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文學院、《莽原》雜志社、《牡丹》雜志社共同舉行的劉宏志《墨白小說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版)一書的研討會,4月25日上午9時至12時在河南省文學院舉行。來自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師范學院、中州大學等高校的教授與評論家們就《墨白小說研究》一書的得失、中國文學評論的走向與現(xiàn)狀、世界文學格局下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現(xiàn)時境況下評論家與社會、與作家、與讀者的關系等等眾多的話題展開了研討。
何弘(河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河南省文學院院長):今天這次會是河南省文學院第一次專門給學術研究的作品開研討會。文學院這幾年和河南大學、鄭州師范學院、信陽師范學院等有意向做河南作家研究的院校,有了一些合作。這些高校的研究,有的是幾個人一起做一個人,也有的是大家分工一個人做幾個,然后匯集為一本書。這些都說明目前河南作家研究已越來越受高校的重視。我們想把《墨白小說研究》這個專著作為一個話題,一是談一談這部著作本身的得失,同時大家也借此機會談談河南作家和全國作家的個案研究怎么做比較好。文學院和創(chuàng)作現(xiàn)實聯(lián)系比較密切,我們期望能夠和高校一起,發(fā)揮高校研究力量的優(yōu)勢,共同把這些工作再往前推進一些。在座的各位在不同場合都接觸過很多次,希望以后這種機會能夠更多一些。下面,我們圍繞本次研討會主題進行現(xiàn)場交流,各位盡情發(fā)揮,各抒已見,可以談一談《墨白小說研究》這本著作,也可以談一談對文學研究的想法,特別是對河南文學、河南作家研究的一些想法。首先請墨白發(fā)言。
墨白(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據(jù)我所知,宏志這部專著寫作的準備時間很長,前前后后有十幾年,真正寫作用去了三年。出版之前,我對這部書的框架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就是放進去一些我小說的插圖,是小說在文學期刊發(fā)表時的插圖,宏志采納了。現(xiàn)在看來效果挺好,在一部理論專著里放一些小說原著的插圖,能調(diào)節(jié)一下閱讀者的情緒。
宏志的這部著作我不多說,我想說一點一個小說寫作者對評論這種文體和評論家勞動的理解。評論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勞動,首先需要大量的閱讀,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又要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價值觀念、文學觀念發(fā)生關系。有了感受,評論家才能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我認為評論不單單是論述作家文本所提供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是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
蘇聯(lián)時期有一個俄羅斯作家叫列昂尼德·茨普金,他一生酷愛文學,但是他在世的時候卻沒有出版過一本著作?!栋偷窍娜铡肥沁@位醫(yī)學博士生前創(chuàng)作的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寫的是小說主人公去列寧格勒探訪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的經(jīng)歷。小說的敘事是兩條線交叉著往前走,一是我乘坐火車前往列寧格勒的經(jīng)歷與思想,另外一條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當年和新婚妻子到國外旅行的遭遇。茨普金為了寫這部小說做了多年的準備工作: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里描寫過的很多地方拍照、體驗。小說用當下敘事的方法和兩條線往前走,把“我”、“他”和“他們”在敘事里融為一體,極具時間深度。這部小說所表達的主題也十分豐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一個關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底層小人物命運的作家,卻有著非常強烈的反猶太人的意識,而喜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個人卻恰恰是一個猶太人。這部小說茨普金從1977年動筆,到1980年完成,然而這個時期茨普金的生活十分潦倒。事情的起因是他的兒子和兒媳婦移民去了美國,當時蘇聯(lián)與美國的關系緊張,加上蘇聯(lián)一直就有排猶情緒,他想和家人申請移民美國,申請不但沒有批準,還被辭退,丟了工作。當時這部書在蘇聯(lián)境內(nèi)根本無法出版,后來他就托朋友帶到美國,在一家俄文報紙上連載。小說出版后一直沒有太多的聲音。十幾年后桑塔格在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她被這部小說深深地吸引了,這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后一部俄羅斯小說”的著作因由桑塔格的推薦,才漸漸被世界所接受。如果是一個普通讀者,而不是桑塔格具有發(fā)現(xiàn)的眼光,那么這部書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
博爾赫斯曾經(jīng)說過,好的讀者甚至比好的小說家還要稀少,我認為博爾赫斯所說的好讀者就是評論家。如果說不是夏志清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可能我們今天閱讀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還是另外一個版本。夏志清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他的觀念是融合了中西的治學方法,是建立在對文本的研究之上,他不是那種純粹的關注社會學的評論家,他關注的是文學本身所承載的東西。夏志清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幾乎影響和顛覆了舊有的文學史,像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這些作家,是因為夏志清的研究著作才放射出他們應該具有的光芒。我們的時代需要像夏志清、桑塔格這樣具有發(fā)現(xiàn)目光的批評家。特別是在當下我們所處的文學狀況下,在網(wǎng)絡的時代,這種發(fā)現(xiàn)的目光更加重要。評論是一項具有影響世界的事業(yè),一個評論家所發(fā)出的言論、觀點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影響讀者對小說、詩歌的閱讀,他以個人的力量,以自己對文學的見解使文學作品在讀者那里產(chǎn)生不同的質(zhì)變。就像王爾德所說,影響是不折不扣的個性轉讓。但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用布魯姆的話說就是“影響的焦慮”。去年10月份在河大研討《欲望》時,最后我說到了小說家和他作品的關系,小說家有權利回頭看他本人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因為文學作品一旦發(fā)表,它就是人類的精神財富,已經(jīng)和小說家本身關系不大。這就像一個人,他一旦出生,今后的生活就要靠他自己。從小說家的角度來看,起碼他對評論家對他所寫的小說發(fā)出的聲音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由于文學觀、價值觀的不同,我們無法避免有時候評論家可能會遮蔽一些東西,比如說《欲望》三部曲中《別人的房間》,這部小說最初出版的時候叫《手的十種語言》,后來在《欲望》里我給她另起了《別人的房間》這個名字,這不矛盾,就像我們?nèi)擞腥槊托彰粯樱妒值氖N語言》是乳名。我始終覺得我在《別人的房間》想要表達的東西沒有真正被人看到,很少有人來討論方立言這個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評論家在談論某一點的時候,總會遮蔽另外的一些東西,而這些又是一般讀者沒有能力識別的,由此,讀者在讀你評論的時候就會受到誤導,這就是布魯姆所說的誤讀,在評論家影響下的誤讀,也就是布魯姆所說的“影響的焦慮”。
一個評論家對文本、對作家本人的理解到什么程度,這些會在他的文字里面體現(xiàn)出來。如果說宏志能到潁河邊上走一走,如果能到太昊陵廟會走一走,到我的故鄉(xiāng)那片土地上走一走,在那里參加一次葬禮,參加一次婚禮,我想可能會同你現(xiàn)在書里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字有一些微妙的變化。有些東西你沒有感受到,也就無法傳達,我認為對小說文本的研究應該同作家所生存的背景相結合。
我就說這么多,再次向諸位評論家對當代文學的關注表示衷心的感謝!
