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長明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物理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升其思考、交流、表達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優(yōu)等生的幫扶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但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教學的效率。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措施
高中物理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知識素養(yǎng),為今后的知識創(chuàng)新和應用打下良好基礎。而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式教學往往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無法對其真正產生興趣。因此,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基礎理論,還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躍性,將基礎知識與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使其對飛速發(fā)展的世界有一個客觀認識,建立起有效學習的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組合作教學成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開拓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常規(guī)組織形式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模式避免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教師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和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師生要以“有效學習”為共同目標,這樣才能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
1 存在的問題
目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xiàn)象。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機不當。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結果由于時機不當,收效甚微。
2.分組不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能實現(xiàn)優(yōu)化組合、優(yōu)勢互補。
3.規(guī)則不明確。在課堂中,經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xiàn)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
4.時間不充足。教師呈現(xiàn)問題后未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5.評價片面。開展小組活動后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小組代表發(fā)言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的發(fā)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
2 解決的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研究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選擇適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shù)拇螖?sh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帶有一定挑?zhàn)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近“最近發(fā)展區(qū)”。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fā)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一節(jié)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shù)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2.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一般以4- 6 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梢允墙M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
3.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2)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xiàn)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4.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要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其次,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fā)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5.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xié)作情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