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內容提要】學習語文的興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好語文的抓手。
【關鍵詞】興趣 習慣 質疑 思維
學習語文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好語文的抓手。
一、學習語文的興趣
對于興趣的重要性的論述,古有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裼姓Z言學家倪海曙:“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蓖庥忻绹睦韺W家和教育家布盧姆:“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睆男睦韺W角度看,興趣是人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是激發(fā)情感的誘發(fā)劑,是主動學習的啟動力。有興趣才會引起注意,有興趣才能激起情感,有興趣才能有發(fā)展能力,才不至于對所學內容產生厭倦。教學實踐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都處于最活躍的動態(tài),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fā)學習動機。學生對語文產生較高興趣時,學習的主動性就強,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學習的創(chuàng)造思維就活躍。反之,學習被動,效果就非常差。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主動、積極的“我要學”,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呢?
1.融洽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
初中生處于兒童到青年的過渡期,感情比較外露,喜歡與不喜歡一眼就可看出。總體上,學生對老師是真誠尊敬的,充分信賴的。只要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認真地管教,尊重他,信任他,呵護他,與他交朋友、談心交流,他自然而然就喜歡你這位老師,喜歡你所教的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2.教師的人格魅力。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幽默的談吐,儒雅的氣質,嚴謹的教學,工整的板書,得體的衣著……無不對學生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如果崇拜你,必模仿你,也必將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
3.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
語文活動形象直觀,實踐性、參與性強,再加上學生喜歡動、喜歡熱鬧的天性。對于學生來說,特喜歡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比賽、游戲、辯論、表演等教學形式,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不少人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特別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彼€專門寫過《“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等文章談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葉老在《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中提出的兩種不良習慣:“一種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比~老從反面論證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烏申斯基也曾指出:“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p>
以上充分說明良好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是多么重要??!
對于初中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包含很多方面,但我認為,語文課標提出的幾種良好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重點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也是我們語文老師必須培養(yǎng)的良好學習習慣。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睂W段目標是:(1)有良好的書寫習慣;(2)養(yǎng)成默讀習慣;(3)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4)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逐漸過渡的過程。我們語文教師要按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按部就班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fā)現都應歸功于‘為什么,而生活的偉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這個論述告訴我們質疑是何等的重要。
人是思維的動物,疑是思之開始;問是人的天性,問是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具體體現。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質疑思維是最有效的思維。西方大哲學家狄德羅曾經說過:“懷疑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毕丛钑r,身體感到變輕了,這是人人都有的體驗。阿基米德之所以能夠從人人都有的親身體驗中發(fā)現浮力定律的原理,是因為他敢于質疑:身體為什么會變輕?其奧秘是什么?敢于質疑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端,也是阿基米德成功的秘訣。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文華學院201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曾作《勇于質疑》的演講。演講中他圍繞質疑闡述了三點:首先是“質疑”需要什么?質疑需要追求;質疑需要正義;質疑需要勇氣和膽量。其次是在“質疑”中,要注意什么呢?疑問是質疑的基礎;“疑”不要僅停留在自己心中,有疑則問;質疑常常產生于逆向思維;質疑不需要虛榮、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質疑不是懷疑一切。最后,“個性化教育”問題。要開發(fā)個人的潛能,必須有“質疑”,必須有創(chuàng)新。
我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文時,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如:(1)文章先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里是否矛盾?(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作者在這里為什么答非所問?學生通過質疑——討論(爭辯)——教師點撥,對文章理解得更深更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語文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好語文的抓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定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 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 編.《葉圣陶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3] 李培根.《勇于質疑》.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第三中學)