何弘:墨白談了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關系,特別是表達了一個觀念:就是博爾赫斯說的,好的讀者比好的作品可能還要少,翻譯成漢語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墨白談到了一些問題,就是評論可能有時候和作家的期待存在差異。當然這包括兩方面的情況,一種是作品一些深刻的內(nèi)涵,它的精華沒有被很好地闡釋出來,還有一種是作者的意圖、想法沒有很好地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應該說現(xiàn)實中這兩方面的問題都存在,即一些好的作品的內(nèi)在價值沒有被很好地認識到,再就是表達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是一個可以展開討論的話題。
墨白剛才談到的文學評論,其實是在寬泛的意義上講的,搞創(chuàng)作的人通常會把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放在一起來談,但是仔細區(qū)分評論和研究還是有區(qū)別的。通常,對作家的專題研究是通過評論的積淀,完成經(jīng)典化的過程之后,才會去做的,比如《紅樓夢》《三國演義》《金瓶梅》都有很多人專門去研究。但對當下的作家進行專題研究的,目前還不是很多。
endprint
劉宏志主要走的是理論分析和專題研究的路子,這在當前高校系統(tǒng)相對比較普遍。但里邊也存在一些問題,去年孔會俠想做李佩甫的專題研究,她找到我咨詢,我說現(xiàn)在不建議你做這么一個研究,這種研究做一篇長的作家論就可以了,我建議她為李佩甫做一個評傳。評傳所做的,就像墨白說的,研究者要到作家生活的地方走一走,這樣感覺可能就會不一樣。會俠基本上把佩甫生活的地方都走過一遍,從佩甫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經(jīng)驗出發(fā),來研究他的文本。這與高校在理論框架進行研究的方法有些區(qū)別,但我覺得可能更有意義。一個作家的評論也好,研究也好,如何能夠更好、更深地和作家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本發(fā)生結合起來,我覺得還有很多話題可說,大家可以充分地談一談。
孟慶澍(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跟他這個人給我的印象是非常接近的。這是一本非常扎實的書,以我很有限的視野來看,在我讀到的當代作家論專著中,這的確是一部上乘之作。
此外,我覺得這本書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嚴肅”。這本書確實是一部很嚴肅的研究著作,不是我們一般講的評論。剛才何弘老師談到需要把研究和評論做一個劃分,我很贊同。評論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比較有時效性,小說出來,然后評論一下。當然,這是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常態(tài),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當代文學研究常常被人所詬病的地方,就是缺少嚴肅的研究,我們可能更多習慣于批評,習慣了之后對研究就放松了。其實我覺得當代文學要經(jīng)典化,是離不開像劉宏志這樣看起來好像很慢、很笨的功夫,其實這是基石。我看這本書的印象是,當然它里面有批評的成分,但它不是一個文學批評,而是一種“學術研究”。我覺得現(xiàn)在整個當代文學批評界缺少這種嚴肅厚重的學術性研究,更多是跟蹤性的評論。但只有這種研究才能推動一個作家的經(jīng)典化進程,才能有效地推動當代文學不斷的歷史化。否則我們就無法對一個作家和作品進行歷史的定位。
接著,我想給作者提一點建議,這可能是求全責備了。他在書里談到,當前很多批評都是重視思想,輕視形式,但是這本書的結構就是前面五章談思想,后面兩章談形式,好像是與他所批評的對象有些接近。我想這可能會對宏志形成一個挑戰(zhàn),如果下一步宏志能夠在形式方面提出一些更有原創(chuàng)性的觀點,可能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宏志以后再做墨白研究和當代文學研究的時候,可以考慮在文學史的脈絡里面理解墨白。我們現(xiàn)在很容易孤立地看一個作家,談的時候就是在談這個作家,就事論事。但是如果能跳出來,把這個作家放在當代文學史發(fā)展脈絡這樣一個復雜的結構里面看這個作家,作為一個研究者來說,他的位置可能會更高一些,對這個作家的定位可能會更準確一些,他的研究就可能具有更深刻的歷史感。比如可以考慮將一些大的問題,如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怎么中國化的問題,與墨白的寫作結合起來考察。比如說,能不能從墨白的寫作出發(fā),總結一下中國1980年代以來先鋒文學的發(fā)展歷程?中國先鋒文學有沒有“中國性”,有沒有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如果有的話,墨白在這個潮流中是什么樣的位置,他和其他人的相同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有哪些?他的存在哲學和歷史記憶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先鋒的敘事技巧和中國敘事傳統(tǒng)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進一步去做,可以從不同的文化身份來分析。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不是一個結束。宏志往后繼續(xù)做墨白的研究,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結語。