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道家學說中,“五行”是構成世間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這五種元素不但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同時每種物質都能夠通過一種顏色來表示。視覺傳達文化起源于千年之前,并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充實和變化。相對西方國家而言,我國在色彩運用方面更貼近大自然,這與五行學說有不可分割的關聯(lián)。靈活運用五行所代表的顏色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不但可以為設計師開啟一扇嶄新的靈感之門,還可以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五行學說走向世界。
關鍵詞:五行色彩 視覺傳達 應用方式
一、前 言
五行學說是中國道家學派提出的一種造物論。道家認為,世間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同時五種元素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聯(lián)。在藝術領域,五行代表著白、青、黑、赤、黃五種顏色,將這五種顏色相互混合,就形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五行色彩是我國傳統(tǒng)的五種原色,與世界公認的三原色既有共性也有差異[1]。五行原色中蘊含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觀念在藝術中的折射[2]。本文筆者主要介紹五行原色對現(xiàn)代視覺傳達創(chuàng)作的指導價值。
二、青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青色對應五行中的木,屬于草木之色。在視覺傳達中,青色代表生機、活力與清新。青色的應用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青色所代表的顏色十分豐富,其中常見的顏色有綠色、藍色、青紫色、藍綠色等。綠色代表著春回大地、草木繁盛的景象,是一種充滿生氣的色彩。同時,青色也是竹子的顏色,竹子在我國古代文學中,既代表了竹筍萌芽的鮮活清新,也代表了虛懷若谷的優(yōu)雅恬靜,因此綠色既極富有生機又擁有歷史的厚重感。同時,青色也代表了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含義,由此可知這種顏色源于藍色,但比藍色更為幽深、更接近黑色。
在古代勞動人民的心中,青色是春季的象征,代表萬物復蘇、生命萌發(fā),因此青色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青色是一種純粹的顏色,單純而開朗,同時也隱含著冷靜沉著的格調。受文化和思想觀點的影響,西方國家對青色的看法與我國有很大的差異。在西方人的眼中,青色應劃分為冷色系,代表著永恒、沉著與冷靜、睿智。在歐洲古典文化中,青色還可以代表人類的理性和信念。而在我國的儒家文化中,青色是一種真摯、儒雅、淡泊、寧靜的色彩,因此古代的儒生常穿著青衫或使用青色的頭巾和腰帶[3]。
對于現(xiàn)在的視覺傳達設計來說,要想妥善運用青色首先要明確青色的性質,并對這種色彩進行定位,同時設計師要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進行色彩搭配。比如,中國馳名品牌農(nóng)夫山泉的商標就使用了青色,并將青色與赤色相互搭配,使兩種顏色可以相互映襯烘托,呈現(xiàn)出鮮活、健康、親近自然的品牌理念。這樣的設計理念正好與農(nóng)夫山泉推出的健康產(chǎn)品相吻合。將青色與紅色相互搭配,不但能夠使受眾感受到青色所代表的清新自然,同時還能感受到紅色的鮮活、奔放。
三、黃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黃色對應五行中的土元素,是大地之色。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黃色不但是土地的顏色同時也是代表皇權尊貴的顏色。在視覺傳達中,黃色能使人感覺到尊貴、高尚、大氣。軒轅黃帝是我國的中原文化的締造者、是中華民族最遠古的祖先,因此中國人又被稱為炎黃子孫。我國擁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黃色一直是帝王之家的御用顏色,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因此,在五行色彩中,黃色是最尊貴的顏色。明清兩朝是我國封建文明發(fā)展到頂點的時期,在這一階段,黃色與皇權同樣被推崇到了至尊、至貴的地位,并且還染上了政治色彩。比如,在清朝時期,皇帝會通過賞賜黃馬褂的方式來表彰功勛卓著的臣子。
而在現(xiàn)代社會,黃色同樣也能代表尊貴、榮耀和繁華。比如在對展廳、會場進行設計時,為了營造出尊貴、高尚的氣氛,設計師往往會運用黃色與黑色相互搭配,烘托出莊重、嚴肅的氛圍。又如,設計師在為一款奢侈品設計外包裝時,也可以使用不同基調的黃色相互拼接,創(chuàng)造出尊貴、高檔的感覺。此外,設計師在對豪華酒店的大廳陳設進行設計時,也可以選用金色、黃色或金橘色的窗簾、沙發(fā)、櫥柜、燈具裝點酒店。這樣顧客在進入酒店時,就能夠通過酒店的整體色彩搭配感受到酒店的格調。
四、赤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赤色即紅色對應五行中的火元素,是火焰之色。在視覺傳達中,紅色能夠傳達出喜慶、熱鬧、繁華的氣氛,還能代表勇敢、赤誠和禮教。在我國古代,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平民百姓對紅色都有一種異乎尋常的鐘愛。因此,在百姓的生活區(qū)域內,隨處可見紅色的裝飾物。比如,在店鋪開張、兒孫滿月、夫妻成親、父母大壽、慶祝節(jié)日時,大街小巷都會懸掛紅色帷幔和紅色的燈籠,以此來營造歡樂、喜慶、熱鬧的氛圍。而在民間工藝品制作中,也不乏紅色與其他色彩的搭配。比如,我國古代工匠在制作漆器時,會使用紅色與黑色來涂刷漆器,使漆器呈現(xiàn)出艷麗、絢爛的色彩,凸顯工藝品的質感。紅色在我國是一種十分普遍的顏色,這種色彩不但用于渲染實物,同時也會用于形容人或抽象事物。比如,古人常用紅顏來指代美艷多姿、善解人意的女子,用紅塵來指代紛紛擾擾的世俗生活。在中國勞動人民的心目中,紅色除了能代表歡愉、喜慶、熱鬧、活潑之外,還能代表富貴繁華與吉祥如意[4]。在節(jié)日來臨時,我國百姓會使用紅色的飾物來裝點門窗。例如,在元旦和春節(jié)時,百姓會在窗戶上粘貼紅色的窗花、在大門的兩旁粘貼紅色的對聯(lián)。我國人民除了會使用紅色來表達慶賀之情,還會使用紅色來表達對生命的熱愛、對國家的敬仰。例如,艾滋病的宣傳標志是紅絲帶,代表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維護。
