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振峰,李鳳英
(綏化學院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日益崛起的中國與世界交往密集,中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適應新時期要求,大學英語語音課的目標定位不應該僅僅是練習正確的發(fā)音,應該將英語語音訓練以音際關系處理能力和音韻直覺或意識作為改進學生聽說能力的切入口,通過語音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和使用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提高聽的能力和口頭表達的流利程度,增強他們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1][2]。本文大學英語語音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了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模式和內容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張大學語音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達到語音交際的可懂性。
1.缺乏對學習者的動機、舊的知識儲備、性別、學習風格、尤其是情感的重視。暗示法、沉默法、社團語言學習、全身反應法、自然法都強調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教師應該重視語音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焦慮(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動機(motivation)、移情(empathy)和師生角色和師生關系(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情感因素。
Pronunciation)英國標準語音和GA(General American)美國通用語音兩種口音。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對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態(tài)度和喜好,了解哪種口音是學生希望模仿學習的對象。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美國英語的態(tài)度和認同感超過對英國英語的態(tài)度和認同感,而且多數(shù)愿意以美國英語為模仿學習對象。[3]因此,英語語音課教學應根據(jù)學生偏好,有所側重。
1.學生受漢語語音系統(tǒng)影響較大。絕大多數(shù)學生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學生的漢語語音系統(tǒng)的語音范疇已經(jīng)成熟。根據(jù)習得關鍵期理論,成熟期過后學習者掌握語音的難度增大。
2.學生缺乏基本的語音學知識。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缺乏基本的語音知識,習得語音主要是依靠模仿教師完成,由于缺乏必要的語音環(huán)境,且受母語的影響,學生很難習得正確的發(fā)音。
3.大多數(shù)學生不僅存在單音的發(fā)音問題,超音段方面的問題更多、更明顯,尤其是英語的重音與節(jié)奏對中國學生帶來的困難較大。超音段直接影響語流的順暢,因此與正確發(fā)音同等重要。由于學生缺乏對自己超音段方面不足的認識,語流問題就成為聽力,乃至口語表達的障礙。所以,英語語音課教學內容,應強調學生英語語流與節(jié)奏感的訓練,將發(fā)音準確和聽(自如地對聽到的英語語篇解碼)說(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訓練結合起來。
Kuhl的母語磁石模型理論(Native Language Magnet)。 該模型假設原型對已有的語音范疇有強大的錨定作用。他們像磁石一樣,強化了各自的語音范疇[4]。因而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語音過程中,必然受到母語的影響。Odlin提出語言遷移有正遷移(Nega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Positive Transfer)兩種[5]。正遷移指的是正面影響即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起促進作用;負遷移指的是負面影響即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起阻礙或干擾作用。此外,母語的語音系統(tǒng)對學習第二語言的影響不僅存在于音段層面,也存在于超音段層面。因此,在語音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母語對第二語言的負遷移。
習得關鍵期一直是人們的熱門話題。Lenneberg認為母語習得存在關鍵期,且關鍵期由于大腦功能側化而在青春期結束。大腦可塑性缺失造成青春期后母語習得變得非常困難[6]。然而年齡對學習新的語音系統(tǒng)的影響存在不同的看法,人們始終沒有找到兩者之間簡明的關系。大多數(shù)研究傾向成人無法獲得與本族語者相似地語音,而且認為語音習得越早越好。
Kenworthy認為態(tài)度越積極,語音習得越好。他強調態(tài)度在語音教學中的重要性,即學習者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語音習得水平。[7]學習者應該提高自身對語音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語音學習積極性,力爭使提高語音學習水平成為學生自發(fā)的內在需求。
結合大學英語語音學習現(xiàn)狀和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課程教學模式采用“網(wǎng)絡及多媒體輔助課堂”模式,改變以往單純的理論講授和機械式語音操練,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網(wǎng)絡進行有交際意義的聽辨和交互式練習。教學流程步驟如下:
第一,課程學前測試。通過問卷法測試學習者的動機、語音水平、性別、學習風格、情感等情況,一方面可以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及語音狀況的參考,另一方面還可以用來對比教師根據(jù)錄音得出的學生的語音報告,以便了解學生對自我語音狀況認識是否正確。通過語音實驗分析,分析每個學生英語語音的音段和超音段特征。這些都做為教師下一步教學的參考。
第二,學習、練習階段。采用講座、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語音理論知識、進行練習和糾正錯誤和誤區(qū)。語音理論采用講座的方式,分別在學期開始、中段和結尾進行一次,內容大致相同,除了第一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選擇參加。練習主要采用在線交互練習方式,學生可以反復練習、錄音,并且每次提交部分指定的練習錄音(學生可以反復練習,并選擇認為自己最后的一次錄音),教師則可以根據(jù)這部分錄音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語音在線練習內容包括模仿故事、朗讀詩歌、演講、話劇等形式[7]。課堂主要以輔導為主,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或練習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解答和示范,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傳統(tǒng)的練習方式,如:雙唇活動操練法、口形夸張法、氣聲讀法等[9],豐富學生的練習方式,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表1:教學內容進度表[10]
第三,課程結束后評估。學生結束課程的學習后,可以得到一份自己語音學習的對比報告。該報告有教師利于學生提交練習錄音,結合聽感和試驗語音學手段,對比學前測試給出。
為了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采取了網(wǎng)絡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時數(shù)。教師要格外重視課堂輔助教學,尤其是示范時,要注意樹立語音形象。樹立語音形象對每個語言類教師都很重要。樹立良好的語音形象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1]。此外,教師的手勢、步態(tài)、眼神、語調、周圍的學習氣氛等,都可能被學生的潛意識感知,使學生形成某種心理反應,從而對學習產生影響。此外,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會使用英語進行順暢的交際。所以單靠語音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要注重語音教學的橫向合作,嘗試開發(fā)聽、說類教學中的語音教學,形成整體效應。教學過程由單一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轉為多邊互動,尤其注重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學材料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12]。
(注:本文系本文系綏化學院教2013年育教學改革資助項目《就業(yè)為導向的英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階段成果,項目編號:JS20130012;2011年綏化學院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動態(tài)遷移-語音習得漢英差異意識”階段成果,項目編號:SJ11012;黑龍江省高教學會項目階段成果,項目編號:HGJXHC110246)
[1]王桂珍.精品課程內涵的建設_國家級精品課程_英語語音_的課程建設[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5):8-10.
[2]詹俊峰.高校英語語音課中的英美發(fā)音差異教學[J].2011,(1):81-84.
[3]周榕,陳國華.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美英語態(tài)度偏好與實際口音特點研究[J].2008,(1):49-57.
[4]Kuhl,Patricia K.A New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J].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2000,(97):11850-11857.
[5]Odlin,T.Language Tran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7.
[6]Lenneberg,Eric H.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NY:Wiley,1967.
[7]Kenworthy,J.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M].Washington D.C:TESOL,1987.4-8.
[8]張芳芳.暗示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語音課程中的嘗試[J].2011,(6):92-93.
[9] 紀玉華.英語語音教法新探[J].山東外語教學,1991,(4):18-21.
[10]秋茗.語音課堂網(wǎng)絡化教學改革初探[J].2004,(99):8-11.
[11] 梁中賢.“兩分式”英語語音課教改初探[J].1997,(1):125-127.
[12]李鳳英,賈振峰.基于Jigsaw的英語專業(yè)教學[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3,(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