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美術、音樂這類藝術課程實現(xiàn)的。尤其是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是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和促進作用的。而作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之一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其具有化抽象為形象的信息傳遞與呈現(xiàn)作用,因此其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相關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 信息技術 初中生 審美
對于學生而言,初中階段其是個性發(fā)展和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與思考能力與小學階段相比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而這一階段也是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階段的美育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在初中階段實施美育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徑就是美術課中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了解和學習[1]。換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美術課程的教育效果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育成果的好壞。美術課是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借助審美媒介,創(chuàng)設美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架起學習知識和積極思維的橋梁。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達到塑造審美心靈、培養(yǎng)審美情操的目的。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還將有助于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探究機智,調(diào)動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和主動創(chuàng)造[2]。
由此可見在初中階段,美育的開展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賴于美術教學活動的組織、開展、執(zhí)行與實施的。而在美術教學的審美教育等方面的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很多時候是需要設法去構建出一定的良好情境來組織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構建和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一些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手段的支持[3]。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美育
(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美育具有自主性
美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無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了豐富多彩的變化,與以往的教學相比,已經(jīng)不能再單純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和技能,而是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內(nèi)動力來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并且學會學習,養(yǎng)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夠終身受益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說,這種自主性在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可以有利于教師主導性的發(fā)揮[4]。
(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美育具有交互性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審美教育具有了極其豐富的資源,教師和學生完全不需要顧慮教室這種環(huán)境下的時空局限性。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將視音頻等文件資料以更形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避免了抽象說理的枯燥乏味;同時學生選擇的主題內(nèi)容不同,便將教師與學生因內(nèi)容差異分散到不同地方,這樣,師生的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學生可以感受到藝術作品所蘊藏的多層美的內(nèi)涵和形式的多樣性,學生就會看到問題的多面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重組與改造的能力[5]。
(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審美教育具有開放性
由于審美教育的特殊性,教學環(huán)境不局限于教室之內(nèi)。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建立教學資源。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信息[6]。這就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開放靈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封閉性,增加了透明度和民主的思想,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和發(fā)展自己,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審美教育的教學意義
信息技術除了應用本身所具有的、與生俱來的優(yōu)點之外,在教育領域,還有特別積極的影響,尤其在低齡兒童的教育發(fā)展上顯得更為明顯。國內(nèi)外的許多專家學者都有相關的研究論著,證實了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良好的作用。首先,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有機結合呈現(xiàn)給學生,加上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在做中學,主動了解了美育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陶冶了情操。其次,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開拓與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信息技術通過強大的技術功能的支持,營造良好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其中,可以調(diào)動學生多個感官的反應,通過對豐富的藝術進行賞析,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都具有明顯的效果,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也具有很大的意義。再次,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中的設計與制作軟件,其功能都是十分強大的,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的現(xiàn)代教育中,學生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最后,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投入在備課上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較大,比如在進行欣賞的課程中,教師往往要準備大量的教學資料,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隨著信息技術的介入,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在教學資料的準備上也提供了便捷、高效和豐富的資源,從而減少了教師尋找資料的時間,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情感價值觀培養(yǎng)上[7]。
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美育的教學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設備進行藝術賞析。美育,即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賞析來達到對學生情感、道德、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則包括形式與內(nèi)容兩個方面。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讓全班學生共同對藝術作品進行賞析,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感受美、欣賞美。教師在講解和分析的同時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觀點和感受,鼓勵學生從多視角來理解作品[8]。
(二)發(fā)展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利用電腦等設備進行美術繪畫,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刺激,加深對顏色的認識,同時利用電腦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學生參與的機會也很多,加之需要的資料較多,學生自己會動手搜索資料,自己對資料進行整理、辨別和使用。同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分享經(jīng)驗,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被動接受轉(zhuǎn)變?yōu)橹鲃訁⑴c,讓學生得到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9]。
(三)構建教學資源庫,使審美教育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資源庫的開發(fā)和建設,要依據(jù)學校自身的條件來開發(fā)。如果條件有限,則可以購買等方式來建立開放式的資源庫,教師可以通過在上課之前將準備好的教學資料上傳到資源庫中,學生便可以打開資源庫進行欣賞和審美,便于學生的學習。
四、信息技術在審美教育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審美教育的過程,是一個領會、掌握、感悟、提升的過程,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改革同行,在美育中不斷發(fā)揮其優(yōu)越的性能。但是在使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輔助技術,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非常明確的。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同時,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夠代替教學本身,切記,不要出現(xiàn)“人灌變機灌”的現(xiàn)象。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來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狀況。學生接觸計算機的程度是一方面因素,同時學生自身的能力,比如邏輯思維能力、審美感知能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都有側重和不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10]。
(三)多媒體等設備的優(yōu)化。利用信息技術,教師不用再進行重復的、機械式的講授,老師完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因此,學校應加強多媒體設備的完善,盡量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給學生學習的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強烈的變化。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進行審美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同時可以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而且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價值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具有非常明顯的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Lisl Zach.When Is "Enough" Enough? Modeling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Stopping Behavior of Senior Arts Administrato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56)
[2]王云.農(nóng)村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實踐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 Reflections on computing education for liberal arts students from demand perspective[C].200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ICCSE 2009).
[4]王宏莉.美術欣賞課培養(yǎng)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高凌.初中生活美術教學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李長福.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7]單丹.美術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陳天興.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J].文學教育(中),2010(10)
[9]王曉婧.初中美術教學與健全人格培養(yǎng)研究[D].溫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10] Margot Note.Revisualizing Visual Cultur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1(35)
作者簡介:
孫宇洋,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美術)專業(yè)。現(xiàn)任教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新建中學。職稱:中學二級。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