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萍
【摘 要】 目的:通過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掌握臨床觀察和護理要點,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方法:分析總結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記錄這些患者的各個時期的臨床表現(xiàn),并分析觀察和總結護理的要點。結果:有5例心源性休克, 12例心力衰竭, 22例心律失常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大多數(shù)患者不安、恐懼、焦慮、疼痛癥狀得到緩解,有37例患者安全送到病房進行下一步治療,沒有意外發(fā)生,搶救成功率為92.5%。結論:嚴謹仔細的臨床觀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及時進行處理,從而使死亡率大大降低。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塞 觀察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117-02
急性心肌梗塞是內科危重急癥,是冠狀動脈某一部分的血供突然減少或者中斷引起的該段心肌缺血損傷,其根本原因絕大多數(shù)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極少數(shù)是冠狀動脈血栓、先天性畸形、炎癥、痙攣和冠狀動脈口阻塞,導致管腔身份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同時側支循環(huán)沒有充分建立。心肌嚴重急劇缺血持續(xù)達1小時以上,就會發(fā)生心肌梗死。所以,認真仔細嚴謹?shù)呐R床觀察,對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并發(fā)癥進行及時處理,對患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可以挽救生命,還能盡可能的使心肌損傷程度降低到最小。及時有效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步驟之一[1]。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掌握臨床觀察要點和護理要點,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高。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09年2月到2011年9月,就診于本院的40例急性心?;颊撸渲心行曰颊?0名,女性患者10名。年齡 38 至79歲,平均年齡50歲。下壁梗死 13例,前間壁梗死 9例,前壁梗死3例,廣泛前壁梗死5例,后壁梗死3例,心內膜下梗死3例,高側壁梗死3例,1例到達現(xiàn)場時當場死亡。其中合并室性心動過速14例,心室顫動 6例,并發(fā)心源性休克7例,合并急性心衰4例。有11位合并糖尿病,4位合并高血壓。
1.2 結果
本組40名患者有20名患者被治愈,14名患者有明顯好轉,2例患者由于大面積梗死,搶救無效死亡,死者平均年齡54歲。死亡2例患者,男女各1名。均在入院72小時內死亡,1名患者死于心律失常,另1名死于心源性休克。
2 臨床觀察要點
2.1 疼痛
疼痛是最早期出現(xiàn)的癥狀,要對疼痛的位置和持續(xù)時間進行觀察,這類患者大多含服硝酸甘油得不到緩解,并有出汗、胸悶、煩躁不安或者有瀕死感,有些患者的疼痛會放射到肩部、下額、背部上方。
2.2 心率失常
多發(fā)生在發(fā)病1至2天,最為常見的是在24小時以內的。在所有心率失常中,最常見的是室性心率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縮尤為常見。如果室性期前收縮頻發(fā),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此刻應仔細觀察心電監(jiān)護,積極準備采取搶救措施[2]。
2.3 全身癥狀
有發(fā)燒、心跳過快、白細胞增高以及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等癥狀。一般體溫為在38度左右,幾乎不會達到 39 度,持續(xù)約7天。
2.4 胃腸道癥狀
疼痛劇烈時,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的現(xiàn)象發(fā)生,重癥者會出現(xiàn)呃逆。
2.5 低血壓和休克
多發(fā)生于起病數(shù)小時到一周之內,若患者疼痛感有所減輕,但收縮壓在 80mmhg以下,伴有煩躁、流汗、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脈細而快、神智遲鈍,這就是休克。主要是心源性休克。應該及時采取措施[3]。
2.6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大多發(fā)生在剛起病前幾天,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發(fā)紺、咳嗽、焦慮等癥狀,情況嚴重者會產(chǎn)生肺水腫。接著有可能發(fā)生右心衰竭,對患者有無頸靜脈怒張、水腫等臨床表現(xiàn)進行仔細觀察。
3 護理要點
3.1 一般護理
入院后馬上入住 ICU,要絕對臥床。多建立幾條靜脈通路,進行搶救儀器的準備工作,如監(jiān)護儀、心電圖、除顫儀。準備抗心律失常的藥、溶栓劑、保護心肌的藥,還要及時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者流質食物為主食,少量多次,不能過飽,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品。進行鼻導管給氧,供應心肌氧,減輕疼痛和缺血。
3.2 持續(xù)性心電監(jiān)護
對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來說,心電監(jiān)護最重要的講究措施之一,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心律失常都發(fā)生在梗死后48小時,因此,入院初期的72小時是非常重要的。要嚴密的觀察心律,一旦出現(xiàn)室顫,馬上給予 200J—300J 電復律。當電復律無法消除室顫時,應該用利多卡因、可達龍把細顫轉化成粗顫,再給予電復律[4]。
3.3 藥物護理
正確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是成功搶救的關鍵之一,要對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嚴密觀察,應該保證患者體征平穩(wěn),準確記錄患者血壓情況,呼吸頻率以及患者心前區(qū)疼痛出現(xiàn)的時間、誘因、頻率、疼痛性質等都要進行嚴密觀察,給予利多卡因、胺碘酮于靜脈通道中,用來抗心律失常。
3.4 疼痛護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大部分伴隨著十分嚴重的心前區(qū)壓榨感疼痛,并且疼痛時間較長,無法自我緩解,應該給予嗎啡或哌替啶來鎮(zhèn)痛,使患者焦慮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3.5 溶栓治療的護理
在溶栓治療前,應該詢問患者有無消化性潰瘍、活動性出血、腦血管病或者近期手術是否有外傷等情況,避免溶栓。對血小板進行檢查,檢查好出凝血時間及血型,用藥后對患者進行詢問,詢問其疼痛是否緩解,檢測心肌酶、監(jiān)測心電圖及出凝血時間,保證溶栓的效果,密切觀察皮膚、黏膜及內臟,看是否有出血情況。
3.6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對于患者和患者家屬來說都是一個重創(chuàng),所以要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心理方面的開導,讓他們把自己的不安,恐懼表達出來,取得他們信任,讓醫(yī)患實現(xiàn)更好的配合,除此之外,緊急搶救情況下要冷靜、從容,及時做出正確決策,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交流和溝通,對患者及家屬的提問要耐心解答,并建議性的提出相應措施[5]。
4 結束語
通過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觀察與護理的研究,可以看出,嚴謹仔細的臨床觀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及時進行處理,從而使死亡率大大降低,這就需要臨床護理人員可以正確的鑒別各種異常心電圖,對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能夠熟練掌握,更要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頭腦清醒,以及扎實的專業(yè)護理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劉海萍,李華,朱慧芬.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夜間觀察與護理[J]. 當代醫(yī)學(學術版),2008,18:113-114.
[2]姚立杰. 急性心肌梗死76例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0:4675-4676.
[3]杜杰. 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2:386-387.
[4]姚林英.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11:85-86.
[5]劉文香. 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S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