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梅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改革也隨之不斷趨近完善,教學活動也從原本的枯燥乏味轉變成今天的豐富多彩,到如今,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一項創(chuàng)造性價值高并復雜的勞動。在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其教學內容存在很多具有潛在價值的生成性資源,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充分把握并利用好這些資源,則會成為教學中的一大遺憾,因而充分運用課堂生成資源是教好這門課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生成性資源 形成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到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味灌輸式的教學已經難以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尤其在擁有非常復雜動態(tài)生成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豐富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使得動態(tài)生成模式在課堂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并完善。
1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多用以教師與學生互動為主題而展開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出現(xiàn)生成性資源的概率則可以大大增加,若教師難以充分有效的利用這些生成性的資源,那么無疑會在教學過程中留下遺憾的同時又錯失了同學生深入交流的機會。
因此在這整個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反思就變的尤為重要,教后反思作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跳板,通過對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總結分析以及反思,則下一次的課堂中教師同樣可以充分利用這種生成性的課堂資源,并且將這種利用逐步發(fā)展同時以充分完善。
另外,教后反思不僅僅是要反思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點,同樣對其中的成功點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反思。在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也會常常伴隨著意料之外精彩的產生,甚至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產生某種非常自然的成功之處,使得生成性資源成為整節(jié)課堂中的亮點,對此,則更需要教師將這些成功點一一記錄下來,隨后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反思和總結,亦能使其成為之后教學生活中非常有利的參考。
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形成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形成是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中隨機出現(xiàn)的某一些教學啟發(fā)為切入點,以教師的積極引導為基礎,并在師生互相配合下去完成的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突發(fā)狀況應變能力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操作能力的教學模式。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行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在拋磚引玉的同時引導學生操控課堂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翁,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在面對教學中的難點以及突發(fā)點時,對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起到了一定的挑戰(zhàn)作用,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更多傾向于實踐操作,并且因為這門課理論性強的特點、在學生成績考核中不占比重,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更容易產生消極抵觸的情緒,從而失去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充分利用生成性教學提升學生對這門課程實踐操作的新鮮感,不斷拉近小學生同這門課程的距離。
另一方面,在小學信息技術生成性教學的形成過程中同樣存在著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角,這就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以及職業(yè)道德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內容大多是教案編排內容,教學模式固定,偶爾的課堂活動也難以真正達到預期效果,久而久之更會大大減弱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充分對待課堂設定以及生成資源的固有聯(lián)系,靈活掌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各種或好或壞的效果反饋,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特點并展開積極的教學引導。
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運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的不斷重復,并且能夠靈活的在此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及方法。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中,把握生成性資源的不斷積累,對其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另外,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還應當注重用多種方式方法加強對課堂學習氛圍的渲染,同樣對這其中教學資源的不斷積累,則可更有效的幫助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形成自己獨有的創(chuàng)新模式,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則是更多的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中所授知識點效果回饋是否到位,對此更是要求教師加強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搜集意識,同時能有效的對課堂生成性資源進行篩選分析與總結。
另一方面,在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過程中,還應當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在不斷挖掘有價值的生成資源的基礎上,更應當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實踐操作效果,是否將生成性資源充分有力的利用好,則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整個評價機制的建立中,首先要注重這個評價機制的可行性以及是否人性化,從而起到讓小學生更好接受這種評價機制的目的,再則,是要求這種評價機制充分了解學生發(fā)展需求,對教學生成資源的質量進行有力監(jiān)督,最后,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這種評價機制還應當注重對象和主體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4總結
到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邁進嶄新的信息時代,因而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已經成為小學生入學的必修課,是為適應時代發(fā)展打下的堅實步伐,加強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是信息技術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使命??偠灾谶@門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其中的課堂生成性資源教師應當不斷反思、積累,從而生成出獨具自己特色的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 高玉珠,戴心來,宮風云.探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教學的構建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2).
[2] 陳力.預案·生成·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生成性”課堂教學策略探微[J].學科教學探索,2005,(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