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華 王敬 程文超
摘要:對重慶市萬州區(qū)某動物醫(yī)院接診的犬瘟熱病犬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診治情況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犬瘟熱;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1-0024-02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重慶市萬州區(qū)某動物醫(yī)院接診了111例病犬,有70例出現體溫升高、眼鼻有分泌物、咳嗽現象。經診斷,53例診斷為犬瘟熱,占發(fā)病率的47.7%。對診斷為犬瘟熱的犬及時用抗血清配合抗生素及輸液療法進行治療,53例病犬中有39例治愈,14例死亡。死亡的犬大多是沒有注射疫苗且送診比較晚。現就該病診療情況報告如下。
1 發(fā)病情況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接診的111例病犬中,有53例診斷為犬瘟熱,占發(fā)病率的47.7%。其中純種犬比雜交犬發(fā)病率高,2月齡至1周歲以內的犬比其他年齡的犬易感。53例感染犬瘟熱病毒的犬,發(fā)病年齡在1月齡以內的有3條,都為沒吃上奶的仔犬,全部死亡。發(fā)病年齡在 2月齡至1歲以內的有46條,死亡11條,其中以2~4月齡的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11條死亡犬中有8條是2~4月齡的犬。1周歲以上的犬很少發(fā)病,即使發(fā)病也比較容易治愈,4條發(fā)病犬通過治療都康復了。
2 臨床癥狀
犬突然發(fā)病,眼、鼻流出清亮液體,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溫高達40 °C以上,持續(xù)數天后降至正常溫度,精神食欲有所好轉,2~3 d后體溫升至40 °C左右,呈現雙相熱型,病情進一步惡化。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犬的眼、鼻分泌物由漿液性轉變?yōu)轲ひ耗撔苑置谖铮晴R干裂,眼結膜和鼻黏膜發(fā)炎。病犬咳嗽、打噴嚏時鼻孔周圍混有血液。病犬張口呼吸,由胸式呼吸逐漸變?yōu)楦故胶粑?,呼吸加快,病情惡化時呼吸變慢。病犬出現消化不良,初便秘后下痢,常伴有嘔吐發(fā)生。大部分病犬后期出現神經癥狀,如肌肉抽搐(以咬肌顫動最為常見),后肢癱瘓,轉圈運動,個別病犬足墊變厚,下腹部和股內側皮膚上出現米粒大丘疹,出現此癥狀多預后不良。晚期病犬全身衰竭,脫水,口色蒼白或紫色,舌伸出后不能收回,病犬呻吟,昏迷后死亡。
3 剖檢變化
犬瘟熱是一種泛嗜感染,病變分布范圍廣。對病死犬進行剖檢,出現上呼吸道黏膜和支氣管黏膜充血、腫脹,被覆有膿性卡他性分泌物。肺臟有瘀血、充血、水腫,切面流出血性泡沫狀液體,肺部出現明顯的壞死灶。消化道上的黏膜充血、腫脹、腸系膜淋巴結和腸黏膜淋巴結呈髓樣腫脹,胃、腸黏膜呈卡他性炎癥,并伴有糜爛和潰瘍灶,腸內有黏液和血液,有明顯的壞死灶。脾腫大,肝、腎瘀血、有壞死灶。腦和脊髓腫脹。
4 診斷
4.1 實驗室診斷
刮取病死犬膀胱黏膜上皮溶于生理鹽水中,涂成薄片,自然風干,用甲醇溶液固定3 min,涼干后用蘇木紫溶液加溫染色20 min,水洗后再用0.1%的鹽酸溶液處理2~3 min,水洗,用1%的伊紅美藍溶液染色5 min,用濾紙吸干后油鏡下檢查,細胞核呈淡紫色,在玫瑰紅的胞漿中可見紅色包涵體。
犬溫熱病毒檢測試紙卡診斷:用生理鹽水沾濕的棉簽收集病犬眼部分泌物,充分在試管中攪拌稀釋;靜置5 min,用一次性滴管取上清液;緩慢逐滴加入3~5滴混合液于加樣孔中,5~10 min后判斷結果。53例疑似犬瘟熱病犬用犬溫熱病毒檢測試紙卡診斷全部呈陽性。
5 治療
5.1 治療原則
消除致病因素,防止繼發(fā)感染,增強抵抗力。
5.2 藥物治療
對于犬瘟熱,通??刹捎靡韵炉煼ǎ孩侔? mL/kg的劑量皮下注射抗犬瘟熱血清,每天1次,連用3 d。②靜脈補液:先用100~150 mL的生理鹽水、氨芐西林、地塞米松等進行靜脈輸液,再輸5%的葡萄糖液150 mL,其中加有ATP 2 mL,乙輔酶A 100 IU,維生素C 0.2 g。連用3~5 d。③肌肉注射安痛定0.7~1.0 mL ,復合維生素B 1.5 mL。④對癥治療:有嘔吐現象的用胃腹安,有下痢現象的用鞣酸蛋白或藥用活性炭止瀉,有血便的用止血敏或Vk,有神經癥狀的用50%的甘露醇靜脈注射,直到病情得到控制。
6 小結
(1)犬瘟熱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死亡率相當高,定期注射疫苗是預防該病就有效地方法。其參考免疫程序為幼犬2~3月進行第一次疫苗注射,以后每隔2個星期加強免疫1次,連續(xù)2次;以后每年注射1次。
(2)臨床上部分犬瘟熱患犬癥狀不典型,易與犬細小病毒性腸炎、犬傳染性肝炎、感冒、鉤端螺旋體、狂犬病及犬副寒等傳染病發(fā)生混淆,應注意鑒別;最好結合實驗室診斷,犬溫熱病毒檢測試紙卡診斷法簡單易行,適合寵物醫(yī)院使用。
(3)犬瘟熱需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提高治愈率。筆者接診的53例犬瘟熱病例中14例死亡病例送診都較晚,接診時已經出現犬瘟熱晚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