整本書當然寫得都很好,但這個結語我特別喜歡,因為它代表我贊同的一種文風,很平和,沒有評論初學者那種張牙舞爪的東西,但是又非常大氣、很深沉。所以,我對他有更高的期望,我希望他以后繼續(xù)關注墨白,把研究深化下去,把墨白與藝術、墨白與電影、墨白與文學批評等等都納入考察領域之內(nèi)。不僅僅是小說研究,而是墨白研究,乃至于整個關注當代先鋒小說。可以從“人與文”的角度理解墨白、認識墨白,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再一個,我和何老師有點觀點不一樣,他認為目前暫時不要去寫李佩甫老師的研究專著,但是我覺得河南作家缺少這樣的專著。我覺得對我們文學豫軍來說,以專著去研究作家是特別需要的。一方面我們的評論家可以通過這個訓練成長;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只有單純的評論文章,沒有更深入的研究,對我們作家地位的確立來說也是不利的。這個工作我覺得首先應該是河南的年輕批評家來做,不要等北京、上海的評論家來做,他們可能有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本土的作家有這樣的意識和關懷,我期待著在墨白之后,對李佩甫、田中禾、張宇、李洱、邵麗、喬葉等作家,都有研究性專著出現(xiàn)。這需要我省年輕的批評家們,像宏志那樣踏踏實實地努力。
何弘:謝謝,慶澍談得非常好,對以后的研究會更有意義。慶澍剛才談到了宏志這部著作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用一些時髦的理論來討巧,而是直面墨白的小說文本。如果說現(xiàn)實主義小說是正面處理社會經(jīng)驗、人生經(jīng)驗,那么宏志的研究就是側面處理墨白的小說文本,是文學研究的現(xiàn)實主義著作。我在和任瑜、會俠談到評論時曾說過,我搞了幾十年的評論,覺得評論家最后比什么?就是比閱讀量。你如果對河南作家、中國作家大部分都讀過,甚至你對整個世界文學的作品有足夠閱讀的話,你看到一部作品,馬上就會清楚它在河南文學、中國文學、世界文學中的位置。如果你對文學史有足夠了解的話,你馬上就會清楚它在文學史上的位置。這樣評價一個作家我想一定是準確的,從橫的方面來看,他在當下的文學版圖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從縱的方面來看,他在文學史上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哪些方面有超越,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你一看就知道了。所以,孟慶澍談到在文學史的前提下理解作家,雖然是一個很下功夫的事,但也是最有效的。
孟慶澍是高校研究系統(tǒng)的,李靜宜是編輯,同時也是評論家,她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見解。
李靜宜(《莽原》雜志主編、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我不像在座的學院派談得這么深入,只談一點讀這本書的感受。首先想說很喜歡劉宏志這本書,喜歡這種學術意味很濃,由學院派很認真、很從容、很沉靜地做的研究性的書。剛好在前些時看到《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其中有一篇文章給我印象特別深,那篇文章關注到的是社會很冷僻的一面,就是對在北平淪陷時期,文人學者是怎樣采用隱微的修辭的表達策略,對此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像這樣潛沉下心,對一個專題長久地關注,這種學術精神,這種專注,這種耐心,是很讓人感佩的??戳诉@本書,感覺作為一個作家能夠遇到像宏志這樣的評論家,是很幸運的。宏志這本書可以說非常系統(tǒng)、非常全面、非常深入、非常細致地對墨白的小說,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也可以說,宏志對墨白的小說,自設了一個研究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能將墨白的小說整體地從各個層面裝進去。它雖然不是像慶澍剛才談到的,用不用一個很前衛(wèi)時髦的理論體系做理論依據(jù),但在他自設的這個評論系統(tǒng)中,已可以從縱的歷史層面,從幽微深入的生命哲學,從現(xiàn)實層面的批判與救贖,從超越意義的小說的價值,以及文本層面小說的先鋒特質(zhì)與語言特色,對墨白的小說,從宏觀到微觀,都闡釋、解析得很透徹了。
其二,這本書學理性很強。實際上我很喜歡這種帶有學理的研究性質(zhì)的東西,而且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宏志的解析里面有不少對小說的理解,都很好。比如,說到新歷史小說,其實新歷史小說,它本身更多是先鋒小說在形式上的一種敘事策略,就是這種敘事策略造成了一種不確定性、矛盾、或人物的不在場的空缺。談到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矛盾和空缺,使我們很難從歷史的苦難中汲取教訓,從而有效地反思歷史。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endprint
其三,這本書寫作態(tài)度也是很客觀的。正因為客觀,見出了宏志很好的學術精神。就像宏志在書中說的:“以真誠的態(tài)度進行的猶疑的寫作”。書中只分析了墨白小說的寫法特點,不做出價值判斷;也有具體的分析,比如談他是怎樣建構的,但不做出結論,說墨白這么寫多成功,多有價值,而是讓讀者通過你的闡述自己得出結論。我覺得這種客觀性,確實是一個學者應具有的學術精神。我很欣賞這一點。
用宏志這本書的結論作結:墨白的小說創(chuàng)作,可以說已有了他的一種標志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一個文學地理小鎮(zhèn),建立了一個他馳騁其間的精神隱喻場,而借此很好地傳達了他的世界觀、哲學觀和歷史觀。我們借助宏志這本書,既很好地享受了一個學者的闡釋,也更深入、更好地認識了一個小說家。所以,要特別地感謝宏志。
