸛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時,要注意控制經(jīng)消化道攝入的量,外用時最好組方以提高療效。同時MTX組在試驗后期也有2只因腹瀉致死。
4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大鼠足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血清學檢測也顯示VEGF和TGF-β1的水平有明顯改善。老鸛草能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緩解癥狀,老鸛草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中細胞因子的水平,可在免疫水平進行保護性調(diào)節(jié),提示對人RA的治療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元剛,劉樹滔,饒平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嚙齒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7,15(6):470-473.
[2] 陸聲,梁崇禮,林月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動物模型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1,11(2):112-114.
[3] 張荒生,陳麗川,王進軍,等.痹痛定分散片對大鼠AA模型血清TGF-β1及滑膜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09,24(4):648-651.
[4] 梁清華,何金華,李霞玲,等.痹腫消湯對實驗性關節(jié)炎大鼠滑膜VEGF表達水平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7(6):491-494.
[5] 雷海民,李強,柏冬,等.粗根老鸛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4):348-349.
[6] 邢濤.老鸛草中黃酮類成分的藥理、生物學作用[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9(5):11-13.
1.3.3關節(jié)腫脹度的觀測用螺旋千分尺測量大鼠雙后肢足墊厚度并計算關節(jié)腫脹度。各試驗組分別于注射藥物前(0 d)及注射后1、3、5、7、10、16、30、45 d測量。關節(jié)腫脹度計算公式如下:
關節(jié)腫脹度=
■×100%
1.3.4老鸛草膏對AA大鼠血清中細胞因子的影響第45天測量后乙醚麻醉大鼠并眼底采血,2 mL/只,用 ELISA法(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血清中細胞因子VEGF、TGF-β1的濃度。
1.3.5統(tǒng)計學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均以x±s表示;結果用 SPSS13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關節(jié)腫脹度采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進行統(tǒng)計;細胞因子濃度采用單向方差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AA大鼠模型關節(jié)腫脹度觀測結果
大鼠致炎后3~4 h出現(xiàn)癥狀,15 h足腫脹達高峰,表現(xiàn)為早期的炎癥反應,持續(xù)2~3 d逐漸減輕,7~8 d后再度腫脹,且進行性加重。大鼠行動不便,體重下降,易激惹,其表現(xiàn)類似人類RA,因大鼠后足腫脹程度遠高于前足,測量時以后足為基準。
由表1可見,造模第10天大鼠后足平均厚度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空白對照組大鼠未見明顯反應。42只大鼠符合模型制備標準,制模成功率84%。
2.2老鸛草膏干預后大鼠后足腫脹度變化
造模第10天開始給予老鸛草膏及MTX藥物干預,并分別于第16、30、45天測量各組大鼠右后足關節(jié)厚度,其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第16天時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MTX組之間大鼠右后足厚度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極顯著(P<0.01)高于空白對照組;第30天時老鸛草膏組、MTX組大鼠右后足厚度均顯著(P<0.05)低于模型對照組,MTX組效果好于老鸛草膏組(P<0.05);第45天時老鸛草膏組和MTX組右后足厚度極顯著(P<0.01)低于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和MTX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老鸛草膏與MTX皆可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程度,緩解運動障礙。
2.3血清細胞因子檢測結果
由表3可見,模型對照組血清中VEGF的含量較正常對照組升高,而TGF-β1的含量則較正常對照組下降。連續(xù)給藥35 d后,老鸛草膏組TGF-β1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
3討論
RA是以多關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炎性的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新生血管的形成、炎癥細胞的浸潤和滑膜細胞的增生是滑膜早期改變的標志。RA的病理機制目前還不清楚,許多研究已經(jīng)表明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滑膜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介導的異常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導致關節(jié)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紊亂,在RA的病理中起著重要作用[3]。人們已證實細胞因子VEGF參與了滑膜組織炎癥的形成和發(fā)展[4],TGF-β1可調(diào)節(ji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RA活動期血清水平下降,而炎癥初期可出現(xiàn)應激性升高抑制炎性反應的發(fā)展[3]。因此在老鸛草膏對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干預試驗中測定了這些數(shù)值的變化。
