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
摘 要 班級作為大學生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進行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載體和
組織形式。班級文化,亦是一種環(huán)境育人的無形力量,它以一種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
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引導、激勵、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強高職高專班級文化建設,
可以增強學生自我服務與自我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以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關鍵詞 班級文化 教育管理 文化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Class Culture as the Carrier to Mak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Educati
on
TAN Xue
(Tieling Normal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8)
Abstract Class as a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forms to carry ou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of s
tudents. Class culture, is also a kind of invisible force of educating
people by environment, it in a specific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ducation plays a role in guiding, motivating
, nurturing and so on. Strengthen vocational class culture, can enhanc
e students' self-service and self-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further
promote good class atmosphere, forming style of study, in order to fo
rm a virtuous cycle manage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 to raise the over
all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class culture; education managem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1 班級文化建設的精髓——先進理念的引領
和諧班級文化建設的精髓是先進理念的引領。班級文化的建設應堅持育人為本的
原則,始終把為了學一切放在首位,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加強
班風、學風建設,引導學生將文化理念內(nèi)化為行為準則。高等教育旨在培養(yǎng)以適
應國民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級專門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
過程中更要凸顯和達到這一目標。如開展“我為青春添光彩工程”,在學生中大
力弘揚三種精神: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努力營造三種氛圍:比學習、比進
步、比貢獻,通過“理念引導—氛圍育人—活動依托—環(huán)境熏陶—素質提升”的
協(xié)調(diào)配合,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2 多角度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
良好的班級文化可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
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發(fā)揮主人翁的主體
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投身于班級文化建設之中。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人
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塑造人”,學生們生活在用心搭建的班級環(huán)境中,每個人
都會受到不同環(huán)境的熏陶,這種“軟制度”的教育,有時要比一些硬性的規(guī)章制
度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一,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是為了保障班級工作有章、有序和有
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保證,然后用文化來內(nèi)化。各專業(yè)應根據(jù)自身特色,建立
和健全各種體制機制建設。在體制機制的建立過程中,充分發(fā)揚民主,經(jīng)過班委
會討論和幾度修改,最后以班級條文的形式公示,讓班級成員共同遵守。通過制
度的制定,讓大家明白在班級的管理中,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
規(guī)定要受到什么處罰,符合條件將得到什么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
、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huán)境。
第二,凈化育人環(huán)境。整潔、美觀的教室環(huán)境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xiàn),
也是進行文化建設的基礎。首先,完善值日制度,通過安排值日生打掃教室,進
而培養(yǎng)學生愛護班級班級設施的主人翁意識,樹立班級衛(wèi)生人人負責的思想。隨
著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為高品位的教室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
充分利用班級后面的空間設立“衛(wèi)生角”。衛(wèi)生角由學生們精心設計,衛(wèi)生物品
的擺放也井井有條。這樣造就了一個更為安全、舒適、明亮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使學生進一步養(yǎng)成“文明守序,按規(guī)定行事”的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事的
習慣。
第三,提煉班級文化內(nèi)涵。
(1)文化墻的布置。班級文化墻的布置可以凸顯班級的文化水準。學生可以結合
所學及專業(yè)特色,利用教室后面的墻體,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出獨具特色的
文化墻。
(2)圖書角的設置。充分利用教室的邊角,設立“圖書角”,供同學們在課余時
間翻閱。“圖書角”內(nèi)主要放置一些近期的報刊和一些文學雜志、書籍,也有學
生們提供的自己最好的書籍,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
又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激勵學生團結協(xié)作、奮發(fā)向上的學風?!皥D書角”的開
設,能使班級形成“人人讀書、人人愛書”的良好風氣,也使同學們將學習由課
內(nèi)延伸到了課外。
(3)心理角的設置。隨著《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意見》的實施和落實,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
院按(下轉第225頁)(上接第220頁)照上級的指示和要求,在各班設立了心理
委員職務,班委會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并制定了“
心理角”。“心理角”的主要內(nèi)容是班級學生定期更換自制的宣傳海報,并將每
期班會的內(nèi)容及照片及時貼上?!靶睦斫恰钡拈_設,加大了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和
交流,消除了很多學生們之間的誤會和隱患。
(4)榮譽角的設置。獎狀是一種榮譽,它代表著班級進步及輝煌的歷史,是班集
體共同奮斗的結晶。要把它們張貼或懸掛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每次學生們看到這
些獎狀,會產(chǎn)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維護這個班集體的責任感,會
產(chǎn)生一種非人為的約束力,發(fā)揚優(yōu)點,摒棄缺點,使得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
斷增強。
(5)制作班徽、班旗、班訓及班歌。班徽,班旗,班訓及班歌的征集過程最能體
現(xiàn)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積極性。大家集思廣益,為自己的班級定基調(diào)、定目標,
時刻提醒、激勵自己作為班級的一分子,有責任有義務為班級盡一分力。這個征
集的過程,使學生玩有風格,學有目標,干有動力,從而更體現(xiàn)出良好的班風和
學風。
3 凸顯班級文化建設成果——通過開展各項活動豐富文化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綜合
素質
豐富的集體生活,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芭钌橹校环龆薄?/p>
。幽雅的人文氣息,厚重的教室文化,對人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細節(jié)決定成敗,從細節(jié)著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
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1)開展普通話教育。利用晚自習的后二十分鐘時間,各班自行組織開展自愿朗
讀、領讀、繞口令、詩詞朗誦等形式多樣的普通話練習。通過普通話教育活動的
開展,學生們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2)特色主題班團會教育。針對國家及學校不同時期的教育要求,結合學校和學
生的自身情況,定期開展特色主題班會教育活動。通過班團會的開展,達到了教
育學生與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每天早晨利用早操時間開展陽光體育健身活動,各專業(yè)
積極組織開展活動和比賽,如排球賽,羽毛球賽,籃球賽,拔河比賽,毽球比賽
等。通過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學生們健身的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每天活動
一小時以上,增強學生們的體質。
參考文獻
[1] 楊忱.關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素質提升的思考[J].遼寧師專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 李紅霞.淺談校園文化建設及育人功能[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9).
[3] 蘇小妹.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和構想[C].貫徹“十七大”精神,建設先
進校園文化——廣西首屆校園文化建設論壇論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