何弘:靜宜對劉宏志的研究特點做了很好的梳理,宏志的這種闡釋分析對作家有非常好的作用,對作家經(jīng)典化非常重要。劉海燕和墨白一樣是在豫東平原成長起來的,都來自周口,和墨白認識了很多年,對墨白的作品也很熟悉。請海燕談談。
劉海燕(中州大學教授、《中州大學學報》編審):這是宏志的第一本著述。我個人也是從研究墨白開始找到評論深入下去的感覺,世紀之交,和鄭大的張寧教授一起組織研究生討論過墨白的作品,我就職的學報多年來經(jīng)常收到年青的博士生碩士生們研究墨白的文章。為什么年輕人喜歡從墨白開始研究呢?我想大概是因為,墨白把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現(xiàn)代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結合起來了,這一點是宏志明確提出來的,也是墨白創(chuàng)作的特色。如果僅有現(xiàn)實、苦難、歷史等,年輕人很難找到相契的感覺,墨白小說的現(xiàn)代感讓年輕人能夠找到某種契合,譬如像宏志的標題里寫的“不確定的生活”、“對神秘的尋找”等,很契合年輕人的內(nèi)心情感。這一點和寫現(xiàn)實、鄉(xiāng)土的作家很不一樣。
宏志的研究風格誠實、真實,也是我所追求的風格。他重視分析的方式,重視真實性和復雜性,把思考中的猶疑也能寫出來,這一點極其難得,能夠讓讀者看到思者的內(nèi)心,看到問題無法闡釋或闡釋不清的地方,這樣的評論帶來的是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判斷和定論。中國評論界不乏居高臨下的發(fā)言人,對作品輕易下判語,輕易用大詞。但缺少這種真正思考的狀態(tài),這樣誠實的表達。
宏志的研究態(tài)度嚴謹?shù)悸缝`活,最后一章結論部分,他用現(xiàn)場還原、描述、概述等方式,帶著自己的感同身受,敘述出一個小說家的成長史,潁河鎮(zhèn)的故事的誕生、成長史。
宏志用三年的時間來寫這本書,當然醞釀的時間就更長。作為同行,我非常尊重他能這樣做。最近我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他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越做越難做,那就是寫作,我覺得評論也是這樣。你要想寫好一個作家的評論,恐怕要跟蹤研究他一生,在他整個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在他的生活史里,在他所處的文學史里、時代流程里,來看他,才能看清晰。不是想寫好就能寫好的。評論家和作家之間,如果沒有精神的契合點,寫起來恐怕也很難不隔膜。我個人的確感到評論越來越難寫,如果你把它當成一種深度而真實的表達。當然除了它本身的性質(zhì),還有我們精神生活的非凝聚性,個人的無信仰等主觀的因素??傊?,創(chuàng)造理論體系幾乎是奢談,第一步恐怕應是學會真實性地思考與描述。
何弘:作家的評論從文本發(fā)生學的意義上可能是從個人的經(jīng)驗出發(fā)談論文本,海燕是從評論家的經(jīng)驗出發(fā)談論評論,所以很有見地。海燕談到宏志研究的一個特點是以分析描述為主,放棄判斷,差不多是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和禪宗吧,放棄判斷,直達本質(zhì)。
劉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與慶澍差不多,認為這是一部寫得中規(guī)中矩、學風扎實厚重的學院派著作。
宏志這本書是對墨白小說第一次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超越了之前對于墨白作品作零打碎敲式的單篇分析或印象式的文學批評。首先,《墨白小說研究》體現(xiàn)了非常良好的學風。他的研究完全建立在自我感性的閱讀體驗上,是先通過文本閱讀,有了真切體會,有了鮮活感受后,才進入對文本的分析與闡釋,不是拿一套現(xiàn)成的西方理論套在墨白小說上面。這和我自己對學術研究的主張非常契合。其次,本書的結構安排也有特點。前五章是對墨白小說思想內(nèi)蘊的研究,后兩章聚集于墨白小說的敘事形式和語言。墨白小說的一些重要主題和內(nèi)涵,如“鄉(xiāng)土”、“苦難”、“尋找”、“生命”、“欲望”、“藝術”等,本書都涉及到了。語言與形式方面,對于墨白小說的“意識流”意味、敘事者的外視角和小說人物的內(nèi)視角的承接轉換、語言的詩化,都有較為周到細致的剖析,使我們認識到了墨白小說形式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
本書對于墨白小說的研究,當然并非是十全十美了,還有進一步提升和展開的空間。本書對于墨白小說文體方面的特點,大致都分析到了,但總覺得還有點“言猶未盡”,感覺不太過癮。把形式分析放在最后且只有兩章,也感覺稍有點弱。我認為墨白在小說文體方面有著高度自覺,他的小說很注重故事編織與語言錘煉,在這方面本書還可以談得更深入一些,而且,最好先從作家創(chuàng)造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分析入手,從形式進入內(nèi)容,而非內(nèi)容形式兩兩分離,這樣就可進一步貼近到墨白小說的文體個性與思想內(nèi)蘊。
總之,整體上我認為這本書寫得非常扎實厚重。一本書的成功并沒有玄妙的評價標準。其成功與否就看它是否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成為后來研究者繞不過去的一個界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墨白小說研究》是一部成功之作。這本書出現(xiàn)后,別人在研究墨白的時候必須要看,它已成為墨白小說研究史上一個繞不過的存在。祝賀宏志!