試驗測定表明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zhì)(Geraniin)及金絲桃苷(Hyperin)等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抗菌止瀉、祛風活血等[5,6],在濰坊地區(qū)當?shù)厝藗兘?jīng)常將其鮮草搗碎敷于關節(jié)表面或全草浸酒治療關節(jié)炎癥且有一定效果。本試驗采用老鸛草膏外用,觀察對AA大鼠關節(jié)腫脹度及血清細胞因子VEGF和TGF-β1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P<0.01),血清學檢測也顯示TGF-β1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這與MTX灌胃相比從檢測指標看療效略低。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試驗采用單味老鸛草膏外用,但制作老鸛草膏時因加入了蜂蜜等增稠成分,以及老鸛草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大鼠經(jīng)常舔食涂抹的膏劑,必然有部分老鸛草膏會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nèi),因此在用藥后期,多數(shù)大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這也表明雖然老鸛草膏有止瀉作用,但長時間或較大劑量使用時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xiàn)瀉下),導致大鼠食欲降低、體重減輕,有3只大鼠因腹瀉死亡,由此提示長期使用老鸛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時,要注意控制經(jīng)消化道攝入的量,外用時最好組方以提高療效。同時MTX組在試驗后期也有2只因腹瀉致死。
4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大鼠足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血清學檢測也顯示VEGF和TGF-β1的水平有明顯改善。老鸛草能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緩解癥狀,老鸛草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中細胞因子的水平,可在免疫水平進行保護性調(diào)節(jié),提示對人RA的治療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元剛,劉樹滔,饒平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嚙齒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7,15(6):470-473.
[2] 陸聲,梁崇禮,林月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動物模型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1,11(2):112-114.
[3] 張荒生,陳麗川,王進軍,等.痹痛定分散片對大鼠AA模型血清TGF-β1及滑膜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09,24(4):648-651.
[4] 梁清華,何金華,李霞玲,等.痹腫消湯對實驗性關節(jié)炎大鼠滑膜VEGF表達水平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7(6):491-494.
[5] 雷海民,李強,柏冬,等.粗根老鸛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4):348-349.
[6] 邢濤.老鸛草中黃酮類成分的藥理、生物學作用[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9(5):11-13.
1.3.3關節(jié)腫脹度的觀測用螺旋千分尺測量大鼠雙后肢足墊厚度并計算關節(jié)腫脹度。各試驗組分別于注射藥物前(0 d)及注射后1、3、5、7、10、16、30、45 d測量。關節(jié)腫脹度計算公式如下:
關節(jié)腫脹度=
■×100%
1.3.4老鸛草膏對AA大鼠血清中細胞因子的影響第45天測量后乙醚麻醉大鼠并眼底采血,2 mL/只,用 ELISA法(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血清中細胞因子VEGF、TGF-β1的濃度。
1.3.5統(tǒng)計學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均以x±s表示;結果用 SPSS13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關節(jié)腫脹度采用多個獨立樣本非參數(shù)檢驗方法進行統(tǒng)計;細胞因子濃度采用單向方差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AA大鼠模型關節(jié)腫脹度觀測結果
大鼠致炎后3~4 h出現(xiàn)癥狀,15 h足腫脹達高峰,表現(xiàn)為早期的炎癥反應,持續(xù)2~3 d逐漸減輕,7~8 d后再度腫脹,且進行性加重。大鼠行動不便,體重下降,易激惹,其表現(xiàn)類似人類RA,因大鼠后足腫脹程度遠高于前足,測量時以后足為基準。
由表1可見,造模第10天大鼠后足平均厚度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空白對照組大鼠未見明顯反應。42只大鼠符合模型制備標準,制模成功率84%。
2.2老鸛草膏干預后大鼠后足腫脹度變化
