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瀾+王大保
當我教完《我最好的老師》一文時,我就不斷地問自己:“你做到了嗎?”“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不要迷信于書本,也不要迷信于權威”,在科學上要不斷質疑,善于獨立思考,要有懷疑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創(chuàng)新素質中最基本的態(tài)度之一就是質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要系統(tǒng)訓練,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思想的翅膀,激勵他們敢想、敢問,讓思想在閱讀中閃光。
任何時代的進步,任何創(chuàng)造的開始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實踐,沒有實踐就不會進步。如何把“沒有”變成“有”呢?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于懷疑顯得至關重要,以下是我的淺見。
1.教師轉變思想,重視學生的提問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由樹上的蘋果掉到頭上提出問題:“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后為什么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他方向掉呢?”后來,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梢姡釂柺撬季S的導火索,是內驅力,它能使求知欲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孩子是富有靈氣的,每一個問題都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與想象力。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量化分析,以鼓勵性語言使他們敢問。但在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中卻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不愿或不敢讓學生質疑,學生更不想質疑或不會質疑。要想有所突破首先必須轉變觀念,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體驗,在閱讀教學時鼓勵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師生相互質疑釋疑來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閱讀能力。記得一次觀看示范課《掩耳盜鈴》,教師總結道:“這個人想把耳朵掩住,就聽不到響聲了,他的想法是錯誤的,做法是愚蠢的。我們不應向他學習?!边@時坐在后排的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認為那個人的想法是對的,做法是錯的。如果他把主人的耳朵掩住,叫另一個人去偷,不就行了嗎?誰叫他捂住自己的耳朵呢?”老師聽了頻頻點頭,連聲稱贊他說得好。從這里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善于思考,不唯師,敢質疑,同時也說明只有教風民主,寬容學生,學生才有可能積極思維,敢于質疑且善于質疑,并提出自己的最佳想法(盡管實際上不一定最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質疑并非由教師一人即席作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寬松、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潛力,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去說、去做。
2.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讓學生有問可提
好奇心就是人們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滿足心態(tài)。教師應根據(jù)教育目的和學生成長需要精心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具有新奇性、變化性與神秘性的物質環(huán)境。它容易引起學生情感與認知的傾向性。教師應及時觀察學生行為變化,并及時提供支持性材料,以提高學生的好奇心水平。在觀摩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課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喜歡用這一招。如一位教師教《“紅領巾”真好》時,向學生發(fā)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什么問題?”學生一聽來了興趣。
學生甲:我想知道“紅領巾”是指什么?
學生乙:為什么說“紅領巾”真好呢?好在哪里?
學生丙:為什么“紅領巾”要加雙引號呢?
……
學生著實興趣很高??梢娂ぐl(fā)了學生內心的提問欲望,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還很多很多,這不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嗎?
3.讓學生善問的方法
首先,聯(lián)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個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給予學生多種資源刺激。資源包括教學掛圖、實物、多媒體技術、課外書等。學生積累的表象多了,他的內心受刺激的東西就多了,自然而然會產生一些疑問。最后,重視學法指導,養(yǎng)成提問習慣,在班上開設問題箱,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什么疑問都可以把問題投入問題箱,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提問興趣。當然,不要急于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應通過及時點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
總之,“師問生答”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如此下去我們培養(yǎng)的將是海綿,而不是篩子。只要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就會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課堂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