何弘:劉濤所做的是一個研究者和另一個研究者的對話,非常好!墨白的作品很多人關注,特別是很多文學研究者都選擇從墨白的作品進入,原因我們前面也談過。墨白作品的憂郁氣質(zhì)、詩化特點是吸引人的一個方面,他過去經(jīng)常使用長句子,歐化的句子,這種語言會帶來閱讀的障礙,產(chǎn)生陌生化的效果。其實還有一個特點大家很少注意到,就是他的作品的基本結構就是尋找,或者說無結果的尋找。這點類似于懸疑、偵探小說,這可能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尋找、探討真相,是墨白作品最基本的一個結構,看起來類似于偵探小說,但偵探小說最后是要破案的,是要把謎底亮給觀眾的,而墨白小說的尋找總是沒有結果的,就像對馬航370的尋找,它偵破的也是一個無頭案。在墨白看來,這可能就是人生的真相。
劉軍(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首先,祝賀宏志兄的專著《墨白小說研究》出版和發(fā)行。文學史上,往往會把作品比擬為作家的精神產(chǎn)兒,一部評論作品,對于評論家來說,它的生產(chǎn)過程同樣類似于一位母親臨產(chǎn)生下嬰兒,基本狀態(tài)是痛并快樂著。我能想象并體驗到宏志在揮筆運墨間的緊張和痛苦,也能體驗到他在完工之后的痛快和釋然。評論寫作,因為其極端理智化,以及反抒情性特征,一般來說,緊張程度要超出文學寫作的很多。人們也常說,文學創(chuàng)作有代際傳承關系,尤其是在地方性寫作框架下,一代一代的作家,如同河流的上中下游一樣,針對獨特而鮮明的地方經(jīng)驗,勇敢而熱情地沖進去,展開自我的發(fā)掘和深挖。其實,文學評論同樣存在著這樣的代際傳承關系。
其次,墨白老師為中原寫作的中堅力量,作為評論對象來說,非常具備典范性。我也很贊同宏志對墨白老師的一個總體性評價——現(xiàn)代主義的手法,現(xiàn)實主義的人文情懷。現(xiàn)代主義多種手法的交替使用,體現(xiàn)了墨白老師的大視野,而現(xiàn)實主義的人文關懷,則說明了墨白老師的小說寫作并沒有游離于當代現(xiàn)實,尤其是中原鄉(xiāng)土經(jīng)歷了多重劫難之后步入現(xiàn)代性的痛苦轉型。
endprint
最后,來談談《墨白小說研究》這本專著。我的判斷是:第一,史料工作做得非常扎實,作者對墨白老師的所有作品和所有研究資料都非常熟悉,信手拈來。第二個,論述方面,既有宏觀的論述,又有嚴密的細節(jié)考證,兼顧了丹納在藝術哲學里提到的時代、種族、環(huán)境三個要素,同時,又超出了社會歷史學派的研究范式,兼容了新批評的文本細讀,以及心理分析的理論成果。第三,觀點方面,這本專著具備了精神地理學的雙重性,一方面是對作品精神地理學的有效梳理,一方面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神地理學的探究,所以,顯示出既深入又結實的特性。
張延文(鄭州師院教授、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學博士):我覺得劉宏志的這本《墨白小說研究》的文化價值非常高。首先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標志性的書,標志著中原作家研究正在走向深入、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的道路,而我們這個時代最缺乏的評論恰恰就是學理化的、系統(tǒng)化的研究。今天,我們大陸的文學雜志主要是基于文學批評,確實也沒有錯,但是我們要注意國外的文學期刊未必會這樣做,當然我不是說西方的文學評論現(xiàn)狀就比我們好,我們中國文學批評有自身的傳統(tǒng)。但是我覺得21世紀的今天,所有的學科都已經(jīng)系統(tǒng)化、科學化,為什么我們文學研究的地位越來越低?恰恰就是因為我們?nèi)狈茖W性,這在西方一百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各種最先進的技術、思想應用到文學研究當中,我們中國到今天還留戀于我們評點式的批評,這恰恰反映了中國的文化研究現(xiàn)狀很落后,落后到越來越?jīng)]有人看得起我們的文學研究。這個時代真正缺乏的恰恰就是像劉宏志這樣的學術研究專著,這對我們中原的文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應該對這個事情有更為充分的認識。
第二,我覺得對評論界來講這個事情值得慶賀,也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對于學院派的人來說至少是一種激勵。今天我們作為一個評論家的價值在哪里?在今天來講每個人都會感到很困惑,你作為一個評論家給別人做評論是為了什么?這確實是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倒不是說為別人做嫁衣不好,我覺得好的評論首先就是好的作品,如果評論家連文字都處理不好怎么去做評論,這一點我很困惑。今天的評論對我們評論界的人來講有什么價值,我們?yōu)槭裁捶且o別人寫評論文章?而且在我們這里,文學評論還可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還想對這本書提一些粗淺的個人之見。我對墨白的研究也是比較多的,我看了這本書時總會不自覺地考慮如果我來討論這個話題會怎么講?當然我給墨白也寫過很多評論,雖然這和研究是兩個概念,但我覺得你的關注和我的關注點不一樣,比如說我會很注意墨白作品當中知識的豐富性,為什么墨白的作品很多人愿意看?因為其中有知識,我覺得這一點不能單純地從文學的視角來看待。另外,墨白不管是作為中原作家還是作為中國當代作家來講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寫作的國際性在中國當代作家里面還是非常突出的。我們怎么看待他創(chuàng)作的國際性?如何來認識墨白小說創(chuàng)作和世界文學的關系,這都是我的關注點。而在這本書當中,這些涉及得并不多。
之前我們都在講這個問題,做當代文學研究的時候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對它進行評論,不光是做一個描述性的東西,你作為一個評論家首先是建立一個價值批判的體系,并努力為當代文學制定評判原則,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評論原則的確立你談什么?你怎么談?尤其是理論創(chuàng)建必須要有勇氣,這恰恰是我們最缺乏的。
