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
興致勃勃地一早出發(fā),參加洛陽文學院組織的“槐花風韻,美麗洛寧”走進小界文學采風活動。坐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上,放眼沿途坦坦蕩蕩河洛大地的生機盎然、春光無限,我在腦海中不時涌現(xiàn)出自己對即將前往的洛寧這塊土地的了解與情緣。——雖未認真梳理,倒也脈絡(luò)清晰。
高速公路,近兩個小時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我們走進了小界鄉(xiāng),參觀了小界的品種羊飼養(yǎng)基地、百畝優(yōu)質(zhì)煙葉田,然后奔向山嶺、奔向面積有萬畝之廣的槐樹林。
人間五月芳菲盡,此處槐花始盛開。
我對槐花并不陌生,從小就見過,但沒有見過這樣浩浩蕩蕩的槐樹林,沒有見過這樣蓬蓬勃勃的槐花叢。真乃旑旎隨風動,柔色紛陸離?;被ǎ被?!不像桃花那樣妖艷多姿,也不像牡丹那樣雍容富貴。沒有飛舞的白雪作勢,也沒有秋風詩意的起舞,就這么悄悄的,毫無聲息地開了,一串串的夾雜在碧綠葉子中間,潔白的帶著淡青色的梗緊緊地包裹著幾片小花瓣兒?;ㄏ闼囊?,引來了一群群辛勤的蜜蜂釀造甜美。放眼遠眺,大片的槐樹林就像籠罩在潔白的云層里,山山洼洼,坡坡崗崗到處都是,稱為“槐鄉(xiāng)”應(yīng)當之無愧。
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yù)防中風的功效。將其采摘后可以做湯、拌菜、燜飯,亦可做槐花糕、包餃子,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蒸槐花(又名槐花麥飯),中國不少地區(qū)都有這一習慣。
行走花海之中,在贊嘆槐花的繁多,花香的清雅的時候,我忽然感一種對滿山偏野這么多槐花自生自滅、枉自一生、不被利用到的深深惋惜。后從詩人源林煙的五律《槐花開》中,我的感情被釋然釋放:“五月槐花開,如雪似蝶徘。微微風簇浪,串串浮陽臺。 陣陣清芳沁,翩翩天使來。 問君為何事?還世一清白?!?/p>
上山途中、密林深處有一個微縮版的火神廟,占地有一米五見方,灰色的小瓦整齊的擺放在本色裸露的山木椽子上,兩邊還有楹聯(lián):性格秉直心似火;揚善除惡是好漢。橫批是:表里如一。里面供奉著一張“火德真君”的畫像。這是一個三頭六臂的化身 ,有著六只胳膊,分別拿著弓、箭,寶劍兩把,火葫蘆一個等法器,腳踩燃著火苗的風火輪,渾身金盔金甲,看著兇神惡煞。從那銹跡斑斑的鐵鑄香爐里殘留的眾多香??梢钥闯?,山民們對火神的信任度依然很高、膜拜依然虔誠。我想,他應(yīng)該是中國的本土神并且被世俗化了,在這里擬人化被點贊為“好漢”,少了些許仙界神氣,多了份人間親切。有朋友說,火神是人們信奉的諸神中資格最老的神祗之一。遠古時期燧人氏鉆木取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并使人類進入了熟食階段,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尊稱他為“火神”。常常拜奉他,以免家里出現(xiàn)火災(zāi)或者其他的災(zāi)難。史料記載,“火神”在原始社會里,原始人群每年在他們認為象征著“火”的夏季里祭祀火神,答謝火神對人類的賜福和恩德。在秦代以前,祭火神就已成為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后來,此俗主要流行于民間,有的隆重、有的隨便,有的在夏天,但大多數(shù)地區(qū)則在春節(jié)后的正月里。這一切,城里人沒人在意。
從山上返回,陽光透過樹枝參差斑駁地灑落下來,大家一路暢談著。我從中得知當?shù)匚膶W創(chuàng)作的頑強堅守和斐然成績。我感動與欽佩在心中交織并自我告誡:以后也該在寫作上后娘打孩子——暗中使勁。午餐是在鄉(xiāng)政府小食堂吃的,不上酒、少魚肉,卻有大量的籠蒸槐花、涼拌槐花配當?shù)夭穗?。面餅和花卷饃麥香味很足,秦椒醬的香辣和手搟面的精致、勁道讓人贊嘆。大家吃得有滋味有情趣,說這在城里是很難吃到的
吃過午飯,厚道熱情的張書記又帶我們驅(qū)車來到一座水庫前。水庫確實不大,但四周植被茂盛郁郁蔥蔥,水庫邊陽光下的一條白色土路非常明顯,委婉曲折通向遠方。讓大家情緒高漲思緒飛躍的是頭上遼闊、蔚藍、潔凈的天空以及漂浮其上千姿百態(tài)的潔白的云。大家紛紛與藍天白云、蕩漾碧波合影留念。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女士們開心得個個明眸閃亮,男士們高興得人人紅臉堂堂。鏡頭記錄下了這難忘的瞬間。
喜盈盈的表情分明在訴說著一種真諦,那真諦就是生命的活潑潑的感受與感悟,邏輯的語言似乎不足以體現(xiàn)它的微妙與美好。我心中忽然知音般的涌出了陶淵明的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忽然又知音般的哼唱出了羅大佑的歌:“人生難得再次尋覓相知的伴侶,生命中就難舍藍藍的白云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