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偉
(哈爾濱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行業(yè)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而路橋技術的發(fā)展對整個建筑行業(yè)的影響尤為巨大,相對于國外發(fā)達國家而言,我國對路橋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這也導致了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地基處理時,應借鑒國外成熟的施工工藝,補足自身的不足。
要想使路基具有優(yōu)良的力學強度以及耐久性,就必須重視對路基填料的施工,特別是在進行一些施工要求很高的道路橋梁工程,如跨江大橋以及國家級主干道高速公路的施工,更是對路基填料有著較高的要求。
在進行路基填料施工中,首先要進行的是選擇適當的填料,而路基填料在加工生產過程中由于要受到本身成分以及生產批次的差異,本身質量上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選擇路基填料之前需要考慮到本身工程的設計標準和建設施工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1]在填料層厚度的選擇上,主要應考慮路基的承壓能力進行確定,應根據路橋建筑所要承受的最大載荷來確定填料層的厚度,應做到填料層的最小厚度能夠滿足路橋建筑長期滿載的需要。而在實際施工中,通常將填料層的厚度做到略微大于設計厚度,同時還應注意填料時的均勻性和過渡性。
之后要進行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路基的壓實處理工作,進行路基壓實處理的好處就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基的抗壓能力以及讓路基具有更好的抗?jié)B能力,為了獲得更好的額壓實效果,可以施工大噸位的壓路機,這也是保證壓實質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密實度的確定上,應根據填料性質和要求加以確定,并根據機具的性能對松鋪厚度進行確定[2]。
在進行路基的碾壓前,需要使填料層保持平整,將多余的石塊、磚塊以及垃圾清理干凈,然后需要進行的是對填料層含水量的確定,當填料層含水量過多時,需要加以干燥。進行碾壓時可采用靜壓法碾壓適當時間,之后可以換用振動碾壓操作進行進一步的壓實。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種多樣,相當一部分地區(qū)經常要受到重大自然災害的威脅,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相對而言,水的侵蝕作用是對路基損害程度最大的自然因素,特別是在降水量較多的南方地區(qū),此種侵蝕作用更加明顯[3]。這也就凸顯了對路基進行排水工作的重要性。在現階段的路基排水施工中,坡度法是材料最為普遍的施工工藝。將路橋的路基中心建造的比較高,兩邊比較低,形成一定的角度,從而將路面積水排出去,此外,也可以在路側修建排水池或排水管道使排水效果更加明顯。需要特別注意的時,在路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表面出現裂縫的情況,這也減弱了路橋的抗?jié)B性能,因此,對路橋表面裂縫進行及時的修補處理就成為了路基防水施工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為道路橋梁的相互間連接部位,路橋過度段的施工就成為了路基施工的難點,現階段的路基過渡段施工中,經常會出現部分沉降現象。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路面工程的施工中,應做到搭板和橋面上的面層在結構上和厚度上保持一致,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沉降差[4],在進行地基的處理方面,國內所采用的工藝發(fā)展已經趨于成熟,有多種施工工藝可供選擇,施工單位在選擇何種施工工藝時,應該對每種工藝的優(yōu)缺點進行綜合考慮,結合工程地基的具體情況和工程的要求進行選擇,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路基的各項使用性能,提高路基的承載能力,減小沉降,縮小橋臺與路堤的沉降差;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臺背排水處理的環(huán)節(jié)中,應盡量降低臺后填料層的含水量,根據當地的年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地下水水位的變化情況等因素進行施工方案的確定。
在進行施工質量的控制環(huán)節(jié)中,首先需要加強對原材料的管理工作,這是因為原材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路橋建筑的整體質量,應遵守選購標準加以選購。在之后的質檢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將一套完善的質量檢驗體系引入到其中。在現代道路橋梁工程路基施工領域,各類施工技術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技術層次也參差不齊,各有短長。在實際的施工操作中,施工人員應該對工程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施工科學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方案,從而徹底的提高施工質量。
在地基土遭到破壞時,使用方夯實法能夠產生很多微小的徑向裂縫,徑向裂縫放能夠及時的排出孔隙水,并且經過處理后的土壤,土體得觸變性會顯著增強,夯實法的優(yōu)點較多,除了便于施工、縮短工程時間,而且適用的土體范圍大。
總結:
在我過現代工民建筑的施工過程中,由于軟土地基的強度低、含水量大、滲透性差、壓縮性大等特點,以上因素都會導致公路路面下沉或凸起、路面不同程度開裂以及路基滑移等病害現象的發(fā)生,嚴重時還會導致橋梁的坍塌,影響了建筑施工質量,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導致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損失,可以說對地基施工的質量已成為制約我國道路橋梁建設的主要因素,目前所研究出不同的施工工藝對增強軟土地基強度有著顯著的效果,通過將各種技術相互嫁接、移植和交叉滲透,最終獲得更好的效果,最終獲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余紅軍.道路橋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其控制分析[J].科技風,2010(23).
[2]覃維祖.高強混凝土與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與澆筑[J].建筑技術,1999,30(1):17~18.
[3]甘杰文.關于預防和減少軟土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0).
[4]徐達暉.論公路橋梁工程中橋涵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