何弘:文學理論體系的建立,看起來是一個文學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問題。沒有信仰,就沒有價值標準,怎么可能建立一個評價體系呢?我們的社會對基本的價值除金錢和權力之外都沒有判斷的標準,都無法建立一個評價體系,文學怎么可能單獨建立呢?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許才可以談文學體系。至少在短時間內(nèi)我沒有看到可以建立起來的可能。
剛才延文說我們做文學評論、文學研究的意義問題,我想,既然我們做了,意義就會存在?,F(xiàn)在各個方面其實對文藝評論還是非常重視的,只是力量沒有用對地方。我想,只有我們盡力去做,至少在我們這個范圍內(nèi),對創(chuàng)作,對讀者,肯定是有意義的。
任瑜(青年評論家、文學博士):我簡單說點感受,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對墨白老師的作品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和梳理,以前墨白老師的作品看過一些,并不全,只有一些比較散亂的認識和感受,比如他小說的文體、神秘性和開放性的敘事,對生存現(xiàn)實的欲望比較深刻的描寫,沒有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也缺乏感覺之外的理性思考。宏志的這本書給我提供了一個通向墨白作品的捷徑,所以在這里我要謝謝宏志兄,借你的眼光和腦子來了解了墨白老師的作品。
看這本書我也很感慨,因為我自己也在試圖走上研究這條道路,我感覺這本書里很多都是實打?qū)嵉臇|西,沒有一些虛的、浮的東西在里面,是無愧于“研究”這兩個字的,確實是我需要學習的榜樣。剛才張延文老師提到的問題,其實也是我想表達的。我比較贊同李靜宜老師、劉海燕老師的觀點,就是研究態(tài)度的問題,我看到宏志說他的猶疑,我是很同意這種猶疑的,我覺得這是做評論一種很嚴謹踏實的態(tài)度。如果你做研究、分析和展示,不輕易做判斷是一種可謂嚴謹?shù)姆椒?。但是我覺得張延文老師的觀點也很對,他非常有自信和勇氣,是從很高的層面來說這個問題,但是我說的這些問題是從比較低的層面來講。
另外,這本書讓我感到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你的結構設置,我自己在寫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時候總是感覺結構設置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我感覺你的結構設置肯定花了不少功夫,費了不少腦子,我看你很注意它的邏輯性。你首先從哲學的、心靈的、思想的層面,然后再關照到現(xiàn)實,追究到現(xiàn)實當中一些人性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然后再尋找到超現(xiàn)實的力量,我覺得這是一個邏輯性,設置得非常好,把墨白老師作品里的東西都涵蓋了,你要寫這么大的一個東西如果邏輯性和結構設置不全面的話是很難開展下去的。我比較同意孟老師的觀點,我覺得這個作品是墨白老師作品經(jīng)典化當中的一部分。
我再說一點小的感受,具體的內(nèi)容我不能做出批評,因為對我來說你是墨白研究的專家,我沒有什么可挑戰(zhàn)的,但是我覺得你寫的時候文風有點口語化,比較平,不生澀,我看的時候就想象你在上課當中講這些內(nèi)容。但是,另一方面就顯得不夠精煉了,是不是語言可以再正式一些?我就說這么多。
江媛(青年詩人、評論家):在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評論的職責第一是提高文學鑒賞力,第二是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作品。評論要把讀者和作品聯(lián)系起來,把好的作品展現(xiàn)在有閱讀素養(yǎng)的讀者群中。墨白先生轉述博爾赫斯的觀點,說好的讀者比好的作家還要少,這個我認同。我們知道奧地利是音樂之都,全民對音樂的鑒賞力激發(fā)了每一個人對音樂的愛和美。奧地利人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因為這個國家全民對音樂的出色鑒賞力表現(xiàn)在行為舉止之間的優(yōu)雅和美,讓每個人都生活在優(yōu)雅和美的氛圍中。提高音樂鑒賞力與提高文學鑒賞力,其實異曲同工。如果一個國家對文學也實現(xiàn)了全民鑒賞,那么這個國家既不會缺少優(yōu)秀的作品,也不會缺少優(yōu)秀的讀者。因為文學作品和評論有著相互推動的關系?;仡欉^去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之路,金錢和權力能使人一夜暴富,卻不能讓社會變得文明,讓人變得優(yōu)雅,反思過去,我覺得文學評論不是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在提高鑒賞力方面做得不夠。出色的文學評論能夠幫助讀者欣賞文學作品,提高鑒賞力,這是評論的基本價值所在。
宏志的這本書出版之前,我讀過一次,他采取精讀與細讀的方式,將評論落實在小說的字里行間,令人感動。祝賀宏志《墨白小說研究》的出版,因為只有學院的知識分子反思才能直接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并將優(yōu)秀的作品直接推薦給具備一定文學素養(yǎng)的人群。
endprint
奧地利的快樂和優(yōu)雅恰恰是文學藝術帶給那個國家和民族的,而我們這個國家除了缺少這種快樂和優(yōu)雅之外,還充斥著實用主義價值觀,充斥著對權力和利益攫取的不擇手段。我們這個民族為什么變得日益丑陋?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建立在對文學藝術的優(yōu)秀鑒賞力之上的關乎人性的價值觀。在文學領域,優(yōu)秀的評論帶給我們的恰恰是對好的作品的鑒賞力,它不是鼓吹,不是隨聲附和,而是對優(yōu)秀作品的發(fā)現(xiàn)?!赌仔≌f研究》中對國民性的反思,充分揭示出我們這個民族丑陋的根本原因。在此,我們與其它國家做一下對比,在俄羅斯,普京拜訪作家索爾仁尼琴需要提前預約,到訪之前還要提前打電話征求索爾仁尼琴的同意,這種來自意識深處的對文學藝術的尊重和熱愛,不僅令人感動,還散發(fā)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人格魅力,從根本上說,這種魅力集中體現(xiàn)在俄羅斯每一個人在文學藝術鑒賞方面的高度平等。