造模第10天開始給予老鸛草膏及MTX藥物干預,并分別于第16、30、45天測量各組大鼠右后足關節(jié)厚度,其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第16天時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MTX組之間大鼠右后足厚度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極顯著(P<0.01)高于空白對照組;第30天時老鸛草膏組、MTX組大鼠右后足厚度均顯著(P<0.05)低于模型對照組,MTX組效果好于老鸛草膏組(P<0.05);第45天時老鸛草膏組和MTX組右后足厚度極顯著(P<0.01)低于模型對照組,老鸛草膏組和MTX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老鸛草膏與MTX皆可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程度,緩解運動障礙。
2.3血清細胞因子檢測結果
由表3可見,模型對照組血清中VEGF的含量較正常對照組升高,而TGF-β1的含量則較正常對照組下降。連續(xù)給藥35 d后,老鸛草膏組TGF-β1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
3討論
RA是以多關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炎性的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新生血管的形成、炎癥細胞的浸潤和滑膜細胞的增生是滑膜早期改變的標志。RA的病理機制目前還不清楚,許多研究已經(jīng)表明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滑膜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介導的異常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導致關節(jié)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紊亂,在RA的病理中起著重要作用[3]。人們已證實細胞因子VEGF參與了滑膜組織炎癥的形成和發(fā)展[4],TGF-β1可調(diào)節(ji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RA活動期血清水平下降,而炎癥初期可出現(xiàn)應激性升高抑制炎性反應的發(fā)展[3]。因此在老鸛草膏對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干預試驗中測定了這些數(shù)值的變化。
試驗測定表明老鸛草全草含老鸛草鞣質(zhì)(Geraniin)及金絲桃苷(Hyperin)等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抗菌止瀉、祛風活血等[5,6],在濰坊地區(qū)當?shù)厝藗兘?jīng)常將其鮮草搗碎敷于關節(jié)表面或全草浸酒治療關節(jié)炎癥且有一定效果。本試驗采用老鸛草膏外用,觀察對AA大鼠關節(jié)腫脹度及血清細胞因子VEGF和TGF-β1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P<0.01),血清學檢測也顯示TGF-β1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升高(P<0.01),VEGF的水平與AA模型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P<0.01),這與MTX灌胃相比從檢測指標看療效略低。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試驗采用單味老鸛草膏外用,但制作老鸛草膏時因加入了蜂蜜等增稠成分,以及老鸛草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大鼠經(jīng)常舔食涂抹的膏劑,必然有部分老鸛草膏會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nèi),因此在用藥后期,多數(shù)大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這也表明雖然老鸛草膏有止瀉作用,但長時間或較大劑量使用時能促進大腸的蠕動而出現(xiàn)瀉下),導致大鼠食欲降低、體重減輕,有3只大鼠因腹瀉死亡,由此提示長期使用老鸛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時,要注意控制經(jīng)消化道攝入的量,外用時最好組方以提高療效。同時MTX組在試驗后期也有2只因腹瀉致死。
4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過老鸛草膏連續(xù)給藥35 d后,大鼠足腫脹度得到明顯改善。血清學檢測也顯示VEGF和TGF-β1的水平有明顯改善。老鸛草能降低AA大鼠足關節(jié)腫脹度,緩解癥狀,老鸛草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中細胞因子的水平,可在免疫水平進行保護性調(diào)節(jié),提示對人RA的治療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元剛,劉樹滔,饒平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嚙齒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7,15(6):470-473.
[2] 陸聲,梁崇禮,林月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動物模型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1,11(2):112-114.
[3] 張荒生,陳麗川,王進軍,等.痹痛定分散片對大鼠AA模型血清TGF-β1及滑膜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09,24(4):648-651.
[4] 梁清華,何金華,李霞玲,等.痹腫消湯對實驗性關節(jié)炎大鼠滑膜VEGF表達水平的影響[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7(6):491-494.
[5] 雷海民,李強,柏冬,等.粗根老鸛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4):348-349.
[6] 邢濤.老鸛草中黃酮類成分的藥理、生物學作用[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9(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