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勤巧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德育的滲透。本文主要對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措施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也就是思想品質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就是一種傳達情意的工具,具備一定的人文內涵。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悟、體會相應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同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發(fā)展。
一、合理運用作者與背景介紹,進行德育滲透初中語文教材會選編一些文章質量較高的文章,并且在這些文章中,凝聚了作者的個人情感。所以,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一定要對“作者簡介”環(huán)節(jié)予以重視,將一些愛國主義教育與思想教育恰當?shù)貪B透到作者簡介當中。比如,在學習魯迅《故鄉(xiāng)》一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魯迅年輕的時候,本來是學習醫(yī)學的,后來為什么棄醫(yī)從文了?通過對以前魯迅文章的學習,讓學生進行回憶,之后老師予以一定的補充,讓學生明白,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就是為喚醒國民、拯救國家。最后,老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作為一名初中生,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一定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將個人理想和祖國需求相結合,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力量。除此之外,在初中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對寫作背景進行了一定的介紹,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利用,實現(xiàn)其德育滲透的資源價值,全面落實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
二、合理運用課文與名句講解,進行德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載體。所以,老師一定要全面、深入、充分地理解教材,準確掌握教材中包含的教育元素,重視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的結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特點,開展相應的道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道德的滲透。比如,在學習《木蘭詩》一文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木蘭這個人物進行了解,盡管木蘭是一個英雄人物,但是,在生活中,也是一個普通人,她熱愛親人、勤勞善良、報效國家。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學習其在生活中的品質,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德育素質。
除此之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些德育元素也是深藏不露的。如將其人為地進行肢解,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展現(xiàn),在德育滲透方面的效果就會比較淺顯。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纱丝梢钥闯?,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要避免采取一味講解的教學方式,而是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一些德育元素,以達到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目的。
三、合理運用聽說讀寫,進行德育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只要聽老師范讀,自己還要進行反復的朗讀。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當中存在的一些信息,如關鍵詞、中心語句等,進而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予以理解。如此才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全面落實德育滲透。比如,在學習魯迅《故鄉(xiāng)》一文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以勇敢地面對。
四、合理開展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擴展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德育熏陶。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和語文課堂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是一項長時間的工作,一定要予以重視。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教材的運用,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解,進而全面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吳錫平.淺談德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5).
徐廣智,王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新課程學習(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