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相關的概念,有些教師對概念教學重視不夠,或者是在概念教學中沒有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上沒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導致概念教學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就如何增強概念教學的效果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影響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一些因素
影響物理概念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學生固有的知識或意識體系的影響,在學習物理之前,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對于一些知識,他們已經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固有看法,不管這種看法是對,還是不對,這些生活經歷和體驗將會對學習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比如說物體的動與靜,在學習物理之前,普遍認為物體本身有運動才叫動,不運動就是靜止。物理中的動與靜是相對的,是通過參照物來體現(xiàn)的,學生受原有認識的影響,對物理學中動靜概念的學習,自然會覺得有點難以理解。
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或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也是影響概念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物理概念是抽象的,但所體現(xiàn)出來的本質卻是具體的,是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現(xiàn)象。如果學生不善于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相應的物理現(xiàn)象,不積累一些感性認識,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困難的。另外,相似概念沒有得到及時的總結和理清,也會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
二、增強物理概念教學的一些方法
1.幫助學生掃清原有知識經驗中的障礙
學生對一些生活經驗的認識,在他們的頭腦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特別是一些片面或錯誤的認識,對物理概念的學習將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這種影響,要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講授是不夠的,要讓學生放棄原有的認知和體驗,就要引導學生暴露并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認知錯誤,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覺地拋棄原有的錯誤認知,重新接納科學的概念。比如說摩擦力,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人們對摩擦力也有自己的認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摩擦力就是阻礙物體運動的一種力,要運動得快,摩擦力當然是越小越好。那么,能用這種認知來解釋為什么我們的鞋底要有花紋或條紋嗎?為什么要增大鞋底的摩擦力呢?摩擦力大了,不是會影響我們走路嗎?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有的認知在這個時候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就能讓學生對摩擦力的概念有進一步的正確認識。
2.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知識的學習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感性認識可以作為理性認識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多方面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那榫常鰪妼W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比如說在課堂上可以通過一些視頻,來回放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或鏡頭。比如說在學習浮力的時候,可以播出一些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一些鏡頭,如氫氣球會浮在空中,游泳時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鴨子在水中游泳,輪船在水中航行,木塊漂浮在水面上,等等。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情形的回憶和聯(lián)想,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浮力的概念。
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實驗來增強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實驗主要就是通過一種現(xiàn)象來詮釋一個概念,學生對現(xiàn)象的觀察可以增進感性認識。比如說在切割磁感線運動實驗中,教師在用導體切割磁感線時,使得電路中的燈泡發(fā)光。通過這個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被研究的現(xiàn)象上,讓學生思考燈泡的亮暗程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產生這種物理現(xiàn)象的條件是什么。只有以這樣一些感性認識為基礎,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理解動生電動勢的物理概念。
3.明確概念的內涵外延
物理概念的內涵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出的本質屬性以及具有這種屬性的一些對象。比如說力,它是指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在學習力的概念時,除了內涵,我們還要對它的外延有足夠的了解,比如說重力、彈力、摩擦力、電磁力等。這些都是力的一種體現(xiàn),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時,還要分清各種相關的物理量,這樣學生才不會把相似的概念混淆到一起。對于那些相似的概念,教師更要注重說明,加以區(qū)別。可以采用一些列表的方法來進行類比區(qū)分,讓學生對不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典型的例證來引出物理概念,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是學好物理知識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有這樣的意識,對概念的教學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并能夠重點把握好概念的教學。對于一些影響概念教學的因素,教師應采取針對性措施,讓學生從根本上對物理有個正確的認識,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