在《墨白小說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紅色話語的被圣化與被利用、權力和財富壓抑下的苦難生活、寒冷的人性、國民性批判、對皇權和奴性思想的批判、精神畸形與現(xiàn)實意味這些章節(jié)顯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反思的思想維度和時間的長度。我們說中國知識分子的反思姍姍來遲,因此在深度上無法與俄羅斯、波蘭等國家相比。但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只有通過反思才能給中國的國民性的頑疾治病,才能轉變?nèi)窬駢櫬涞亩蜻\。
宏志在《墨白小說研究》中結合小說文本歸納出中國人的國民性有:暴民(表現(xiàn)在全民對文化大革命的推動)、權棍(在權力推動下參與的喪失人性的階級斗爭)、麻木(不分善惡,對不關于自己的事冷眼旁觀或者幸災樂禍)、猥瑣(在行為上的卑微,精神上的貧血,在價值觀念上的唯利是從)、寒冷的人性(在《夢游癥患者》中眾人慫恿兒子殺害父親)、奴性(對權力的卑躬屈膝和對權力之惡的協(xié)同和縱容)、投機性(喪失尊嚴及原則的謀取政治或物質(zhì)利益)、精神扭曲(權力加上貧窮的壓迫所導致的精神變態(tài)所體現(xiàn)出的人性的罪惡、狡詐)等等。以上對國民性的揭示,揭露出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向上、精神向下現(xiàn)狀,暴露出肉體和精神被高度物質(zhì)化之后所導致的精神的痛苦。宏志的《墨白小說研究》提供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反思文本,形成了個人的評論體系。它代表了高校對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成果和面貌,也讓我們在知識分子層面認識到小說與素質(zhì)培養(yǎng)與社會的關系。
應當說考察一部評論集的體系是否完整,首先要考量評論家對作家作品是否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閱讀,是否找出了作品與作品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全面展現(xiàn)出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精神蛻變軌跡。墨白早期的中、短篇小說《獸醫(yī)、屠夫和牛》《苦澀的旅程》《蒙難記》《愛神與顱骨》《命的船》《埋葬》《過程》《穿過玄色的門洞》《酒神》《紅色作坊》《鼠王》《現(xiàn)實的顛覆》《啞巴》《某種自殺的方法》《惜別陽光》《胡言亂語》,還有近期的短篇小說《陽光下的海灘》《一個做夢的人》等小說對墨白創(chuàng)造的潁河鎮(zhèn)這樣一個文學世界,對墨白小說敘事風格的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篇目,遺憾的是在宏志的《墨白小說研究》里,這些篇目都沒有涉及。
簡單發(fā)表完對宏志《墨白小說研究》的閱讀思考,接下來,我想就墨白小說研究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大家知道孫方友和墨白是從潁河鎮(zhèn)走出來的兄弟作家,他們的社會背景、生活背景、文化淵源大致相同,但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卻迥然不同,作家孫方友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出《陳州系列》和《小鎮(zhèn)人物》系列新筆記體小說,墨白的小說則帶有明顯的先鋒特征,基于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將作家孫方友和墨白進行對比研究,不僅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論題,而且對在相同地域的作家能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提供了證詞。
在祝賀宏志的《墨白小說研究》出版的同時,我也向諸位老師匯報一下我對墨白小說的關注。我花了三年時間結合墨白的小說,寫出了30萬字的評論《精神診斷書——墨白小說的政治閱讀》。我的著重點可能和宏志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我更為關注國民性丑陋所引發(fā)的精神疾病及長期折磨中國人的命運枷鎖的社會根源。通過對墨白小說的研究與寫作,我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充滿挑戰(zhàn)性的游戲之旅。
諶洪波(河南大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今天真是獲益匪淺。去年我們社在出版這部《墨白小說研究》的同時,還出版了墨白老師的作品自選集《夢境、幻想與記憶》,是“新人文”叢書的一種。這本書我也接觸了一段時間,我們社有一個情況,就是每本書稿要等我們總編室分發(fā)下去,可是墨白老師的書稿來了之后,有很多人報名說我要讀這本稿子,這就是墨白老師作品的價值所在。在出版過程中,這本書從整個形態(tài)制作到封面的設計我們都下了一番功夫,包括開本和板式我們都借鑒了一些中外書籍,張云鵬社長很關心墨白老師的著作和宏志老師的這本書的出版,我們的責任編輯就這本書的封面和形態(tài)展示也給作者做了溝通,下了很多功夫?,F(xiàn)在在座的各位老師都是大家,以后出版的作品可能很多,也希望對我們社圖書的架構和分配提一個意見。最后希望各位老師多多關注河南大學出版社,我們也會服務好,有什么情況可以和我聯(lián)系,謝謝!
