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摘要】《中國青少年科普活動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技教育應以實踐操作、游戲等形式感知身邊的自然現象,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注重幼兒科學的個人生活行為和習慣的培養(yǎng),從中受到科學技術的熏陶和體驗。恰切的科技活動內容與科學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幼兒科技活動有效性的前提。為了提高幼兒科技活動的有效性,筆者和同事們一塊開展了“融匯心理素質教育 提高幼兒科技活動有效性”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略作匯報。
【關鍵詞】幼兒科技活動;心理素質教育;有效性;原則;實施途徑
一年多的探索使所有參加實驗的教師充分體驗到了科技活動與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素質整合的奇妙效果,也感受到了心理健康對幼兒科技素質、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促進作用,提高了教師的整體水平。現在談談筆者的一些感受。
一、幼兒科技活動中融匯心理素質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1、生活化原則。幼兒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兒的認識是與具體事物密切相聯系的。幼兒的這種認知特點,決定了我們對幼兒實施科技教育必須堅持生活化的原則,即通過一些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來對他們實施教育。但有的教師往往喜歡實行“拿來主義”,或照搬照抄現成教材教參,或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fā)選材,而不看或很少考慮所講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體驗,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結果,費了很大勁而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不大,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筆者認為,凡是幼兒能見到、可觸摸、易理解的東西,只要沒有危險性,都可作為幼兒學習的內容。
2、自然化原則。幼兒科技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喜歡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積極情感。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其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幼兒多與自然接觸,讓他們直接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探索,直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奧妙。改變以往“‘閉門造車一關起門來設計,關起門來教,把幼兒放在一個狹小的人為的環(huán)境里進行教育”的現象,更應充分體現自然教育的特點,多一點自然,少一些人為。
3、家園相結合原則。家庭教育以其“生活中教”的鮮明特點,在幼兒科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事情,有些是在幼兒園所不能遇到的,若家長能把握時機,及時進行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家長座談會及家園聯系冊等辦法普遍提高家長對幼兒科技教育意義的認識,增強家長們的教育責任感,調動他們支持和參與幼兒科技教育的積極性。
二、融合心理素質教育開展科技活動的實施途徑
開展幼兒科技活動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觀察、實驗、發(fā)現、操作、種植、飼養(yǎng)、勞動等方法,通過多種教育手段相互配合來完成。幼兒科技教育活動也不是單科或獨立進行的。它必然與語言、音樂、繪畫、計算等有機結合,綜合地進行。而其中尤以孩子親身參加操作實驗為最重要。
1要注重在操作、實驗中觀察與發(fā)現。隨著季節(jié)變化,可以組織幼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組織實際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話說:“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即使3一4歲的幼兒,當他自己種下一粒種子,在教師指導下,經過澆水、照料,是能把種子種活的。由此,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細心耐心、認真負責的精神,并獲得種植的簡單知識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與發(fā)現。在幼兒身邊有許多科技事物,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科技啟蒙教育。如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搬動一些物體,怎么才能省勁呢,這時啟發(fā)幼兒運用平常觀察到的吊車、杠桿,學著找最省勁的辦法。
3、要注重在游戲中觀察與發(fā)現。游戲是幼兒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同樣要十分重視游戲的方法。如可運用接龍、配對游戲,找缺損游戲,找相同點,找不同點,摸箱游戲,貼絨布景游戲等進行科技教育。
4、要注重在勞動中觀察與發(fā)現。我們還可以組織幼兒在觀察成人勞動和自己參加勞動過程中進行觀察與發(fā)現,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動、植物時就會觀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濕,有的植物喜陰,有的植物會爬蔓,有的植物會開花等等。
三、注重發(fā)揮心理素質中的情感教育的效應
情感是人的心理機制,是一種最強的內動力。情感教育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幼兒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在科技教育中,更離不開情感維系,因為積極的情感能使人對某種事物充滿愛而去求知,消極的情感則會使人對某種事物充滿厭惡去極力排斥,為此,采用不同方法,利用各種教育手段,把幼兒的情感在科技教育中充分調動起來,是極為關鍵的。
1、以疑激情,啟迪求知情感。幼兒好勝心強,喜歡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設懸念,提煉有深度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氛圍,讓幼兒在“有限”中追求“無限”。因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幼兒在認識過程中最討厭的就是“不過如此”的感覺,這種感覺阻礙了幼兒進一步的認識,削弱了幼兒認識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設置一些問題,讓幼兒有“不如此”的心理感覺。
2、以趣激情,誘導樂學情感。“樂學、愛學”,是幼兒的內動力。皮亞杰說過:“幼兒是最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才能有效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币虼耍覀冞x擇科技教育內容時,要從幼兒身邊的科技入手,以興趣來激發(fā)樂學、愛學的情感。
3、以愛激情,講究和諧情感。從心理學角度看,科技教學過程也是交流過程,教師之間的情感是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把感情的紐帶拋向幼兒,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不時點燃幼兒的情感火花。眾所周知,師幼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科技教學優(yōu)化的首要條件,這種情感不能依靠灌輸,而需要教師耐心地用誘導、鼓勵的語言,把微笑帶入課堂,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去激勵幼兒,使其精神為之振奮。其次老師真誠的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幼兒感到老師和大家想在一起、學在一起,是學習中的親切伙伴,這樣不但使幼兒容易接受教學內容,成為推動幼兒深入探究和促進思維發(fā)
展的動力,而且也保護和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尊和自信,贏得了幼兒對老師的愛戴,使教與學“同頻共振”,促進了師幼情感的共鳴。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注意科技活動與其它領域及活動的有機結合與滲透,發(fā)揚、鞏固科技活動的成果。這樣多方位的進行,才能使幼兒真正形成健康的、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才能使幼兒真正達到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
其次,鑒于目前幼兒教師的科技意識比較缺乏的現狀,需要建立全國的幼兒教師培訓網絡,在職前學習中開設“幼兒科技活動”必修課,畢業(yè)前到幼兒園進行幼兒科技活動的實習,加強理論研究,真正做到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學以致用;加強職后培訓,培訓內容要經常更新,防止脫離實際,還要防止培訓中的應試行為。
參考文獻:
[1]劉莉.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施原則[J].基礎教育研究,2000(S1)
[2]裴璟.建立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體系[J].甘肅教育,2007(03)
[3]唐淑玲,范文堅.家園同步科學教育初探[J].教育導刊,2000(S3)
[4]劉占蘭.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J].學前教育,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