紅色還是一種擁有無數(shù)變化的顏色,例如粉紅、橘紅、桃紅、紫紅都是從紅色中衍生出的相關色彩。不同的紅色在視覺上會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比如,人們在看到粉紅色時,會感到甜美、嬌俏、青春;而橘紅色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溫暖、愉快。此外,將黑色與紅色相互融合進行平面設計,能夠在視覺上給人沉穩(wěn)、莊重的感覺。
五、白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白色對應五行中的金元素,是金石之色。在視覺傳達方面,白色能夠給人帶來純凈、神圣的感覺,同時也代表了哀傷、悼念之情。在我國的詩詞文學中,“白”字與“素”字擁有相同的含義?!八亍笔且环N不經(jīng)外物沾染的純凈狀態(tài),正好與白色的清純無瑕相吻合。在《文心雕龍》中,“素”代表寧靜、虛無和空靈。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則代表善良、單純、圣潔。比如,西方的婚禮通常會使用白色的婚紗作為新娘的禮服,并在教堂中布滿白色的玫瑰,以此表示婚姻的莊嚴神圣。而在西方的油畫作品中,耶穌通常都穿著這白色的衣服,以此來樹立神圣不可侵犯的救世主形象。此外,在中國文化中白色還代表著蕭條蒼涼和超凡脫俗。因此,我國百姓在舉辦葬禮時會使用白色的帷幔來裝飾靈堂,以此來表示對先人的哀悼。
在現(xiàn)代視覺設計中,設計師通常會使用白色來表現(xiàn)純凈無瑕的狀態(tài)。例如,伊利、蒙牛等乳制品的外盒包裝都以白色為主,通過白色來表現(xiàn)牛奶的純白、健康。同時,許多設計師在為護膚品和化妝品設計外包裝時,也會使用白色作為底色。消費者在看到護膚品的白色外包裝時,會覺得這款產(chǎn)品十分清爽溫和。此外,醫(yī)院的白色外墻在視覺上會使人產(chǎn)生肅穆、安靜的感覺,而醫(yī)生和護士的白色制服也會使病人和家屬感到醫(yī)護人員十分專業(yè)、正直,并且非常注重整潔和衛(wèi)生。
六、黑色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黑色對應五行中的水元素,是江河浩瀚之色。在視覺傳達上,黑色能夠給人帶來精明干練、沉著睿智的感覺。在我國的封建時代,黑色與黃色同樣都擁有十分尊崇的地位。為了呈現(xiàn)出黑色的極致美態(tài),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黑陶工藝。從黑陶工藝面世至今,黑色中隱含的深沉、悠遠一直吸引著古人的注視。在我國秦漢時期,帝王登基時往往會穿著黑色與紅色相互搭配的服飾,通過紅色與黑色相互結合來表現(xiàn)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榮。在現(xiàn)代社會,黑色與白色是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搭配。比如,廣州在2008年舉辦過一次翡翠畫冊展覽會。展覽畫冊主要以黑色為主,通過黑色可以使觀眾領會到沉著、穩(wěn)重、安寧、平靜的感覺[5]。黑色與白色都屬于最極端的色彩,并且黑色不屬于任何色系。廣州翡翠畫冊運用黑色來映襯翡翠工藝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展現(xiàn)出翡翠玉石的晶瑩剔透。同時,黑色又是最低調、最沉著的色彩,因此黑色不會引起觀賞者的注意,使觀賞者能夠將所有的視線都投注在翡翠工藝品上。除了畫冊之外,許多設計師在為企業(yè)進行推廣設計時,為了使受眾能夠通過宣傳廣告對企業(yè)進行準確定位,許多設計都會選用黑色作為平面廣告的底色,并使用白色作為點綴,通過黑色與白色的強烈對比,凸顯企業(yè)的個性和特點。同時,設計師也可以使用金色、黃色與黑色進行搭配,使平面廣告整體呈現(xiàn)出金屬質感,以此來襯托企業(yè)端正、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
七、結 語
在現(xiàn)代社會,設計人員要想創(chuàng)作出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視覺傳達作品,就必須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層的探究,從中提取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特色元素。在上文中,筆者對應用五行色設計視覺作品的方式進行了分析。五行文化是我國最古老的文明,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靈活運用五行所代表的顏色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不但可以為設計師開啟一扇嶄新的靈感之門,還可以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五行學說走向世界。
注釋:
[1] 張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圖形設計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0(20):112-113
[2] 李卓,楊金花.論色彩設計在標志與符號設計上的應用[J].包裝世界,2010(03):125-126
[3] 謝時光.從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元素看中華“五行”的色彩文化[J].美術大觀,2010(01):267-268
[4] 李旭.有感于抽象之美——魯?shù)婪颉ぐ⒍骱D贰兑曈X思維》讀后感[J].新西部(理論版),2011(06):213-214
[5] 楊柳.淺析中國服裝品牌標志設計中傳統(tǒng)色彩的發(fā)展和運用[J].科技信息,2010(27):121-122
作者簡介:
吳通達,鄭州輕工業(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FMA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