王小朋(《牡丹》雜志主編):我贊同延文兄的觀點,建立價值體系并使之具備明確的指向性是評論家和研究家的責任所在。換句話說,由于評論家的寬容和怯懦導致了當前文學廢品的大量產(chǎn)生。在我的概念里,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文學理論、文學評論以及文學研究的發(fā)展狀況和文學的發(fā)展狀況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宏志兄的這本書我非常欣賞,作為文學豫軍的組成部分,文學研究、文學評論也是不可或缺、甚至是尤為重要的。
我還是要跟宏志兄再探討一下,我跟您有一個觀點是非常契合的,墨白的作品是一個很開放的體系,如果我們把一些文學理論引入進來的話,發(fā)現(xiàn)它是需要讀者來參與共同完成這部作品的。所以,我覺得墨白老師是非常具有文體自覺的一位作家,所以他的文學形式應該是我們首先拿來研究的。我和孟老師的觀點很相似,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鳛橐粋€重點呢?
還有一點不足,我覺得這本書缺一章明確的作家研究。你在書中引了一些墨白老師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經(jīng)歷,但是沒有做系統(tǒng)的闡述。他有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這些東西直接影響了作家的世界觀,而世界觀會映射到文學作品中,所以作家研究是作品研究的重要補充。
最后,我對宏志兄表示敬佩,為一個作家的文本做如此系統(tǒng)的研究,確實值得我們敬重。
萍子(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我今天是來學習的。這么多優(yōu)秀的評論家坐下來研討宏志的《墨白小說研究》,我聽得很認真。這本書我讀得也很認真。通過讀這本書,通過這個研討會,我有兩個比較大的收獲,一是對墨白的作品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比較深入的了解,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墨白小說創(chuàng)作的價值。此前墨白兄的作品我讀得不多也不全面,就想借這個機會補一下課,這個目的基本上達到了,而且對我產(chǎn)生了一個激勵,就是我接下來會盡量多地拜讀墨白的作品。再一個收獲就是通過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宏志是一個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他展現(xiàn)出來的素養(yǎng)讓我們對他充滿期待。一開始從事這個工作就能夠有耐心拿三年的時間認認真真地研究一位作家的作品,說明他一是有發(fā)現(xiàn)的眼光,二是有務實的態(tài)度,三是有做學問的定力。更重要的是他有發(fā)現(xiàn)的眼光,能夠發(fā)現(xiàn)所要研究的對象。剛才大家談到很多青年評論家剛入門的時候選擇墨白作為研究對象,宏志不但選擇了墨白,而且毅然選擇對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進行整體研究。我覺得這是非常有眼光的,因為墨白的創(chuàng)作值得這樣認真系統(tǒng)的關注,希望這個工作持續(xù)地做下去。將來這個研究方向應該是非常廣闊的,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這本書結構嚴謹,探討比較深入,語言也比較好讀,看得出作者是抱著真誠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來進行研究的,可以說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endprint
另外,我想談一談對文學批評的理解和期待。作為作家,我覺得文學批評特別重要。剛才評論界的朋友談到文學批評的現(xiàn)狀也不太滿意。事實上對于作者、讀者和整個社會來說,評論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了解國外作家寫完作品,他的事就完成了,接下來是出版社把書出版。讓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夠和讀者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有三個方面,一是出版社不斷的召集和讀者之間的讀書會,一定要把這本書送到讀者面前,放到讀者面前,另外一個就是評論家的評論,國外大多是獨立的評論家,他們有自己的粉絲,等著看他們的評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媒體。像《大河報》的黎延瑋從來不缺席,但這樣是很少見的。
最后我想給宏志提一點建議,我覺得在這本書里你是盡可能想保持中正的立場,但是你之所以要研究一個作家的作品,你一定是對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我首先是喜歡和熱愛才會去做這個研究,事實上我們的態(tài)度也不必要那么嚴謹,那么冷靜,那么中立,你不需要解釋,你不需要擔心我自己對作家有熱情,我的評價會不會不太公允,我覺得你不需要有這個擔憂,可以再熱情再開放一點,那樣會更好。謝謝!
何弘:對評論家給予了充分的鼓勵。今天上午我們這個會雖然人不是很多,但是討論的還是比較充分的,對評論研究的一些方法以及觀點進行的交流,還是非常深入的,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文學院會和高校系統(tǒng)做研究的人員充分合作,共同把這件事做好。我相信這對高校的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對創(chuàng)作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不是說我們搞了一次批評,搞了一次研究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多大的提高,但是對良好文學生態(tài)的建立還是很有意義的。最后我們請宏志發(fā)表感想。
劉宏志:首先是感謝,我這個不成熟的小書勞動這么多老師、朋友過來,我很感激,他們從開封、洛陽、上街跑過來,外面還下著雨,很感動,非常感謝。其實我覺得這本書不足以勞動大家,對不住大家對我的熱情。大家對我也有很多謬贊,比如說你們夸我踏實,三年寫一本書,其實不是踏實,是我自己學問不夠。說起來也應該感謝這本書的書寫,應該說我這本書的書寫過程也是我個人的成長過程。正是通過寫這本書,我開始系統(tǒng)地思考關于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的很多問題。當然大家從這本書中也看到我的成長過程了,剛才好幾個朋友都說這個結語寫得很好,這個結語是最后寫的。墨白老師是一個理論上非常自覺的作家,所以,對他的作品的研究過程,也是我對很多理論問題思考的過程,所以,這本書讓我系統(tǒng)地思考了很多問題。我會把大家對我的夸獎當作對我的鼓勵,下面我繼續(xù)努力,謝謝大家!
何弘:再次對各位表示感謝!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